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朴实 《决策导刊》2006,(7):13-14
“四面青山里,一江碧水流,花环树绕中,鳞次见重楼”。多年来,素有“都市后花园”之称的北碚,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打造和谐北碚,先后荣获了“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文化模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现在,北碚——中国西部著名的生态产业区、文化旅游城、都市后花园,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谱写着“人与自然、城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经典华章。  相似文献   

2.
颜强 《决策导刊》2010,(8):23-24
2010年.宜居大足建设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宜居重庆的决定与工作部署。立足“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和“联合国人居范例城市”的总体目标,坚持“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原则,紧紧围绕全县中心工作。  相似文献   

3.
陈卫 《决策导刊》2006,(7):11-12
北碚区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和“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的奋斗目标,以“加强环境建设,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人文环境,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开展创建环境保护模范城区工作。2003年,成功创建为重庆市环境保护模范区,今年4月又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称号。  相似文献   

4.
苏州市2000年荣获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2001年,被国家授予“最佳人居环境奖”;2002年,古城保护与更新项目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2003年,荣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并建成“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群”;2004年,入围2004CCTV“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并获大奖,率先建成“全国生态示范区群”。可见,苏州市城乡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对此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调查,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地处豫中南的漯河市,始终把创建“生态宜居名城”作为城市发展的终极目标。 2002年,漯河市以其在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相继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  相似文献   

6.
《领导决策信息》2010,(9):20-21
2009年12月.汀苏省建设厅发文.授予扬州“江苏人居环境城市管理范例奖”荣誉称号.这是继2009年4月获取“中国和谐管理城市”称号后.扬州捧得的又一城市管理金牌.“江苏人居环境范例奖”是江苏省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特别是人居环境方面的最高奖项,由江苏省委、省政府设立,以鼓励在江苏省城乡建设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改善城乡环境质量,提高城镇总体功能.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扬州以不断创新的城管特色,数字、善治和精致相结合的城管模式,突出的普惠型城管成果.成为全省13个省辖市中第一个摘取“江苏人居环境城市管理范例奖”的城市。这也是自设立城市管理范例奖以来首次将此奖颁发给一个地级市。从追求环境整洁,到如今追求城市整体的协调和风格.“扬州式城管”成为江苏省的典范.对全国中小城市也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7.
《决策导刊》2006,(7):F0002-F0002,I0001
北碚背靠缙云山,面临嘉陵江,幅员面积755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辖5个街道、12个镇。多年来,北培区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实施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着力构建生态高效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生态城镇四大生态体系。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国家卫生城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区”、“全国文化模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称号。  相似文献   

8.
建设宜居城区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武汉市青山区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地区经济实力雄厚,城市功能比较完善,具有建设宜居城区的优势条件。借鉴国内外城市的先进经验,青山区要建设宜居城区,必须搞好城区建设规划设计,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夯实居民安居乐业基础,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构建民生安全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围绕提高全市人民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力的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在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称号的基础上,2005年10月26日,获得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光荣称号。在争创首批全国文明城市活动中,厦门市各级各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劲往一处使,拧或一股绳,始终保…  相似文献   

10.
2002年1月,首届“中国人居环境奖”在首都北京揭晓。地处边陲、有“绿城”之誉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在强手如林的环境中一跃而出,成为全国首批荣获此殊荣的5个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王克俊 《决策探索》2014,(23):58-58
近年来,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强力号角吹响,新一轮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各地城镇化建设显现出百舸争流态势。2013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河南为43.8%,漯河为44.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5个百分点,略高于河南平均水平。到2020年,漯河中心城区基本实现“双百”(即建成区面积接近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接近100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有一个支撑的“撬板”。  相似文献   

12.
冉杨 《科学咨询》2010,(13):66-68
笔者针对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改善人居环境,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提出“宜居重庆”建设的重大决策,如何加强重庆物业科学管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区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再就业工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重庆物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如何加强物业管理的科学发展,助推“宜居重庆”建设提出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韩进 《咨询与决策》2011,(11):27-29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的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处于武汉城市圈核心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决策部署,立足市情,抢抓机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建设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合改革示范区和宜居宜业组群式大城市,走出了一条符合鄂州实际的城市转型发展之路。先后荣获中部最佳投资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范例奖等称号。  相似文献   

14.
《领导决策信息》2009,(16):18-18
近日.广东梅州市城市公厕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此前由加拿大、马来西亚、泰国等多国专家组成的联合国国际能源与环境考察团也认为.梅州找到了“城市公厕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开创了“公厕革命”的崭新科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汕头,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著名侨乡和五大经济特区之一,粤东区域中心城市。趁得好风凭借力,比翼扶摇上九重。汕头借改革开放、创办经济特区的春风,经济高速发展。跨入“中国城市综合经济实力50强”和“首批投资环境40优”行列,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城市”称号,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一时间,大江南北。传说着汕头的辉煌。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47):20-21
北京市朝阳区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统领各项工作 从2009年起.中央文明委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三年一评”的制度改为“每年一测评,三年一总评”,将创文明城市近三年来的测评成绩分别以20%、30%和50%的比例进行加总。最终得到测评总成绩。2011年是三年一次的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申报年、  相似文献   

17.
正宜居作为一座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其工作内容涵盖居住舒适度、出行便利度、环境适生度、服务满意度等人类生存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动态、持久的民生工程。"宜居黔江"建设总体目标是:到  相似文献   

18.
《决策导刊》2010,(5):I0002-I0002
近年来,丰都县紧紧围绕“到2012年,把丰都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最宜居的城市之一;到2017年,把丰都建设成为全国最宜居的城市之一”的目标,抓住“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三大重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完善制度,落实目标责任,强化机制保障,全力推进“魅力城市、舒适集镇、美丽乡村”三大工程,不断提升城乡人居品质,建设环境优美、配套完善、  相似文献   

19.
第一、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当前,渝北区正在兴起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实践好“三个代表”,就环境保护工作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一个具体行动就是认真扎实地开展“创模”活动并确保成功。为什么这样讲?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建设环境文化,开创生态文明,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健康重庆”建设。市爱卫办紧贴“健康重庆”要求,坚持城乡统筹,突出重点任务,抓住关键环节,明确责任目标,精心谋划和稳步推进各项工作.牢牢把住新形势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发展的新机遇,为减少相关疾病、改善人居环境,推进“健康重庆”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