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领导决策信息》2009,(25):19-19
近年来,济南、太原、西安、合肥等许多省会城市都提出要强化“省会意识”、打造“省会经济圈”。那么。到底什么是“省会意识”呢?5月27日,石家庄市举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市委书记车俊对强化省会意识的必要性、科学理解和把握现阶段省会意识的内涵等做了深刻阐述。  相似文献   

2.
《领导决策信息》2011,(16):19-19
“省会兴则全省兴.省会强则全省强”。“十二五”开局,如何增强自身承载力和带动辐射作用,是一些欠发达省会城市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3.
省会城市一直是各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但近几年,郑州、武汉、合肥、太原等许多省会城市却相对沉寂,无论是在城市建设方面,还是在中心地位的稳固上,都好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而自“十一五”规划启动以来,许多省区重新强调要发挥省会城市龙头带动作用,将振兴中心城市及打造  相似文献   

4.
大城时代     
策划人语中国城市正在加速迈进大城时代,不管是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省份,还是中西部后发地区,大多数城市都在规划十二五时期实现大城崛起。不同于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和省会城市所呈现出来的城市中国,也不同于传统的乡村中国,这些正在谋划大城建设的城市,被美国盖洛普公司冠以第三中国的称呼。第三中国的崛起,必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变量,它们不仅是承接产业转移、集聚人口的主力  相似文献   

5.
秦尊文 《决策》2011,(2):54-56
从2007年起,中西部GDP增速开始超过东部,这其中,中部各省会城市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中部要继续保持这个势头,再定位之后的中部省会城市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6.
旧城改造是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的共同任务,“十二五”期间,仍有许多城市计划实施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近年来,由于许多城市不顾实际大拆大建导致城市文脉断裂、城市面貌雷同、市民利益受损而引发社会冲突等,招致舆论广泛批评。在“十二五”及未来的旧城改造与建设中,如何吸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许多世博案例馆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并且为我们在“十二五”期间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也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领导决策信息》2010,(44):30-31
随着“2010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2010中国城市竞争力排行榜”等榜单的发布,各种城市排行榜单纷纷亮相.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观察视角。据预测.“十二五”期间,城镇人口将突破7亿.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城市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未来中国城市将向国际化、现代化、生态化、群带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从成都城市性质.看个性化成都 国务院在批复成都城市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成都城市性质为:四川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成都是具有2300多年历史的城市。它建于先秦。汉代为中国“五大都会”之一,唐朝与扬州齐名;号称“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五代时期的前蜀王建、后蜀孟知祥都曾在成都建都称帝。成都至今仍具有鲜明蜀文化特征,城内有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49处、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55处,  相似文献   

9.
继省一级“十二五”规划《建议》出台之后,各市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也陆续出台。2010年11月24日,中共深圳市委五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该市“十二五”规划《建议》。2015年,深圳市基本建成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民生幸福城市、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城市,加快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迈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在建国之初选择了以省会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中心 ,由于政策的倾斜和制度的规定确实一度使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走在各省的前面 ,作为此区域的经济中心 ,省会城市的经济辐射作用也是显著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些新兴城市异军突起 ,成为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中心。虽然这些城市的发展道路各有不同 ,但终归这些城市的成长都有一些共性的东西 ,因此本文通过对中国 30个新兴城市选取若干对经济有影响的经济指标进行回归分析 ,找出与经济增长相关系数最高指标列回归方程 ,希望可以通过数理统计的分析方法得到新时代区域经济中心形成的新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朱晓刚 《决策》2004,(1):40-41
从国内各省的情况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省外城市对本省的“经济入侵”是无法避免的事情,此举固然会侵蚀省会城市的“供养区”,有损于省会的中心城市地位,但对全省经济总量的提升未必是一件坏事,因此不必过于强调省会城市对全省经济的主导地位,只要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和全省大局有利、暂时由谁来辐射和带动并不重要。  相似文献   

12.
杨敏 《决策》2009,(9):1-1
大广场、大马路、大立交,这些已经成为城市开发建设的“明日黄花”,眼下,城市综合体正借助“市场之手”和“市长之手”的合力,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新的风向标。就在杭州提出要建设100个城市综合体的同时,沈阳、昆明、济南、台州等二三线城市也摩拳擦掌,动工开建多个城市综合体项目。这一包含了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酒店餐饮和公寓住宅等核心功能的“城中域”,在2009年城市建设中热得烫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31日,张云川从北京到河北走马上任,一到石家庄,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建设和管理水平都比较差的省会城市,“城市像县城,县城像村庄”,城市缺乏特色,天空难见蓝天,正如有的领导同志所说,“省会人民的忍耐度还真够高的”。这种状况,不但与科学发展的要求不适应,而且与6900多万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不相匹配。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张云川下定决心,大干三年,使河北城镇“三年大变样”,干出一个红彤彤的城市变化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中央纪委宣布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接受组织调查后,媒体统计发现,十八大以来,已有6名省会城市党委“一把手”落马。同期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中,省会城市“一把手”是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都顶着“市委书记”的头衔,但手中权力又超过一般城市的“一把手”;他们并非中央部委、省委大院的掌门人、决策者,却影响着政策最直接的执行效果;因为省会城市都是重点城市、地区中心,与同级别其他干部相比,他们的落马给社会带来的震撼往往更大。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0,(42):28-30
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是国家中心城市,华南地区第一大城市,华南最大交通枢纽,中国南方经济交通贸易航运中心,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受惠2010年亚运会、入选“中国五大中心城市”、粤港合作以及旧城改造等利好因素拉动,广州正快速驶入城市价值跃升年。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1,(15):18-18
“十二五”时期,是深圳由“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跨越的重要时期。3月31日,深圳市召开全市城市发展工作会议,印发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决定》,提出深圳未来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总体目标是:以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城市为标杆,通过5至8年的努力,形成组团式、现代化、国际化的城市发展特征,走出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功能定位及其价值取向的研究,以及对无锡城市发展现状和比较的分析,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无锡城市总体功能定位、无锡城市功能定位及其建设思路、建设路径和建设重点,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级城市的鲜明特质,实现城市包容性增长”的无锡发展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18.
程必定 《决策》2001,(9):13-15
21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将逐步进入城市主导型的发展新阶段.由于省会城市既是省区的行政中心,又是省区的经济中心,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的整体发展就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不少省区都十分重视研究省会城市经济,投入很大力量发展省会城市经济;对安徽而言,也应特别注重研究省会合肥经济,加快发展合肥经济.  相似文献   

19.
宿迁力量     
王运宝 《决策》2011,(2):28-30
作为一个后发型城市,宿迂的改变,相比拥有多种政治经济资源的省会城市来说,更能代表“第三中国”的崛起。  相似文献   

20.
《领导决策信息》2011,(4):24-25
据监测.截止2011年1月11日,沈阳、济南、杭州、武汉、成都、宁波、厦门、深圳等8个副省级城市公布了各自的“十二五”规划《建议》。这些《建议》对“十二五”期间各市在调结构、保民生、稳物价、促改革等方面谋篇布局。我们选取这8个城市《建议》中的转型发展、生态文明、节能减排、城镇化建设、社会管理等8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更加清晰地了解各市“十二五”期间在整体和不同方面的战略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