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2003年、2004年在曲靖市,2006年在昆明市分别发现了侵华日军绘制的云南地形图,这些地图佐证了日本进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战略,即日军1942年5月占领云南滇西地区后,欲趁势扩大战果,谋图继续进攻滇中、滇东北,再从滇东北攻占重庆、成都,从而形成从西南进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由于日军兵力不足、太平洋战争失利等诸多原因导致其进攻中国的第二条战线战略破产。  相似文献   

2.
<正> 赖文光在其《自述》中说过:"忠王李秀成者,不知君命而妄攻上海.不惟攻之不克,且失外国和约之大义,败国亡家.皆由此举."话说得很重.立意也很明确.多少年来、太平天国史研究者,多受其见解影响,对李秀成进攻上海多有贬斥.这是缺乏具体分析,极不客观的.从太平天国的实际利益和爱国主义立场出发,洪秀全、洪仁玎都主张进攻上海,李秀成两次进攻上海,都是代表了太平天国中央领导集团的立场和意志,并不是"不知君命而妄攻"的.李秀成确有"不知君命"的分散主义思想,但不表现在进攻上海本身.要弄清进攻上海的问题.必须搞清当时的复杂背景,探讨许多问题.本文想就李秀成进攻上海的军事行动,战略动机,以及在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对侵略者认识的提高等力面进行一些分析,力求恢复历史之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延安道路”已成为当今历史学界从中国内部来探求社会发展线索、凝练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经验的重要领域。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面对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依靠薄弱的经济基础,打破日伪与国民党当局的进攻与封锁,实施“对外调剂、对内自由”贸易政策,实现了“经济突围”。这一历史实践对于当前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处理市场与政府、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等一系列重要辩证关系,可形成较为重要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新企业进入市场,对现有的在位企业而言将潜伏着巨大威胁。因此从企业的防御角度看,企业战略家的任务在于识别潜在进入者,监视它们的入侵动向,选择对入侵企业的防御战略:当在位企业有足够实力时,可采取正面阻击策略,以戳败入侵者进攻或者减少进攻的强度;当无力阻止进攻或阻止成本过高时,则可采取容忍策略,把损失减少到最少程度。  相似文献   

5.
抗战前期,山西特殊形式统一战线形成的经验主要是:党的正确的战略决策;军事进攻,以打促变;政治进攻,以义求同以及薄一波等同志创造性地执行了党的正确政策。  相似文献   

6.
进攻与防御是军事上的两个基本方面,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通常,弱者防御,强者进攻.但是,俄罗斯在自己并非始终强大的情况下,把进攻作为主要军事思想,获得最大利益,则是例外.沙皇时期军事进攻是侵略扩张和寻找出海口的需要,苏联时期军事进攻是巩固国防和追求霸权主义的需要,当代俄罗斯军事进攻则是实现强国梦和重登国际舞台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作者认为,"防御性战争"和"战争中的防御"是两个含义完全不同的概念,马克思把音法战争中先后两个阶段的防御一方和进攻一方分别称为正义和非正义的,只是当时战争中的防御与进攻同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史性的客观一致,并非意味着以防御和进攻作为划分战争性质的标准;马克思恩格斯要求工人阶级参加民族保卫战争,旨在维护工人阶级解放运动的根本利益,并不意味着要求工人阶级应当支持资产阶级政府;马克思在普法战争中为工人阶级制订的策略方针,与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提出的"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并不矛盾,都是以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工人价级的任务为依据的,有着本质上的内在联系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诺伊曼在广州起义中的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广州起义前,作为共产国际的主要负责人,诺伊曼对起义的态度是坚决的,他既没有不赞成起义,更没有与粤军张发奎、黄琪翔谈判妥协,对起义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起义前,诺伊曼提出一套极“左”的指导方针,后因起义时间提前,这套错误计划破产了。起义时,诺伊曼又主张坚守广州,提出“进攻进攻再进攻”,给起义带来了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1985年《张治中回忆录》出版。述说出击日本侵略军前,8月12日曾接南京来电不得进攻①。1987年10月,《八一三淞沪抗战·原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出版。以《揭开八一三淞沪抗战的战幕》为题,署名张治中,再次提出“不得进攻”并加上引号与小标题②。原文如下(重点号为笔者所加):(二)决心犹豫,丧失战机。这时,我决定攻击部队于八月十三日拂晓以前,完成对虹口、扬树浦日军据点攻击准备。此时,我突然接到南京统帅部电话命令不得进攻,我飞急电告:“我军业已展开,攻击准备也已完毕。”但回电还是“不得进攻”。因此,原定十三…  相似文献   

10.
八年抗战已经过去45年了,史学工作者对这段历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抗日游击战争的研究尚嫌薄弱。本文拟对抗日游击战的历史地位问题作一全面探讨,以资证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战略防御阶段:敌后游击战对制止日军的战略进攻起了重 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工人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个阶级,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它要消灭一切压迫和剥削,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所以,当家做主的工人阶级,要以战斗的姿态,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击退资产阶级的进攻,战胜剥削者;同时,还要自觉发扬共产主义精神,创造新的经济关系,建立新社会,为巩固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2.
进攻假动作在篮球比赛攻守对抗中产生,是完成篮球技战术必不可少的动作方法.本文通过对进攻假动作进行分类,探讨其在比赛中的具体运用,提出运用进攻假动作应具备的条件和注意的问题,为篮球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一九三七年芦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在中国共产党的倡导和努力下,一个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建立起来。从此,国共两党再一次实现了合作,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评价这一功绩时,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战略决策,无论是从南进目的地和战略进攻的时机选择,还是进攻方式的大胆构思和战略部署的统筹协调来看都堪称"神来之笔"。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牵制了进攻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事力量,而且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部署;不仅拉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而且成为整个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前,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毛泽东同志既定的战略部署,强渡黄河,在兄弟部队的紧密配合下,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蒋介石统治地区的心脏地带插进了一把尖刀,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本文拟从解放战争的战略全局上来考察我军挺进大别山的历史功绩。 一、挺进大别山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抗战胜利不久,蒋介石反动政府利令智昏,对全国人民渴求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的呼声置若罔闻。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公然推翻“政协决议”,撕毁“停战协定”。1946年6月26日以大举围攻我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掀起了空前规模的内战。 然而,经过一年来的内线作战,我解放区军民正确地执行了党中央、毛泽东“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的正确战略方针,歼灭了敌人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连地方团队共计112万余人。胜利地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并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重点进攻,奠定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全部歼灭敌人的基础。“这一胜利,给了敌人以严重打击,在整个敌人营垒中引起了极端深刻的失败情绪,兴奋了全国人民”。 党中央早已预见到革命战争的进程,人民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防线”是苏联在头两个五年计划期间,为防御帝国主义入侵而沿西部边界建设的北起波罗的海、南到黑海长达1200公里的军事防御工程。防线建设历时十几年,耗资至少1200亿卢布,大大增强了苏联抵御外敌入侵的能力。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定后,苏军挥师西进,将苏联边界向西推移二三百公里,使战略形势发生了变化。1940年,由于沿新边界建立了"莫洛托夫防线"和苏联决定对德采取进攻战略,使"斯大林防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德军入侵前被彻底拆毁,酿成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17.
序1920年6月,苏波战争爆发,列宁想由此而推动德国工人起来暴动,将革命传遍欧洲和全世界。当时,苏维埃红军从两个方向进攻波兰:从白俄罗斯的明斯克方向进攻的是西方面军,在27岁的图哈切夫斯基指挥下,一路势如破竹,至7月底进逼华沙城下。从基辅方向进攻的是西南方面军,由叶戈罗夫  相似文献   

18.
李华 《学术探索》2004,(3):66-71
冷战时期驻韩美军的历史使命是威慑、遏制来自北方的进攻,2002年10月朝核危机以来的驻韩美军重新部署是朝鲜战争以来历次调整的继续,但其使命已经开始转变为对亚太力量的多方制衡。这一历史角色的重大转换必将对地区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五四”是中国历史上群贤荟萃的时代。一大群从封建营垒中冲杀出来的启蒙主义宣传家、思想家聚集在新文化运动的大旗下,向构筑了几千年的封建主义的堡垒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他们以惊世骇俗的主张,震聋发聩的呐喊,唤醒了无数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人们,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反封建斗争的风暴,为推动历史的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相似文献   

20.
<正> 一九四四年四月至一九四五年二月,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进攻,国民党军丧师失地,出现第二次大溃退。日军的这次进攻在抗日战争史上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以往在对抗日战争作阶段划分时,却没有对日军的这次进攻给予恰当的估价。传统的三阶段论(即把抗日战争划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无视日军这次进攻的战略意义,把这一时期的抗日战争划作中国进行战略反攻阶段的一部分。近年来,有人提出异议,认为抗日战争不存在战略反攻阶段(程乃胜《抗日战争不存在战略反攻阶段》,见《安徽史学》一九八六年第四期),从而把抗日战争实际上分成了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两个阶段。这一划分,虽然正确地指出了在上述日军进攻期间,不存在所谓中国方面的战略反攻,但是,它没有看到日军的这次进攻已经打破了战略相持的局面,而仍然将这一时期的抗日战争划入战略相持阶段。笔者以为。一九四四年四月至一九四五年二月日军进攻期间的抗日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