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江泽民同志继去年8月7日在北戴河接见国防科技和社会科学专家时的讲话、今年4月28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时的讲话之后,第三次就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问题发表重要讲话。这三次讲话,高屋建瓴,内容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地阐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科学地回答了我们应当建设什么样的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如  相似文献   

2.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更加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胡锦涛同志多次就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性质和地位、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职责和功能、人才队伍建设、党的领导等方面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刻认识和把握党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要求,增强对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重要性和规律性的认识,推动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程恩富  周肇光 《探求》2004,(6):61-63
本文认为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全面和系统地阐述了新世纪、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方针和目标,是一份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的纲领性文件,阐述了贯彻中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并就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学术创新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15日,中共中央举行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党学好用好《江泽民文选》提出了明确要求。会议还宣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学习《江泽民文选》的决定”。《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巩固和加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提供了最好的教材。认真学习《江泽民文选》,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刊编辑部约请部分专家,就学习《江泽民文选》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5.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下学术评价功能的错位与缺失是学术不端和腐败行为频发的重要诱因。在新时期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的内涵和功能,从评价理念、评价体系、评价时效和评价环境等方面有所创新和发展,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建立科学公正的哲学社会科学评价体系,这是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克服学术不端行为、抑制学术腐败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北京,景山后街,米粮库胡同,树荫浓绿。邓小平一家1977年迁居于此。  相似文献   

7.
本文希望通过对两篇相关文章提供的数字的综合整理来描述20世纪90年代美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奖项设立的情况,揭示在美国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中走在前列的主导研究机构,分析与获奖著作相关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是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当务之急。在思想观念上从专注基础到强调应用,在价值取向上从形式关注到内涵提升,在运行机制上从伴生推进到自主完善,在管理方式上从立足服务到着眼发展,这是促进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必然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文章围绕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哲学社会科学建设"这一新命题,从召开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大会,完善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制,制定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调整学科体系、办好国家和省市社会科学院、启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大投入、加强和改进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等八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哲学社会科学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论述 ,明确了哲学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地位和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与自然科学同样的科学本质 ,但是它又具有与自然科学不同的人文性质和功能 ,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是任何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应当注重理论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王政武 《创新》2013,(6):17-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首要任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人的发展经济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新亮点,能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指导理论提供新方向,应提升到抢占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制高点的高度来推进:扩大人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传播平台,加强人的发展经济学与多学科的交融,利用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政策,争取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工程立项和强化研究团队建设。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目标和本质特征,是邓小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其中,共同富裕四个字的创新意义更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有更加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共同富裕必须有两项基础性制度安排: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努力提高初次分配的公平程度;二是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推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再分配政策。两项社会主义政策的叠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走向共同富裕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只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种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才能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取得创新性的理论成果,实现理论成果的重要价值,并使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4.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是指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为适应社会时代需要和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对已有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与体系的推进和发展,主要表征为提出新理论、发展新方法、发现新材料和完善既有理论等。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主体由单个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机构(企业和科研单位)和国家(政府)构成,所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主要由创新主体取得创新理论成就的知识转化能力、人格品性素质、思想观念意识以及社会体制机制构成。  相似文献   

15.
2003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所作《讲话》,凝结着对新世纪新阶段宣传思想工作战略思考的成果和体现着改革创新的精神,特别是其中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论述,更集中而深刻地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对于我们认识形势、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坚定信心、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局面,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全国性的学科建设,同时也必须关注地方性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和事业发展。地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和学科建设有自身的规律可探寻,可以根据当地的研究资源和优势积极促进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规划和建设,从而推动地方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同时也为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繁荣作出贡献。同时一个地方的学科建设需要突出地方优势和学科的地方特色,但是建设的目标并不完全是一个地域性的学科,而是一个有哲学社会科学普遍意义的学科,这也应该是地方学科建设追求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17.
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评价而言,从不同的视角和原则出发可以导致不同的评价方式。但是无论何种评价方式,都是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成果做出恰如其分、符合实际的价值判断。根据对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成果进行评价主体的不同可以区分为专家同行、政府机构和公众舆论的评价。不同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上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也各自存在着的一些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 ,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为哲学社会科学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并且对自然科学的发展也起巨大推动作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明确肩负的使命和社会责任 ,以创新精神对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实践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江总书记的“八七”和“四二八”讲话,是中国共产党迈入新世纪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定位,并从多方面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文章还对江总书记关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进行了归纳,就如何贯彻落实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孙德江  吴柏岑 《社科纵横》2010,25(10):1-2,8
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落实这一决策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文章提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坚持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正确方向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不断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领导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