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何玉红 《文史哲》2011,(6):103-111
南宋设置四川总领所掌管财政,以期分化和节制武将的权力。但在四川总领所制度的实际运行中,由于开禧北伐前后特殊的政治情势与人事关系等影响,其权力逐步丧失。吴曦利用总领所制度运行中的疏漏,成功兵变,又因其财政权的不稳定而告失败。四川总领所制度运行与吴曦之变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认识总领所制度规定与实际运行不同层面的绝佳个案,从中展现出了南宋地方治理中制度运行与政治事件间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
孙婧婍 《中州学刊》2022,(2):121-124
南宋时期的东南漕运因漕供机制变化、转般与直达供漕方式的交替进行、漕供运程远及供输压力大而产生了水脚糜费。官般与民般这两种承运方式在运行中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脚糜费。漕粮交卸地变动与州县官员违规办漕过程中的水脚糜费,导致上供欠折。对水脚糜费造成的上供欠折,宋廷借助货币政策与司法手段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3.
南戏诞生于北宋末年,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首先熔歌、舞、说白、科范、音乐于一炉,以表演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使中国戏剧真正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然而,诞生之初,不免粗糙、松散与不成熟,故士大夫罕有留意者。可是,到了南宋中期《张协状元》问世时,已不是这种情况,各方面都变得相当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剧本规格和艺术体制。本文分别从剧本规格、脚色体制、音乐格律、分场与开场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南宋广西买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邕州横山寨是重要的买马场,每年从大理国等地买马1500匹以上,多时达3000余匹。买马由广西经略司主管,买马本钱从广南盐等地方财政收入中筹措,马价以银为本位货币计算。对马格标准、定价、招买、押运、验收及其相关官兵的奖罚,均制定了明确的条规,广西买马成为南宋战马的重要来源。蒙古占领大理国后,马路断绝,广西买马终止。  相似文献   

5.
许秀文 《河北学刊》2007,27(4):114-117
南宋朱熹创建社仓,从此,常平仓、义仓和社仓三仓齐备,构成了中国古代仓储制度的三种主要类型。作为民办仓储,社仓是官办仓储的有力补充,在南宋基层社会的防灾备荒中,发挥了及时赈济、助民生存的重要作用,同时,创建社仓也从管理制度上有力地减少了渎职和舞弊现象。社仓制度的建立,促使中国古代的仓储制度在南宋时期发展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对后世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体制转轨与制度创新毛寿龙微观经济主体的再造是中国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的关键。在计划体制中,个人或居民户作为微观消费主体,由于消费品市场的存在,其经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化的,其财务约束是硬化的。所以,个人或居民户可以很快适应经济转轨的形势,迅速...  相似文献   

7.
自隋炀帝开通运河之后,漕运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的一项内容。延续到了清代,更是被称为“三大政”之一。清中叶以后,清朝的封建统治日益腐败,世风日下,萎靡不振,漕政也是弊病丛生,已严重威胁到京师的粮食和财政供应。有着“干国良臣”美誉之称的陶澍,为了打通这条大动脉,维系清政府的正常运转,在“经世致用”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裁汰冗员,删除浮费;严禁包漕,严格制度;治理运河,疏通河道;另辟新径,漕粮海运等措施,对漕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给后世留下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章试以陶澍漕政改革为中心,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仓储是防灾救灾的重要设施,其重要性历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宋代亦然。有关宋代仓储制度的研究,成果较丰,但这些成果主要注重于宏观和整体的把握,对区域性的研究则略嫌不足。本文在吸收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试图对南宋时期湖南境内的仓储制度进行探讨。作者指出,南宋湖南仓储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仓种的性质看,有官办的国家仓储;官督民办的地方仓储和由士绅出资以赡济族人或乡里的民间仓储三种。(2)从时间来看,国家仓储主要形成于北宋时期,到南宋时期往往被侵夺,救灾效果有限,而地方仓储和民间仓储则主要形成于南宋时期。(3)从经费来源来看,国家仓储是由国家拨款,而地方仓储多是节缩地方官之公费,加上地方自筹和士绅出资。(4)从赈济方式来看,无偿赈给较少见,主要是以赈粜和赈贷形式出现,最常见的是赈粜。(5)从施救主体来看,宋政府依然是灾荒救济的主体,但到南宋中后期士绅阶层在基层灾荒救济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填补了政府救灾的不足,救灾的主体形成了政府与民间互动模式。  相似文献   

9.
較詳細說明了這種近乎空想的社會主義的制度。這在當時來說有着進步作用,可惜隨着太平天国的失敗,這種制度也崩潰了。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关于改革路径以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探讨中,大量的经济学文献都聚焦在制度创新上,并把制度创新与否,与经济运行效率、经济增长质量高低联系起来,用制度变迁来解释经济增长和发展,强调制度创新作为自变量对增长方式转变的连带效应。值得指出的是,不少文章在行文上把制度创新与体制创新作为同义语相互替代使用,而没有对通用的范围作必要的说明。这当中,也有一些人接受了西方制度经济学文献中,关于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没有原则区别的观点。①笔者并不否认,制度与体制在一定意义、一定范围是可以通用的,但是,二者之间并不因…  相似文献   

11.
体制、制度缺陷与利用FDI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世界上最受青睐的投资目标国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所吸收的FDI呈不断增加趋势,是当今世界上吸收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但是,中国所引进的一部分FDI却是其经济存在某些本质弱点的标志,即一部分FDI的引进是中国企业制度、经济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和政策法律制度有缺陷性一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这是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革,而其难点是如何使占我国绝大多数的国有企业走向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科学管理,政企分开,依法经营的运行轨道,担负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并逐步与国际市场相连接,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这一战略选择的理论基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要充分体现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让市场机制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进行制度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种种弊端,扭转国有企业效益下滑,包袱沉重,举步为艰的状况,继续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这一要求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密不可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其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运行方式上看,与其他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基本上是相似的.它仍是以市场调节为基础,以市场的机制运行为中心环节和框架的经济流程,通过价格信号,调节社会供求关系,实行优胜劣汰,调动商品生产者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国民经济的均衡运行与发展.简言之,市场经济即是一种组织方式,在这种方式下,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是在市场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转换经济增长动力。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基础在于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包括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以竞争中性原则完善产权制度、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制度体系、建立开放准入秩序。优化经济结构与产权制度及要素市场化配置密切相关。在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过程中,应改变由投资、出口拉动经济的状况,实现经济增长动力的转换。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关键在于由市场决定资源配置,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周尚君 《学术月刊》2020,(11):95-107
立法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依托。从各界代表会、人民代表会议、政府委员会到人民代表大会,立法体制的组织生成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进。基于超大型统辖规模、不平衡不充分区域发展,中国国家治理呈现出多层级化和逐级下沉的治理格局。因此,中国虽然在宪法体制上是单一制的国家,但在立法体制中推行的却是中央权威性与地方层级性立法并存的运行结构。一方面,立法领导权的一元性、国家立法权对地方立法权的统领性、地方立法权相对国家立法权的从属性,构成了中国特色立法体制的权威性特征。另一方面,国家立法权被划分为最高权力机关立法权,最高行政机关立法权,最高监察机关立法权,最高军事机关立法权,国务院所属部门立法权,中央军委各总部立法权;地方立法权被划分为省级立法权,设区的市立法权,各军兵种,军区立法权,特别行政区立法权等,构成了中国特色立法体制的层级性特征。"一元多层"立法体制具有兼顾统一性和灵活性的功能,对于实现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对立法体制的统合,以及立法主权与治权的互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协调发展与政府体制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玉 《学术研究》2005,(9):75-80
区域发展状况与政府的体制变迁密切相关。区域非均衡发展是经济市场化过程中的“自在状态”,而区域不协调发展则是政府进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自为状态”,也是对“元制度预设”价值目标的“偏离”。通过一元回归模型y=-ax+b的分析,我们认为,中国区域不协调发展的表现形式是“行政主导下的板块式经济”,但其实质是地方政府体制变迁滞后于经济发展的步伐,构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基础是“复合行政”,其运行过程受到政治效率合法性、组织效率合理性和职能效率有限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17.
我国财政体制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财政形成的过程也是一个民主化和法治化的过程,财政收支决策的民主化和强化市场型政府等是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的基本条件.而财政收支运作的透明、财政收支的硬性约束是公共财政的重要特征.从总体看,我国财政还不是公共财政,而是一种政府财政;我国财政主要是一种建设财政,而不是一种民生财政.在建立我国公共财政的过程中,要确定公共产品提供中的市场与政府的边界,把控制财政收入的过快增长与完善再分配机制结合起来,完善我国公共支出管理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有清一代,统治者秉持以漕运为先的理念进行治河,在运河全线及相关水系进行了不懈探索和实践,其治水方法大致有束水攻沙、蓄清敌黄,减黄助清,借黄济运与引汶济运,挑挖疏浚以及修治闸坝和水运管理等。清代以漕为先的水利治理是一把双刃剑,各种济运护漕的治理措施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9.
1979年以来,浙江经济体制改革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2年以前,是以乡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体制外成长"为主要特征的改革阶段.在这一阶段,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和商品价格的放开等,既是渐进式改革的不断推进,也为非国有经济"体制外成长"提供了土壤.  相似文献   

20.
任何组织都要实行某种组织原则,否则就不可能存在。无产阶级建立共产党组织实行的是民主集中制原则,那么,国有企业按照《公司法》改制为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结构和领导体制后,企业党组织应实行什么样的组织原则、领导制度和领导方法呢?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领导体制与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有什么关系,能不能与民主集中制原则相“对接”?进一步说,现代企业制度下的领导体制是不是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载体”?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空白点”。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一、现代企业制度的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