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美国的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最近出现了一种奇怪的消沉状况。1982年底,自从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中国研究联合委员会(其前身为当代中国联合委员会)和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这两个团体传统上是现代中国研究的主要主办单位——举行有关中国政治的最后一次会议以来已经过去5年多了。过去5年出版的书籍中,很少有被人们广泛认为是对这项研究确立了新方向的书。尤其令人吃惊的是,在这个领域的重要杂志里(包括《亚洲研究杂志》、《现代中国》,甚至《中国季刊》等)都较少出现论述1949年以后中国政治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长达四十余年,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近年美国面临着经常账户与财政双赤字问题的困扰,中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回顾与分析日美贸易摩擦的历史,探讨其中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国际经济理论分析得知经常账户不平衡问题的根源在于两国经济结构上的差异,需要采取结构性改革措施调整,贸易措施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分析日美贸易摩擦历史发现,日本通过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推动自主创新应对了美国的贸易措施,但也存在错误的经济政策影响经济发展、贸易摩擦抑制产业升级等教训。中国应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吸引对华投资,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十七大之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热点之一。这一研究既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彰显了毛泽东思想的当代意义;同时也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内涵和逻辑必然。  相似文献   

4.
东亚图书馆的历史沿革老约翰·洛克菲勒 (JohnD .RockfellerSr.)于1 91 3年创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自创立以来 ,该基金会积极参与建立和发展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西方的中国学研究始于欧洲 ,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美国起步较晚 ,学术界大约在 2 0年代末开始关注中国 ,并意识到研究中国的重要性。洛克菲勒基金会从那时开始就积极参与美国的中国学研究。1 92 8年 1 2月 1日 ,美国“首届促进中国学会议”在纽约哈佛俱乐部举行 ,发起者是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 (ACLS) ,资助者是洛克菲勒基金会。这次会议意义重大 ,从此 ,“中国学”正式进入了美国…  相似文献   

5.
鲍大可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专家 ,美国当代中国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 ,在长期的研究中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国学思想。这一学术思想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 :( 1 )强调中国的独特性 ;( 2 )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 3 )认为了解中国历史是理解当代中国的关键 ;( 4 )注重借鉴各种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6.
当今世界的急剧变化,促使越来越多的社会科学家开始关心社会科学的地位和前途等问题。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会长D·L.费瑟曼1991年在对社会学学会的一次讲话中曾谈到:“当我们试图去规划社会科学的未来,特别是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的发展)了向时,我们越来越多地使用‘任务定向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当代中国学研究作为一个领域,大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曾有几所大学开设研究中国古文的入门课,当时被称作汉学,但是开设中国现代史课的大学却寥寥无几,更不用说讲授当代社会科学了。直到1 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政权之后,美国政府、基金会和学术机构才开始重视发展当代中国研究的必要性。在这方面,福特基金会决定出资30 0 0万美元用于建设东亚研究领域起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同样,《国防教育法》决定对学习所谓“重要语言”(包括现代汉语)的学生颁发政府奖学金也对这一领域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然而,中华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现代经济史若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国现代经济史研究继续贴近当代中国经济开展研究工作。在加强宏观调控和探索政府经济职能转变的背景下,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政府对经济的作用正在深入。从统筹的角度特别是城乡统筹的角度研究工业化、“三农”问题、收入分配、消费和社会保障、金融、产权等方面的历史有所发展。在前些年注重体制研究的基础上,对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研究正在突出。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注意拓宽视角,从社会、文化意识形态、跨时期的角度研究经济史正成为趋势。一、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和计划经济时期的研究1.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仍然是改革开放前经…  相似文献   

9.
哈丁(Harding,Harry)(1946—)系斯坦福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亚洲学会中国委员会成员。研究当代中国政治和外交政策,精通中文和法文。1974年获斯坦福大学博士,博士论文题目:《中国政治中的组织问题》。之后任教于斯坦福大学,出版著作有《毛主义者关于组织和制定政策的理论》等。1976年10月和1978年3月曾以“斯坦福大学代表团”成员的身份来我国访问,1978年12月又以“世界事务理事会代表团”的身份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访问结束后在我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座谈会上作了题为《美国的政治科学》和《美国政治学家对中国的研究》的两个报告。现将后一个报告摘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书讯     
本书是作者在美国许多学术团体,如美国学术团体理事会的苏联研究委员会、东欧研究委员会和福特基金会等资助下进行了若干年研究后写出的作品.书中引用了大量苏联与东欧社会科学家的材料.作者写道:"社会主义在许多人眼里就是未来,是可能得到的一个更公正、平等的社会秩序.今天,社会主义已是组织政府、经济、社会的一种具体的方式,它已有自己的一段较长的历史.本书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中国哲学研究在美国发展脉络的一个大致的梳理。随着 19世纪30年代美国传教士到达中国 ,美国也开始了对中国的研究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 ,美国的中国学研究已经有了上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经过各国学者的努力 ,中国哲学的基本面貌被介绍到了美国。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大都局限于先秦时期 ,并存在不少误解。作者认为 ,虽然此一阶段美国的中国哲学研究乏善可陈 ,但是作为一个不可超越的历史阶段 ,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2.
北极经济治理是北极治理研究的最新议题。研究北极经济治理制度的运行逻辑,是有效维护中国北极经济权益的重要路径。北极经济理事会作为最大的北极经济治理制度,其运作机制仍然受到权力政治的影响。在北极经济理事会议题设置和权益分配的过程中,北极国家设置权限门槛来获取集体制度霸权。为了阻滞非北极国家通过经济参与获取北极经济理事会的话语权,北极国家采取了责任投资与身份歧视等手段影响北极经济理事会的决策过程。北极大国推动北极经济理事会"域内权威化",不仅有助于掩饰该组织政治化背后的大国因素,而且能够提升北极经济理事会在北极经济开发中的合法性。北极经济理事会对北极经贸事务的垄断趋势,是美加等北极大国称霸北极的新方式。中国护持北极经济权的实践,应遵循综合性和稳健性的"协同式参与"路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快讯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近期研究资助计划随着学术界重新考虑研究领域的概念,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提出了1999年到2000年的一些新的研究资助计划。它们是:1.应用经济学计划应用经济学计划将支持学生对重要复杂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有创见的实证和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独立战争和国内战争,历来是美国史学界的经典题材。当代美国史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流派,总的来说,可分两大主流:一种是歪曲美国历史的所谓“一致论派”;一种是对美国历史抱批判态度的“进步”和“激进”派。  相似文献   

15.
卡内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理事会在1974—1980年间就美国的高等教育问题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包括120项研究课题及40份研究报告。该理事会的前身是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它在1967—1973年间也曾就美国的高等教育问题作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卡内基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理事会在总结10多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980年发表了一份趋向报告,  相似文献   

16.
超越嵌入性范式:金融社会学的起源、发展和新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氚 《社会》2011,31(5):207-225
金融处于当代社会生活的核心,可视为一种社会现象。自M.韦伯开始,古典社会学已论证了社会学研究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正当性。随着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兴起,社会学学者在新经济社会学框架下,以“嵌入性”为理论起点,从社会结构和社会建构两个理论维度研究了金融现象。欧洲学者则挑战了美国新经济社会学的嵌入性范式,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金融现象的新视角。在新技术和全球化背景下,社会学能从更多角度对金融领域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91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开始对文化经济这个当代学术热点问题展开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国内学术界对于文化经济问题研究所形成的这些问题,根源仍在于对文化经济本质属性认识的差异和研究方法的分歧造成的结果.展望未来,在对文化经济问题的下一步研究工作中,不但应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强度和深度,而且更应统一对文化经济本质属性的认识、确定文化经济的研究内容以及整合不同学科的研究资源力量.  相似文献   

18.
当代美国的反帝国主义思潮从时间上说大约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本文介绍了美国“新帝国主义论”的基本观点和当代美国反帝国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作者认为,美国反帝国主义思潮的基本内容包括:针对否认美帝国存在的观点,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揭露美帝国主义存在的事实;剖析美帝国主义形成的真正动因及运行机制;揭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美帝国主义扩张的主要特点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当代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学术界开始重估中国传统经济,特别是明清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彭慕兰、弗兰克等为代表的美国加州学派力主"明清经济发展论",如彭慕兰<大歧变>一书认为中国在1800年前一直在领跑;弗兰克<白银资本>一书认为1840年前世界上白银产量的二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如此强大的白银吸收能力说明中国是世界的中心.  相似文献   

20.
自1801年托马斯·杰斐逊总统上台以来,美国外交即呈现出“扩张——收缩——再扩张——再收缩……”的周期模式。从上一次扩张到下一次扩张或从上一次收缩到下一次收缩的平均时间约为45年左右。迄今为止,美国外交经历了四个半周期。美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国际局势的变动、国内思潮的转换等因素是推动美国外交扩张与收缩的主要动力。当前美国外交开始步入第五个周期的收缩期,这将对世界和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