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太平天国运动以拜上帝教作为组织民众的精神纽带,为了尊崇拜上帝教义,在运动初期,它曾在表面上对儒学有所抑制,给人们留下了太平天国反对孔孟儒学的印象。实际上,太平天国运动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始终和儒学有着不解之缘。金田起义前,洪秀全用儒家学说来论证拜上帝的合理性;金田起义后,太平军一面焚毁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经籍,另一方面却着手实际运用儒家思想来为自己服务;建都天京后,孔孟儒学取得了合法地位,它的地他还随着拜上帝教作用的降低而不断上升。下面试按这几个阶段进行一些粗浅的剖析。  相似文献   

2.
黄克剑同志在《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发展分期论要》(载《学习与探索》1983年第4期以下简称《论要》)一文中认为,马克思在1843年初与黑格尔唯心主义决裂之后,就径直走上了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道路,并不存在一个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决裂的“第二次转折”;青年马克思“接受的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不是他的“人本主义的道德说教”。由此他断言,“那种认为青年马克思有过一个费尔巴哈思想阶段的传统看法,是既没有社会历史依据,也没有理论逻辑依据的。”  相似文献   

3.
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途径王建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怎样才能带领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科学地分(斤我国的国情,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科学的构想,这就是:允许和鼓励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史及其内在逻辑上重新分析了唯物史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关系,认为现行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将辩证唯物主义独立出来,排在历史唯物主义之前,并把自然观包含在辩证唯物主义之中的观点是不科学的。文章认为,马克思在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之后,把创立新哲学的突破口选在“历史之谜”上,从而首先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理论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原则,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又反过来使唯物史观获得了最坚实的理论基础。弄清这两者的创立过程和逻辑联系,有益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鲁迅思想发展的讨论中,对鲁迅历史观的转变,还有着一些含糊不清的提法,我认为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现就鲁迅思想发展的这一个侧面,谈谈我的看法。一关于鲁迅早期的世界观,不少同志都用战斗的唯物主义来概括,有些同志并由此推论开去,认为鲁迅早期的历史观也是唯物主义的,这是值得商榷的。我认为鲁迅早期的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而其历史观则是唯心主义的。鲁迅很早就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目睹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黑暗,抱着救国救民的愿望,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决心。为了革命的需要,他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进步思想家的著作,寻求新的思想武器。在日本留学期间,他写了一系列论文,这些文章的中心内容是鼓吹革命,反对改良,强调进步,批判守旧,宣扬科学,抨击迷信。从认识论和自然观来看是唯物的,从历史观来看,也是进步的。鲁迅当时对历史总的看法是:社会是不断  相似文献   

6.
探讨如何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学,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五年前,在中国社会学座谈会上,胡乔木同志就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的关系问题作了长篇发言,对在我国恢复和发展社会学起了重大作用。今年年初,胡乔木同志又发表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这篇文章对几年来思想、理论战线上有关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争论作了科学的总结,捍卫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篇文章虽然提到社会学的地方并不多,但从文章涉及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它为创立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时间跨度是10年(1982──1992),这10年是中国进行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邓小平同志对国家、民族贡献最突出的时期。他在这一期间的讲话、著作当然也是形成最能体现自己爱国主义思想体系的载体。这个思想体系的构成要素之一,就是热爱人民,叫做爱国与爱民的同一性。 国家和人民在逻辑学上不是同一概念。但是,国家是由民族、人民组成的。民为邦本,爱民为治国之先。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原理,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1031页)国家是人民创造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爱国主义的核心。热爱中国人民,是邓小平同志爱国主义思想产生的根源。他曾在多种场合下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英国培格曼出版公司出版的英文版《〈邓小平文选〉·序言》) 救民于水火,是邓小平同志走上革命道路的动力。本世纪初期,是旧中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邓小平同志生长在这样的年代,对当政者的腐败、无能所造成的民不聊生局面有深切体会,对我国近代史上的丧权辱国有切肤之痛。正如邓榕说的;“他们怀着拯救国家的热望,冲破  相似文献   

8.
胡绳同志是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是我国学术界的一代宗师。他以治学严谨,博学多才,著述丰厚而著称于世。他的著作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中国青年,许多青年就是通过阅读他的文章和一些小册子而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的。比他晚一辈或者更年轻一些的理论工作者,很少没受过他的影响和熏陶。 胡绳同志的写作生涯,从30年代到90年代,已经走过了六十年的历程。这是中国社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至于到1877年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发表以前,马克思尚不知道有一个原始社会;马克思是先创立唯物史观后建立原始社会理论的。我认为,马克思的原始社会理论是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同时亦建立了原始社会理论。当然,由于受到历史和科学的局限,最初还包含很多不成熟的因素,只是随着“史前时期”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之后,才使马克思关于原始社会的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因此,对马克思的原始社会理论必须进行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0.
关于马克思的“异化”概念,西方学术界争论了几十年,至今仍在继续。我国哲学界很多同志也开始注意和研究“异化”问题。在讨论中,争论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异化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国际和国内的一些学者认为,异化概念只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占有它的地位并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后,马克思抛弃了异化概念,只能作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主张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重新探讨和对整个社会主义思想重新考虑的论点近几年来很盛行。在马克思列宁主义问题上,西欧和日本的共产党内都出现过主张放弃无产阶级专政这一概念的论点。还有一部分人主张不仅从政治经济学的观点,而且从文明史的观点对马克思主义重新加以探讨。这对于以西欧产业革命为背景,认为生产力能无限扩大、资源和自然界能无限开发、科学与技术能无限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张是一个批判。的确,二十世纪后半期以来,世界上的资源和人口问题面临着严重的局面,许多人主张资源的有限性以及人口迅速增加的严重性。这一系列新问题要求对马列主义加以重新考虑。这种动向表现为:第一,认为有必要重新探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思想框框内的政治经济学观点。第二,认为要重新考虑生产力能无限发展的思想和产业革命时期的思  相似文献   

12.
一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以前,他本人思想的基本方面主要是什么?这是一个研究毛泽东早期思想所需要认真回答的问题。有的学者认为毛泽东早期思想的来源十分复杂,但又认为他的思想的基本方面主要来自西方近代思想的影响,如认为他的哲学主要来自培根的经验主义和罗素的逻辑实证主义,并受到杜威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影响,他的伦理学则主要来自格林的新黑格尔主义和尼采的道德哲学的影响。毛泽东早期思想的来源十分复杂,关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同意。因为那是一个中国人从睡梦中清醒,向整个世界张开怀抱,奋起寻求和探索真理的时代。因而兼收并蓄是当时思想界的一个普遍特点。如当时蔡元培便倡导“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毛泽东少年时曾读过6年私塾,打下了厚实的古文功底。以后又就读于湖南省第一师范,受到富有新思想的国学学者徐特立、杨昌济、黎锦熙等人的欣赏和教诲。毛泽东在当时以刻苦钻研  相似文献   

13.
关于美是什么和美在哪里的问题,在西方美学史上,争论了有两千多年。十九世纪中期以来,在社会科学上出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自然科学上出现了巴甫洛夫学说,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的和科学的基础。俄国的普列汉诺夫、卢那察尔斯基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审美生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得出了很多马克思主义的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哲学界、美学界对这一问题,也作了认真的研究,提出各种不同的观点。吕荧同志认为美是意识形态性的东西,在主观不在客观;蔡仪同志认为美是审美对象的客观属性。甚至是自然属性,在客观不在主观,朱光潜先…  相似文献   

14.
民主,是一个古老的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话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主问题有过多方面的描述。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以及民主政治建设问题作了阐述,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洪秀全是中国最伟大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个农民起义领袖。他是个天才的革命家,假借基督教独一真神上帝创立拜上帝会,以发动太平天国革命。他颁布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一个世界史上唯一的农民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要把天上的天国来在人间。最后竟“自惹而亡’。这个非凡的大革命家,中国史学家要研究他,传记文学家要写他的传,以至哲学家、心理学  相似文献   

16.
对待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形成问题,学术界往往存在简单化倾向,这样不利于准确完整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这一丰富的理论体系。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创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现,是一种思想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应作为一个“创立时期”来理解。在这一时期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先是从事历史遗产的批判和继承,在理论的批判中建构自己的历史现体系,并进而主要是通过史学研究实践丰富和完善了这种崭新的历史观体系。从这个角度认识马克思唯物史现的产生,才能得出合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之一,是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经济范畴。对此不仅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曾作过重要的论述,而且我国理论界也早已有定论。然而伴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当人们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以及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之后,实践呼唤着人们再度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反思时,重新引起了人们的思想的撞击,理论界的部分人认为按劳分配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①,这就引起我们重新探讨按劳分配是否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的必要性。 笔者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和基…  相似文献   

18.
刘锡桓 《探求》2001,(5):43
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如何不断扩大党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中的群众基础,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但是,这一问题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中对如何正确处理私营企业主要求入党的问题,争议就更大。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为正确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就这一问题明确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思想。一是包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的私营业主在内,都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二是党也应…  相似文献   

19.
杨秀清冤案的平反昭雪,是太平天国史上的一件大事。但至今史学界的评论还不尽一致。《近代史研究》去年第一期上发表贾熟村同志的《杨秀清评价问题的争论》一文,把历史记载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论证“杨秀清之死是出于天王洪秀全的命令”以及“杨秀清不是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尊孔派和投降派”,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贾文认为杨秀清之所以能在死后得到平反昭雪,主要原因是洪秀全为了要争取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杨宜清、杨雄清等人和他们率领的部队拥护天王,支撑危局。文中还指出:“历史证明,杀杨秀清后,在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形成了两派。以韦昌辉、秦日纲、胡以晃、陈承瑢为一方;以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中国思想中,"哲学"及植根于它的整个学科体系以一种几乎无远弗届的力量影响着中国人对自己传统的体会与解释。如想避免对传统思想做出素朴与简单的最后解释,那么在理解传统之前,反思据以理解的整个框架与境域,应当是比较审慎稳妥的做法。在不可避免地把"中国思想"问题化之前,也应尝试着将"哲学"问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哲学思潮不断兴衰的历史中,找到那个通常据以判决中国思想的哲学观,并将其变成追问的对象。牟宗三直接依据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重新解释中国古典思想的努力不可谓成功。所谓哲学之第一开端是在存在—本体问题的引导下建立成先于生、同于生的体系。在中国思想遭遇海德格尔并藉之重新发现亚里士多德及整个西方古典思想之后,从中国思想由以兴起的整全原初经验重新审视、权衡哲学开端的机缘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