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宇文虚中是金代"借才异代"时期的重要文人,他的奠基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主题倾向上或故国家山之思,或豪迈情志之叹,或归隐山林之念,另一方面在艺术风格上则是质朴自然而不失清刚劲健,所有这些要素都直接规定了金代文学的气质走向。他的文风,对金代不同时期的文人都有较深的影响,自此之后的金代文人,都是沿着虚中所开拓出的路子,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的肇始之功,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梁黎 《中国民族》2014,(11):1-1
说到精神家园,我想起美国作家亨利·大卫·梭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任何人都是自己幸福的工匠。"他写的那本《瓦尔登湖》,被誉为"全人类的心灵之书"。在这本书里,他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国家、历史、文化和自然等诸多方面的深刻感悟和梦想,被称为"寂寞、恬静、智慧"的作品,为后人提供了精神指南,也因此成为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之作。他多次被评为"对美国精神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成为一代又一代追求生活真谛的人们的文化偶像,对"美国梦"和"美国精神"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代杂税沿袭了以往杂税的形成路径.行政性收费、官民强制性交易的税化、免役纳资和财政摊派性加征是其主要形成方式.在税制远行中,金代杂税表现出合法性趋向、中央与地方的制度互动以及临时性杂税向固定性杂税转变等机制;总体上看,金代杂税制度既有对以往杂税制度的承袭,也有适合本民族的制度创新,而与土地税的疏离则是区别唐宋杂税的又一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试论金代的桑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金代桑税渊源于辽和北宋的桑税制度.金代在继承辽宋桑税制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桑税制度.这表现为:一方面金代两税中的全部税绢都依据桑税征收,从而提高了它在两税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金代确立了旨在规定民户最低桑税额的桑地制度.金代桑税并非"户调",而是金代土地税的基本内容,也是金代两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金代承袭唐宋,于金熙宗皇统年间开设"武举",并逐渐制度化,形成了固定的考试程序、考试内容、取录名额、授官制度等。金代武举的设立,促进了民间武学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女真及其他各族人民的身体素质,对于培养和选拔军事人才,促进军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强化君权,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金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金代红绿彩瓷器是我国最早的釉上多色彩绘瓷器,它的出现在我国彩瓷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金代红绿彩瓷器釉彩装饰的形成一方面与金代稳定、繁荣,兼容并蓄的社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与女真文化中潜在的生命意识和中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有很深的联系,抑或可以说是女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深度融合促成了金代红绿彩瓷器这一独特彩瓷品种的产生。金代红绿彩瓷器产生之后,釉彩装饰风格从初期的精雕细琢,到不拘一格再到简约、粗放的过程,其中,金章宗泰和年间是红绿彩瓷器釉彩装饰的顶峰,之后便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历史上,国家定期普查民户财力,确定民众赋税摇役负担的制度,以金代通检推排法最为典型且具有民族特色。本文从金代民户物力在赋役征敛中的作用入手,对通检椎排法的颁布。修订和施行的全过程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作者认为,金代通检推排法的颁行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民户赋役负担轻重不均的状况有所改善,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简单地将通检推排法批判为对普通民户的搜刮和掠夺是不适当的,应予以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张之洞,"身系朝局疆寄之重者四十年"的资深政治家,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张之洞对国家的前途命运思考颇深,力图外御强敌,内兴改革,他的政治思想和实践对晚清的政治以及中国的近代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笔。本文从其创办实业、举办教育、编练新军等方面,略加分析他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任玥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222-223
文物所指的是人类在发展历史中所遗留下来的遗物,这些遗物对于研究人类的发展历史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文物我们可以打开一扇历史的窗户,穿越千百年来对一个时代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这些了解包括了对其风俗、文化物种、社会观念等不同方面,可以说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进行部分的还原.金代文明是一个较为神秘的文明,它出现于我国宋代时期,与宋代并存了一百多年,并且由于其本身是女真族建立的文明,又与宋代文明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使之具有着极为独特魅力的文明,黑龙江是金代文物的主要出土地之一,对黑龙江出土的金代文物进行考证和研究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本文将会对黑龙江出土的金代文物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0.
<正> 民族问题是关系到多民族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对此,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他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的民族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思想。他的民族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新时期解决民族问题、开展民族工作的指针。  相似文献   

11.
文物所指的是人类在发展历史中所遗留下来的遗物,这些遗物对于研究人类的发展历史具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并且通过文物我们可以打开一扇历史的窗户,穿越千百年来对一个时代进行较为详细的了解,这些了解包括了对其风俗、文化物种、社会观念等不同方面,可以说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一个重要手段,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历史进行部分的还原。金代文明是一个较为神秘的文明,它出现于我国宋代时期,与宋代并存了一百多年,并且由于其本身是女真族建立的文明,又与宋代文明进行了深度的融合,使之具有着极为独特魅力的文明,黑龙江是金代文物的主要出土地之一,对黑龙江出土的金代文物进行考证和研究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本文将会对黑龙江出土的金代文物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更多的参考帮助。  相似文献   

12.
金代黑龙江的女真状元徒单镒禹宏,徐蓓文徒单镒为金代女真人,生年不详,卒于1214年,他曾于大定13年(1173年)考中策论女真进士第一名。明代王圻所著的《续文献通考·选举考》将徒单镒列入金代状元之中。《中国历代状元谱》、《中国历代状元录》、《中国历代...  相似文献   

13.
笔者三上湘西自治州泸溪县巴斗山,听人们说起老兴支书(兴隆场一带人们对杨兴刚的昵称)时,听到最多的是一个"苕"字。比如:老娘叫他"苕儿"、老婆骂他"苕背时的"、兄弟管他叫"苕哥"、女儿称他"苕爹"、外甥叫他"苕舅舅"、村民也有称他"苕人"的……原来,老兴这个"苕子"用了8年时间,带领村民靠炸药、钢钎和肩挑、背驮、手刨,修通了一条长达14.2公里、通往巴斗山的"Y"字形天路,其间"苕事"不断。  相似文献   

14.
伯颜作为元代早期学习汉字进行创作的诗人,原系成吉思汗近亲家族人,一生于军旅中,其汉文诗歌主要描写自已的亲身经历。他以得天独厚的军旅统帅生活为基础,创造了《奉使收江南》,《鞭》等不少内容充实,气势雄浑的诗歌与散曲作品。他的诗歌与散曲风格雄健,情调高昂,阔大豪放,气势雄浑,粗犷豪爽,他是元代蒙汉诗歌交流的先河者。  相似文献   

15.
狄少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青年画家,自1991年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毕业后一直在部队从事美术创作,近30年的军旅生涯和长期的创作实践,使他的艺术情感不断升华。在他的感情世界里,最本质的东西是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其作品取向总是与人民同在,与时代共进。  相似文献   

16.
中央批转《关于民族工作几个重要问题的报告》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族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从理论到实践都有新的发展,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时期之一。那么,我们党在民族理论上有哪些新发展呢? 一、提出了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命运的理论。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党中央最近又重申了这个理论。我们党历来重视民族问题,但要求全党从国家命运的高度来统一认识,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事。我们党对民族问题做这样“最高级”的强  相似文献   

17.
中缅两国在历史、地缘、文化及族群等诸多方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发展命运紧密相连,双方以区域及全球性的共同发展为基点形成共识尤为重要。中缅边境世居民族毗邻而居,相互影响,边民流动频繁是边境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中缅边境外籍边民跨境流动中的避战边民、务工、婚姻管理、回流边民是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缩影。缅北民族武装冲突长期存在的影响,中缅跨境民族人口的非法、无序流动加剧,导致非法入境、非法滞留、非法务工等“三非”问题非常突出,且有向国内蔓延的趋势,影响国家安全、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从中缅命运共同体的角度看待这一现实,以更大的发展格局应对问题风险与挑战,是我国提升边境地区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要求,是积极构建中缅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8.
试论散居少数民族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散居少数民族立法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民宗委主任/袁仲由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要问题。散居少数民族,一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二是指居住在自治地方以内但不实行区域自...  相似文献   

19.
李永政  王李霞 《民族学刊》2014,5(1):88-91,127-128
文化融合是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也是现今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是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的概念则是近现代才从西方国家传入的新鲜产物,是生活在其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对其所在国家的认识、评价与情感,主要表现于国家政治共同体和结构层面以及共同的中华民族的精神层面的认同。国家认同于国家本身、于个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显得尤为迫切。而国家认同教育是国家认同构建中的重要内容和方式。学校教育是建立国家认同的有效途径。我国的各民族的文化融合是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教育的前提与基础、有力保障、表现形式,也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高级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我国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并吸收了中国历来坚持"和而不同"处理民族关系的宝贵经验与优秀传统,制定出了相应的民族政策,坚定地保障民族文化融合,加强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教育,促进国家的稳定与团结。  相似文献   

20.
举办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对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60年来,全国60多个高校民族预科基地和预科点,在少数民族教育预科教育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院校紧紧围绕"为少数民族地区服务,为少数民族服务"的办学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