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巢义军与唐军的渭桥之战的战场在中渭桥,而不在东渭桥。为了弄清此次战争,先就西渭桥、中渭桥、东渭桥的位置加以考定。由于以往对战场位置的错误认定,导致了对战争进程及方位的错误判断,笔者对此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英雄神话?国外有的学者认为,在英语中“英雄”一词既接近于“神灵宴会中的王”(King of the renels),又包含着技艺上的意义,它通常是指介于“神灵”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属类。有的学者则认为,“英雄”是被过去时代中神话的叙述者对他们的业绩加以夸大的人物,这些人物往  相似文献   

3.
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发表了不少的评价意见,有肯定也有批评。有的学者认为课程目标体系更加严谨完整,表述更加完善。而有的学者认为需要进一步讨论,尤其是在必修课和选修课方面。  相似文献   

4.
《周易》卦》“——”与“——”的内涵是什么? 近世治《易》学者,众说纷陈,莫衷一是。郭沫若等人认为,它是“生殖器崇拜的孑遗”。对此,有的学者不大以为然,认为这种看法“颇为不妥”并下断语说,这是“‘性的敏感症’在作祟”。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代活跃在今鄂西清江流域的“廪君”是古代巴人的祖先,也是今天鄂西土家族人的祖先。如果对“廪君”名号的含义能给出清楚确切的解释,对于巴文化研究和土家文化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对于“廪君”的含义,虽然有的学者曾指出廪君就是虎君,但并未充分阐释理由,而且也有岐说。有的学者认为,廪君即“林君”。例如徐中舒先生在《论巴蜀文化》中说:“廪君之廪,又与林同。如林钟之林,金文皆以,作或。廪君就是居于森林地带射猎部族的酋长”。笔者认为,“廪君”的含义是虎君,其根据是土家语虎名的语言学背景。至于其另一重要理由——土家族白虎图腾崇拜的宗教文化,有的学者已有论述,本文不拟赘述。  相似文献   

6.
斯宾诺莎把知识区分为三种,即意见或想象、理性和直观,认为理性是普遍的知识,直观是个体的知识。意见和直观的区别是西方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有的学者认为是范围的区别,有的学者认为是次序的不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实际上,直观在前提、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都与意见相异。由直观产生的“对神的理智的爱”的世俗内容是伴随着对自然的认识而达到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德”之语义与老子的思想内核朱炳祥长期以来,学者们对于老子思想的研究尽管见解各异,但都认为“道”是老子思想的核心。然而,这些研究,皆以汉唐人修改过的通行本《老子》为依据。一九七三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据任继愈先生的研究,甲本的抄写年代...  相似文献   

8.
正确估量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独立战争前夕的资本主义发展状况,是分析独立战争性质的一个基本依据。要探讨西班牙美洲的独立战争,就不能不首先注意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此有种种不同的估计,意见极不一致。有的认为直到十九世纪初西班牙美洲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是“微不足道”的,几乎无法查明它们;有的认为资本主义已在“封建社会内部成长起来”,并已形成不可抗拒的力量;有的则认为早在十六世纪,即西班  相似文献   

9.
从先秦到汉唐时期,众多学者都对"今之学者为人"一语进行了解释,且大多偏向从负面理解"为人",但具体解释又并不一致。到宋代,对"为人"的理解方面的歧异进一步加大。有的学者认为"为人"没有贬义,有的学者则把"为人"完全作贬义使用。南宋中期,朱熹进一步强化了为己之学与为人之学的区分,将为人之学作为为己之学的对立面加以彻底否定。对"为人"诠释的这种变化,是宋代儒学内倾的反映。当时,众多儒家学者将理论思考的重心从社会政治实践领域转向内在的心性修养,因而,强调内在心性修养的"为己"之学受到格外的重视与强调,而"为人"作为"为己"的对立面,则逐渐被赋予了完全的负面色彩。  相似文献   

10.
宋朝对部分境外朝贡诸国和政权首领、使臣实行册封,继承汉唐册封制度,形成阶、官、勋、爵、封邑和功臣号六个制度化册封要素和进封制度,通过官衔总和表示册封国地位轻重并根据现实需要通过朝贡排班加以调整.北宋册封制度以其视为“汉唐旧疆”和藩镇的交趾等政权为核心,南宋的册封则进一步放弃了对“汉唐旧疆”的权利主张,反映出宋朝构建朝贡体系时由“华夷一统”退守“汉唐旧疆”,并进而放弃“汉唐旧疆”的收缩趋势.  相似文献   

11.
桥梁科学与技术是桥梁工程建设的基础和灵魂。以建材技术、设计技术和施工架设技术为主干的桥梁技术体系,横向密切协同,纵向分化细密。直接服务于桥梁建设实践的桥梁科学,实用性、特殊性、现场性研究的特征明显。桥梁科学与技术互动相长、渗透融合,共同构成了统一的现代桥梁科学技术体系。以解决桥梁工程实践问题为核心的创新活动,是推动桥梁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发端于桥梁建设前沿领域的高技术化、生态化、标准化、艺术化和专业化协作,是现代桥梁科学技术的五大发展趋势,将支撑和引领着未来的桥梁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2.
释家文化自进入中国以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在中国古桥建设中,释家文化中的积德行善、普渡众生、吉祥祈福等思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潮州湘子桥历史悠久,是中国著名古桥之一,其身上凝结了丰富的传统文化信息,关于湘子桥与释家文化关系的分析研究对于说明释家文化对中国古桥的影响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苏州历史上石桥众多,造型各异,体现出典型的江南文化特色。古桥石作艺术保护和合理开发,对于提升城市品位,传承中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苏州古桥石作艺术与景观资源开发要在保护古桥原有意韵的前提下,统筹考虑古桥石作艺术与周边的人居环境及景观资源的关系。为此,古石桥景观设计要注重把握好满足使用功能、有利节约成本、符合观赏习惯和自然和谐共生四个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完善古桥周边的建筑功能、优化古桥现有的植物景观和挖掘古桥传承的历史文化等路径,促进古桥石作艺术与景观资源的融合与开发。  相似文献   

14.
路、桥是苗族古村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命路"、"求子桥"是苗族古村落路、桥生命文化最显著的特征。苗族古村落路、桥生命文化的发生是苗族历史迁徙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是适应西南山地独特生境的客观需要。苗族"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迷幻的巫术丰富了苗族古村落路、桥生命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成书年代和作者生活时代一直尚无定论.关于作者生活时代的说法主要有"元末明初”、"宋代乃至以前”、"元代中后期”、"明中叶”等数说.成书年代的探讨则基本上以这种说法为框架.本文以史为经,以"说”为纬,对此作了详今略古、突出重点的梳理,以期鉴往知来,对今后<三国演义>的整体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聊城市湖南路大桥是一座无背索斜塔竖琴式斜拉桥。主梁采用超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建成后宽幅将居同类桥型之首。无背索斜塔斜拉桥最大的特点是利用倾斜索塔的自重而不是背索索力来平衡主跨主梁的自重。介绍了湖南路大桥的主要设计特点及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法,并对设计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有利于该桥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苏通大桥的通车以及香港昂船洲大桥的建设,已步入千米级斜拉桥建设的新纪元;因此研究千米级斜拉桥的非线性影响对以后类似桥梁的设计建设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分析汽车荷载作用下千米级斜拉桥的静力非线性响应,得出了斜拉桥主梁、主塔和拉索这三个不同构件汽车荷载作用下非线性静力响应的大小;并进一步分析了跨度增大对非线性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最大的区域,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要想实现这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观念上从区域开发转变为区域发展。阐述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陆域开发的内涵、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东中西部产业布局与合作,提出运用差异化战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沿线区域优先布局战略新兴产业,重视临桥产业的优先发展等策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御河是大同市内最主要的一条河流,它由北而南从城东门外流过。作为东出必经之路,御河桥上建置桥梁有着悠久的历史。目前,根据考古出土文物及参考文献可以得知,御河上建桥有确切记载始于金代,它是一座五拱石桥,元代重修时命名“兴云桥”。金代御河桥经元明二代历时四百余年,万历八年拓故基重建为十九孔石拱桥,‘仍名兴云桥,清嘉庆年间倾圯。  相似文献   

20.
夜郎是我国古代秦汉以来在西南夷历史中的一个待解之谜,<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这一记载和司马迁其他有关夜郎的记述,都被学者们普遍认为是夜郎的建国年代记载最早的有力证据,也是可信度最强的关键性史料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