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欢欢 《西藏研究》2008,63(1):31-53
"皈敬偈"虽然只是<中论>的引子,却道出了<中论>最核心的思想--"八不"缘起.文章通过简单对比<青目释>和<无畏疏>中所依据的"皈敬偈"及其疏释,试图分析这两部注疏在内容(义理)、思维方式和论证手法上的异同,以弥补仅凭汉译文献理解<中论>所造成的局限,为更丰富地理解"八不"以及龙树(中观派)的基本思想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桑旦东知 《中国藏学》2023,(1):109-118+216-217
藏传佛教后弘期,西藏本土翻译家接续前弘期的译经事业,且以更大规模译介佛学经典,巴蔡·尼玛扎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译著不仅是了解这段翻译史的重要线索,也是探究后弘前期般若中观思想在西藏实现本土化、中国化的逻辑起点。文章从诠释学的视角,结合各类文献资料,对巴氏所译文本的类别、特点及跋文等作了“翻译考古”式的梳理和考察。研究表明:首先,巴蔡共译42部显密经典,根据所译文本体量显示出其“重中观、倾应成”的翻译旨趣;其次,他对龙树、提婆及月称所著中观经典的翻译会特别采取“译校”“译订”或“订校”两道工序;再者,基于《明句论》修订鲁氏所译《中论》,即知其宗旨所归为应成见,自此拉开了藏传佛教般若中观思想从“自续”转向“应成”的序幕;最后,借由翻译进一步推动了般若中观思想在西藏实现本土化、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史载藏文字创造源远流长,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是由古藏文演变为今用藏文,是外来梵文的演变。如共确降措《论时蕃时代的藏文翻译》(《西藏研究》1982年2期)说:公元七世纪吐蕃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部(公元617—698)派大臣图米三布扎前往天竺求学,返藏后参照梵文,结合藏语实际情况创造了藏文字。佘万治《藏文渊源刍议》(以下简称《刍议》)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88年民族语言文字专辑)论述:“殊  相似文献   

4.
当今藏文的起源问题,在国内外藏学界引起广泛地讨论,由来已久。笔者就这一问题学习了从1981年创刊的《西藏研究》和工988年创刊的《中国藏学》的藏汉文版,这两刊物截止于1988年底,涉及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共计13篇。其中“藏文源于印度说”的8篇;“藏文源于象雄说”的5篇。现分别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甘珠尔”为藏语音译,意为“佛语部”,即“释迦牟尼语录的译文”,也是《藏文大藏经》组成部分之一。公元7世纪,吞弥·桑布扎创制了藏文文字。9世纪中叶朗达玛灭佛的200余年之间,先后涌现出吞弥·桑布扎等50多位藏族译师。他们与印度等地的班智达一起将大量佛典从梵文、汉文及邬仗衍那文等译成藏文,编写了《旁塘目录》《丹噶目录》《青浦目录》。10世纪末至15世纪中叶,西藏地区涌现出近200位大译师,他们和阿底峡、真扎·热呼拉等来自印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地的70多位班智达一起,又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和论典。藏文大藏经的文献由此形成。14世纪初,纳塘寺学者迥丹日热的弟子降格巴希,从祖国内地集得物资,整理并抄录成最早的《甘珠尔》和《丹珠尔》。至此,规模宏大的藏文《大藏经》问世。  相似文献   

6.
佛教史大宝藏论《佛教史大宝藏论》即《善逝教法史》,因藏名《布敦却郡》,故俗称《布敦佛教史》。该书主要内容,一是对佛教显密各宗教法理论的纲要性阐述;二是对藏文佛学典籍目录的编纂,涉及佛教史的文字比重不大。因之,单一地称其为“佛教史”殊为不妥。最新出版的郭和卿先生译本题为《佛教史大宝藏论》,名实相符,较为妥贴。  相似文献   

7.
(一)藏族的因明学渊于陈那、法称的《集量论》和《七部量理论》。据说9世纪前,藏族无因明论,造藏王赤·热巴金时代,请来印度许多大德,与本地嘎厥相三大译师一起,翻译了大藏经、陈那的《集量论》和法称的《七部量理论》,并在各寺院建立辩经院、禅院和讲说院。自10世纪70年代后期,藏族学者仁青桑布译师赴印度学成回国后,翻译了法相乘、因明、波罗蜜多等许多经典,之后其著名弟子,即玛·格维洛追和洛旦喜饶将《集量论》和《七部量理论》译成藏文。11世纪初,俄·列白喜饶建桑普寺,广招弟子,弘扬因明闻说。至此,闻说因明论著之风…  相似文献   

8.
王森先生谈及元朝帝师八思巴(1235—1280)时曾经说过:“八思巴著述三十八种,其中以元太子真金所说的《彰所知论》最为流行。”《彰所知论》的版本,可见的一般有藏文、汉文和蒙文。汉译本是《彰所知论》作者八思巴帝师之弟子沙罗巴(1259—1314)所译,收入汉文大藏经。凡二卷,共分五品:第一是器世界品,详述须弥山说,即四大洲等传统的佛教世界观;第二是情世界品,叙述地狱、饿鬼等六道说,转轮圣王之起源,印度佛教之兴隆,释迦尊者之世谱,进而叙述吐蕃、蒙古之王统世系与佛教传播之状况;第三是道法品,将修行次第分为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学道等五  相似文献   

9.
《龙树意庄严》是藏族学者根敦群培关于藏传佛教中观思想的一部论著。在结构上,该论全文不分章节,一气呵成——根据跋中记载:这是其弟子达瓦桑布根据根敦群培的手稿和自己的听课记录集结而成;在内容上,针对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名言量"思想,主要运用归谬法进行了批判,认为世俗认识不能成为胜义之量。其中,关于神圣(胜义)和世俗之间的关系问题,论述非常之精辟,体现了根敦群培独特的宗教和社会思想。所以,《龙树意庄严》也是一部宗教学方面的经典之作,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敦煌变文集》中有一篇《茶酒论》,藏文中有一本《茶酒仙女》(ja chang lha movi bstan bcos),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篇名为什么如此雷同呢?它们的内容是否相近或相同呢?如果内容相近或相同,那么是否可以推断敦煌俗文学对藏族文学有过影响?是否可以推断早在北宋初年敦煌的汉文卷子在卫藏流传过?我带着这些问题,对汉文的《茶酒论》和藏文的《茶酒仙女》进行了仔细的比较。一、内容的比较汉文的《茶酒论》有几种手抄卷子和大批敦煌石室藏书一样,在幽闭的莫高窟藏经洞中沉睡了一千多年,直至本世纪初才发现。《茶酒论》篇首署名“乡贡进仕王敷撰”,篇后注明“开宝三年壬申岁正月十四日知术(行)院弟子阎海真手抄”。可见这篇通俗的文学作品出自文人的手笔,而且北宋初年在行院里演唱的。  相似文献   

11.
李学竹 《中国藏学》2006,4(2):227-236
月称是公元7世纪印度大乘佛教中观学派的著名论师,在印度中观学派历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他的学说对于印度后期大乘佛教,以及我国藏传佛教都有很大影响。尤其是藏传佛教把他的中观学说看成是代表大乘佛教哲学的基石,而且指定他的代表作《入中论》为格鲁派学僧必学的五部大论之一,在各寺院中一直传习不绝。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月称的生平、著作和他对中观学派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入中论》的先行研究、梵文佚文等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2.
李连荣 《中国藏学》2022,(6):190-200+220
《格萨尔·贵德分章本》因其最早被发现且被完整汉译,在我国《格萨尔》学术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该文本的藏文原本散佚且仅存汉译本,学界对于该汉译本的情节内容持有怀疑和完全肯定两种态度。文章参照与该文本具有密切关系的“同属抄本系统”的几个藏文抄本,尝试分析了该汉译本在情节内容上的变异特色及其在学界产生的影响,认为该汉译本在情节内容上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华甲艺人“阐释”和“增添”的能力,同时也留下了王沂暖根据时势需要和研究成果“修订”的痕迹。但就该“同属抄本系统”的整体来看,它们不仅提示了抄本形成的时代特色,而且也反映了抄本传承中地方性文化互动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藏文《大藏经》对勘出版工作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藏文《大藏经》概述 藏文《大藏经》分《甘珠尔》和《丹珠尔》两大部分。 “甘珠尔”,藏语意为“佛语部译文”,包括显、密经律。主要是佛教的原始经典。按拉萨版《甘珠尔》编排内容,大致分为律部、般若、华严、宝积、经部、续部和总目录等七大类。  相似文献   

14.
《造像量度经》(sku-gzugs-kyi-tshad-kyi-mtshan-nyid),亦译为《身影量像相》,载北京版《藏文大藏经》中《丹珠尔·经疏》部第318和(竹央)《方技区恭部》。全文用偈体,共525句。  相似文献   

15.
一、原书概述 《实相宝藏论释》是宁玛派之隆钦宁提支派的始祖隆钦然绛巴所著。隆钦然绛巴是尊号,意为广智博学大师。本名智美沃色,公元1308——1364年时人,生于前藏约茹的扎浦堆地方。《实相宝藏论》为其所著《七宝藏论》中之一。原书藏文为德格木刻版,汉文为郭元兴译。本文中之引文大多采取郭译。《实相藏论》,主要说明大菩提心即自心本性的实相,属大圆满的思想。与内地禅宗说法大体相似,但禅宗是遮诠,重在不  相似文献   

16.
一唐时,吐蕃王朝是我国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最强大的政权,其极盛时期,正如《新唐书·吐蕃传》所谓:“东与松、茂,巂接,南极婆罗门,北抵突厥,幅员余万里,汉魏诸戎所无也。”的确是唐王朝必须认真对付的力最,诚如陆贽疏论上所说:“今四夷之最盛强,为中国甚患者,莫大于吐蕃。”固然突厥一度也很强大,就是在隋初分裂为东  相似文献   

17.
前言据藏族流行的传说,藏文是松赞干布(Sron btsan sgam po)的大臣吞弥三布扎(Thon mi Sambho ta)创造的。据说此人还写了藏文的两部基本文法——《三十颂》(Sum ca pa)和《性入法》(rTags Kyi vjug pa)(编者按:原文如此,藏文本意是《音势论》)。藏文使用于七世纪中叶,这已基本上被确认为是事实。可是藏文是否出自吞弥三布扎个人之手,还不能定论。因为吞弥三布扎作为松赞干布的大臣在敦煌文献中不见其  相似文献   

18.
元成 《中国藏学》2023,(3):169-176+219
藏传佛教大小五明学和“讲授、辩论、著作”智者三德理论深刻影响了蒙古族高僧的文学创作和诗学研究。文章提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世纪蒙古族著名的佛学家、传记文学家和诗学家阿旺图丹藏文诗论著作《诗镜论备忘录》,它是一部在借鉴藏族《诗镜》注疏的基础上,采用诗学概念诠释、举例诗歌解析以及引经据典等模式,对印度古典诗学名著《诗镜》原著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研究的诗学著作。就其系统性、创造性、开放性、成熟性而言,可以称之为19世纪蒙古族《诗镜》研究中的重量级诗学名著,甚至是历代蒙古族高僧《诗镜》研究史上极具代表性的诗学著作。因此,阿旺图丹的《诗镜论备忘录》研究对《诗镜》及其藏文注释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影响研究,以及藏蒙诗学关系研究都有极其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概述《弟吾教法源流史》中论涉《五史册》内容的部分像《伯希和敦煌藏文卷子》NO。1038一样,《弟吾教法源流史》的作者在论述了十二邦国之后,着手处理有关国王出身的三种不同的神话:隐秘的、公开的、极端隐密的。(P.226)根据极端隐秘的传说,国王是太郎鬼(the’u-brang)的后裔。在波沃什波密)这个地方,姆尊(MO-btsun)氏族中有九个兄弟,其最年幼者叫“玛聂乌比热”(taa-snyau-be-ra)。该地舌大可覆面,指间有模相连(即建指),有刚毅冷酷的性格和巨大的法力,而其被逐也肇因于此。苯波和佛教徒(!冲精于宗教仪式者举…  相似文献   

20.
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一部藏民族形成和发展的文学纪录、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艺术概括与再现,也是该民族的“传奇故事”和“圣经”。正如黑格尔所论:“史诗是民族精神的标本展览馆、它所反映的是本民族的伟大人物。他们代表全民族的整体,他们虽然是个别的人,却有着普遍性,是民族精灵的体现”(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214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