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制造业转型时期,零部件进口对促进我国技术进步至关重要,将出口品国内技术含量作为衡量技术进步的标准,对零部件进口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的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扩大零部件进口规模对技术进步有正向影响,但发挥作用存在一定时滞,且在高技术行业中促进作用尤为显著;扩大零部件进口种类能显著促进技术进步,主要体现在低技术行业;外商直接投资、人均资本和研发投入均对技术进步有正向影响,但对不同技术层次行业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进口贸易通过利用外部资源对一国的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促进产业的技术进步。本文通过对Coe和Helpman的C-H模型的拓展,从行业的角度采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进口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表明:虽然国外和国内的R&D资本存量均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显著的的促进作用,但通过进口的间接作用国外R&D资本存量的贡献明显大于国内R&D资本存量;不同要素密集度行业的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明显差异: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大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3.
前沿研究关注资本投资数量对经济产出的贡献,却普遍忽视资本质量变化可能对经济产出的影响.针对当前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定量研究的局限性,本文采用生产函数法利用非线性似不相关模型测算耦合于资本积累过程中的体现式技术进步.结果显示,在1980-2012年期间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以年均2.88%的速度提高资本质量,我国经济效率的改善既源于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的中性技术进步作用,也受益于设备资本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改进的新古典技术进步模型基础上,构建衡量与资本和劳动融合在一起的体现式技术进步要素模型;并利用1985年-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云南省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特征,同时对云南省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整体技术进步贡献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尤其是技术创新的贡献较少;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物质资本深化速度的加快并没有带来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基础上的合理化转换升级是宏观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必要条件,金融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则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内生视角,利用新古典生产函数,讨论了金融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机制,并运用2000-2014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资本深化、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转换升级的关系。结果显示:技术进步对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不显著,也未能成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积极因素。银行资本深化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证券资本深化仅对产业结构高级化有显著正向作用;在区际间,技术进步只对中部产业结构合理化有促进作用。证券资本深化不仅有益于东部产业结构高级化,而且有益于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银行资本深化仅对东部产业结构高级化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运用计量模型对广东省2000-2011年30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验证了FDI技术溢出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关关系。与之前研究不同,广东省制造业数据被按照资本劳动密集度、技术密集度和污染密集度三种标准进行了细致分类,并且在模型中增加了行业利润与工资成本的比较优势对FDI形成的吸引力等新控制变量。结果表明,FDI对广东省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正向溢出效应。相较于其他影响因素,FDI技术溢出效应在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污染密集型等行业中最显著,其中对资本密集型和重度污染行业产业发展的贡献显著高于其对整个行业贡献的平均水平,高技术行业中FDI的产值贡献明显高于低技术行业。  相似文献   

7.
本文结合CES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性模型,利用全国省际面板数据测算技术进步偏向性及不同来源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我国技术进步整体表现出资本偏向性特征,不同来源技术进步偏向性差异明显。其中,R&D、引进国外技术与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三类技术偏向于资本,而购买国内技术与技术改造两类技术偏向于劳动;(2)技术进步偏向性和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差异明显。其中,劳动与资本增进型技术进步效应分别为4.5%与-0.49%,暗示有偏性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效应显著,而中性技术进步效应有限。  相似文献   

8.
运用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2003—2011年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从而得出我国制造业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从2003—2011年期间,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年增长率为8%,技术进步的年均增长率为4.9%,技术效率的年均增长率为2.9%,由此看来,9年来在影响30个制造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因素中,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同时起到作用,技术进步的效果稍加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产品质量视角测算技术差距,构建门限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的作用机制,识别我国制造业各行业适宜性技术进步路径。结果发现:我国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呈上升态势,但出口产品质量整体低于美国;中美高质量产品行业差异性和互补性明显,美国相对高质量的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采用门限回归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三大要素密集型行业,技术差距对技术引进都存在门限效应,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在门限值之前,技术引进阻碍技术进步,达到门限值之后才起到促进作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情况恰好相反;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当前的技术差距情况下,技术引进始终促进技术进步。因而,应依据行业技术差距和自身要素禀赋条件,采取差异化的技术进步路径。1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的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接受国.实践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济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等方面.外国资本通过投资我国现代制造业产生了效益,提高了资本密集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也是我国工业化的催化剂.本文通过建立用外商直接投资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增长模型,定量测算了我国FDI的技术进步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