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技巧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在班主任工作中,“爱”字是工作成功的钥匙。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人类共同精神财富和文化成果,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音乐涵养人性,教化道德,移风易俗的作用.音乐教育在其目标上与学校德育有非常一致的地方,在根本目标上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因此,音乐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德育功能.这些德育功能包括培育道德情感功能、激发道德想象功能和培养德育素质功能.音乐教育的这些德育功能是通过隐性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有感情的人,而不是教书的机器。情感,在教学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情感在教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它的功能表现出来的。一、情感的功能与教学情感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情感的动力性功能、感染性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等。在此我想谈谈其中的情感的动力性功能和感染性功能在教学中的作用。1.情感的动力性功能与教学它指的是情感对于人们的认识和活动的顺利进行具有推动和阻碍的作用。情感对认  相似文献   

4.
美育就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出发 ,通过审美实践陶冶人们的性情 ,在审美教育中必然有情感的渗透。没有情感的审美教育 ,是不存在的。一、明确情感地位 ,调动情感因素。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以美的事物激发人的情感。“寓教于乐” ,是美育最显著的特点。而情感在“乐”中能够得到最充分的显现 ,所以情感在审美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 )情感是审美的中介因素 ,没有情感 ,就没有审美感受。语文教材是以语文为材料建构而成的。语言 ,就总体作用而言 ,可以分为两类 :认识性语言和情感性语言。审美教育在一般情况下是凭借情感性…  相似文献   

5.
艺术离不开人类情感,音乐作为一种“心情的艺术”与人类情感的关系尤为密切,它是把握音乐的审美特征的关键.大多数音乐家和美学家都视情感为音乐的主要内容,把音乐当作表现灵魂的艺术,但是,对于音乐的情感内容,却有着不同的看法.18世纪,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兴起,至19世纪上半叶蔚为大观,这一派理论家和文艺家主张文艺以抒发主观情感为主旨,将艺术的起源和功能都归于自我情感的表现.19世纪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李斯特、门德尔松、舒曼和20世纪音乐巨擘勋伯格、贝尔格等无不奉情感自我表现说为圭臬.在他们看来,作曲家唯有在情  相似文献   

6.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更是人类哲学文化的一部分。音乐是最贴近人的情感的艺术,而哲学是人类情感的普遍化和符号化。在这个意义上,音乐与哲学在最根本的立场上是一致的。从中西不同时代哲人对音乐的论述中可以看到:在人类思维的起点,哲学和音乐是同一的,二者都基于自然和人类生命律动的节奏。这不仅是音乐的审美本质之所在,而且导致了哲学具有音乐精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对于音乐美学基本问题的追问,一直都是在音乐的自律论与他律论相争持的焦点中进行的。本文在梳理这一学术沿革的基础上,坚持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这一命题,认为它应该是一条亘古不变的原则。文章从特定角度阐述了音乐中人的情感是音乐存活的源泉。  相似文献   

8.
住宅设计与住宅功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将溶合在住宅形态中的人类智慧和知识体现在住宅设计中,才能使住宅功能不断发展和完善,满足人们居住的各种需求,避免设计不周所引起的住宅功能需求矛盾。一、住宅是人类经验和知识的凝结物现代住宅,已不再是简单的住人的仓库或容器,它已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反映物,是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活动中积累的各种经验和知识的凝结物。它溶合了人类已具有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智慧。人们常说的:“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就具有这种涵义。最初的住宅,已溶合了人类在生存斗争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和知识。在风雨烈日严寒中,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进程的推进 ,英语显得十分重要。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个英语教师所担负的义务和责任。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 ,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增加课堂的情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措施。在英语教学中 ,重视教学中的“情感” ,营造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就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情感是人类一种重要的心理现象 ,是个体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具有其他任何心理现象所没有的独特功能 ,对人类行为能产生重大影响。教学中的情感即教学情感 ,依据其不同…  相似文献   

10.
声乐是人类特有的用声音和旋律结合起来揭示情感、表达思想的艺术形式。本文以“声情并茂”为审美原则,通过对声乐表演艺术中“声”与“情”的作用论述,综合阐述了“声情并茂”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公民对利维坦司法之剑的“恐惧”不是公民社会稳定存续的充分条件。建立在恐惧的基础之上,反作用于“恐惧之统治”的“信任”,对于稳定、持久的公民社会的存续具有重大的意义。信任的建立表示人与人之间的交互模式具有了某种确定性,在此基础之上人类理性就能发挥作用。理性作用的发挥和由此带来的生活的改善增加了人类倚靠理性能力、抑制激情主导的倾向。信任藉由“提高人类禀赋中理性的作用”这一途径,实现对于人性的改造,进而改变人类的行为模式,并最终达到维护公民社会存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乐音音响在时间过程中展开并作用于人体听觉的一种表情性艺术,它是人类精神世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份。音乐的本质在于通过乐音音响在一定时间过程中的表述与刻画,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某个侧面,揭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某种情感。音乐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产生于社会,又作用于社会。从社会价值观来讲,音乐作为一种人的主观行为,渗透到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激励人们奋勇向上,给人以精神上的鼓舞和安慰,以及一种娱乐性的、美的享受。对人类的文明,社会的进步以及人的精神面貌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音乐的…  相似文献   

13.
论声乐艺术的本质——以龚琳娜演唱的《忐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德歌唱家龚琳娜演唱的一首没有明确语意歌词的"歌曲"《忐忑》在网络上被称为"神曲"而疯传。听众对此褒贬不一:有人称为声乐艺术之创新,有人称为"精神病人"之犯怪;褒与贬皆来自对于声乐艺术之本质的模糊不清。声乐是语言同音乐的结合,是人类表达思想情感、传递明确语意信息的音乐形式。所以语言是声乐艺术的第一要素。离开了语言,声乐就失去了根本,失去了生命的依托,失去了本性、功能和品位。《忐忑》体裁归属,名为"声乐",实为"器乐",乃人声、器乐之功能互易——"反串"变异之作。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居于何等地位,起着什么作用,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情感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重要特征,也是人类追求和占有自己对象的特殊的本质力量。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所以,任何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都不可能离开情感的因素。文学创作作为一种最富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当然更离不开情感的因素。那么,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它的特征怎样影响着文学作品的特征,它在文学作品中又是怎样具体地表现出来的呢?本文想就此谈一点粗浅的意见,希望得到读者的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音乐的表达要素与社会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是人类伟大的发明之一。而中国古代音乐更有其自身的特色,中国人对音乐有自己的认识。中华民族从音乐中获得了无穷的智慧,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并感受到了音乐重要的教育作用和启示。世界各地了解中国的人们都认为“中国是礼义之邦”,其实中国也是礼乐之邦。因为中国古人非常注重以礼约束人们的外部行为的同时。也很注重以乐陶冶人们的性情,引导人们去恶从善,所以中国古代音乐在教育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功能和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音乐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音乐是所有的艺术类别中最特殊、最神奇、最富有创造力的一种艺术。音乐在传达和表达情感上都要优于其他艺术。音乐产生于人类,人类创造音乐的同时也被音乐所熏陶,塑造着自己的精神家园;音乐使人类获得了更宽更广的发展空间。深入研究和探索音乐的特殊性,对于更好地发展音乐有着重要的意义。音乐的特殊性在于:1.物质材料的特殊性;2.创作过程的特殊性;3.社会作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情感体验是通过实践性的音乐活动,使音乐与人的生理、心理相互作用产生内在音乐感受。只有当音乐中的美感因素被体验,音乐的审美功能才起作用。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通过情感的直接抒发和体验来达到审美目的。  相似文献   

18.
法国名作家维克多·雨果有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一把是音符”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它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开发人的智力。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音乐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让我们乘着音乐的翅膀翱翔,书写一首自己的乐曲。请以“音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音乐表演基于音乐作品本身,是活化音乐的一种有效的机制,是指以乐谱为基础,以忠于原作和创造性为主要原则赋予其生命,从而发挥出音乐的作用。在音乐表演中,情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表演中,演员需要做好情感的传递,这样就能够是观众充分的感受到音乐表演中内部蕴含的情感,使观众感同身受,提升音乐表演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文章研究古代汉语“N所V”结构的表述功能和表情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判断、陈述一个客观事实的时候,就体现了语言的表述功能;当“N所V”结构表示被动、表达一定的情感,即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觉时,就体现了语言的表情功能。表示判断的用法最先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字的功能发生变化,叙事视角发生改变,导致说话人的情感发生转移(移情),从而使“N所V”结构可以表达不如意或如意的主观感情,这是“移情”这一主观化的产物。这种用法较多见于汉译佛典,与梵文原典有直接的关系,佛经翻译对于“N所V”结构表示被动的用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