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有些同志认为,求异性思维最富有创造性,因为这种思维方式“保持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不大容易受既成理论的影响,不囿于旧有的理论、观念和方法”。更有甚者认为,“求异性思维是创造心理的实质和核心,……离开了求异性思维就根本谈不上创造和发明。”与此相反,对求同性思维展开了征伐,说它“容易墨守成规,四平八稳”,这种思维“禁锢人们的头脑,从而扼杀创造的灵感,……严重地阻碍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对于以上观点,我不敢苟同,在此一辩,敬请指正。 不可否认,运用求异性思维,人类取得了辉煌的创造性成果。但是,能否说求同性思维是扼杀、禁锢着人的创造性呢?不能。马克思通过艰苦的研究,从大量历史资料中揭示了人类各种不同社会运动的共同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这一理论至今仍  相似文献   

2.
直觉领悟、类比推理及形象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显著特点。三者相互联系形成了传统思维方式的独特优势:通过对客观现象的“直觉感悟”而直接获得智慧;从整体上轿住事物的内在规律性,通过“由此及波”的类比推断得出新的结论;从具体事物悟出隐含的规律又回到具体事物,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一些深刻的道理。但是由于传统思维方式不注重严密的逻辑推理与实验论证,隐含有主观臆想、荒谬与有从等非科学性因素,因而极易脱离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而走上简单化、庸俗化的道路。这种非科学性思维缺陷在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中都表现出极大的危害性。因此,本文建议在批判地继承传统思维方式的同时,要采取措施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3.
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问题是多年来我国逻辑界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可以说多年来有关辩证逻辑以及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关系问题的争论都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问题有关。何庸同志在《哲学动态》1995第5期上发表的《关于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的不同意见》一文(以下简称“何文”),把我国哲学、逻辑界关于这个问题的各种观点进行了介绍①,本文准备对“何文”中所涉及的一些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首先,笔者对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作一界定:所谓辩证矛盾是事物辩证矛盾在辩证思维中的反映。普通思维中也可以反映事物的辩证矛盾。例如,“张三是…  相似文献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以及它們的相互关系,“是关于事物矛盾的問題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辯証法。”毛主席在《矛盾論》中全面地阐述了这个問題,我們学习《矛盾論》时,自然应当首先把这个問題学好。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毛主席在《矛盾論》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对性这个問題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說,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終的矛盾运动。”“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这就是說,世界事物尽管千差万别,但它们都存在着矛盾,沒有矛盾的事物是絕对不存在的。自然和会社各种事物都存在矛盾,因而以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它的主要任务就在于揭示自然界各种事物自身的矛盾规律;以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  相似文献   

5.
论整合     
整合不等于相同,整合是客观事物存在的同与变异的矛盾的统一。整合思维则是抽象普遍性向整体相关性的一种跃迁,是一种多元因素互动交融的集合性思维过程,认定相关事物的量和质的变化与发展具有一定内在的“协同互动性”。中国古代所倡导的“和为贵”社会思想,与整合思维有着内在联系。构建和谐社会,应当科学确立整合性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6.
思维在物质基础上的一无论笛卡尔说;“要想追求真理,我们必须在—生中尽可能地把所有事物都来怀疑一次”。这是笛卡匀的思维方法,而由此思维方式总结出真理来,就成为一个思维方式。笛卡匀在使用这种方式进行思维时,说道;“我们在怀疑这些事物的真实性时,我们却不能同样假设我们是不能存在的,因为要想象一种有思想的东西是不存在的,那是一种矛盾。因此,我思故我在的这知识,乃是一个有条有理进行推理的人所体会到的首先的、最确定的知识”。笛卡尔由此引出一个更重要的“我思故我在”的命题。“怀疑”在笛卡尔在那里不是思维的归宿,是为了达到不在怀疑的真理手段。笛卡尔指出,我在思维,就不能怀疑我存在,只要我“存在”,我必思维,并非说只有我存在后才思维,也不是说我思维后才存在,这就取消了就是第一性和就是第二性的矛盾争论了。  相似文献   

7.
“五四”作家怀疑和批判的文化立场决定了“五四”文学审美思维的求异矢向。创作者否定性的视角、逆反的思路、“扬恶”的颠覆理念,以及审美思维结构中对立冲突的原则,直接挑战了以肯定性为主导的传统审美精神。但是,“五四”审美意识的变更尚无法彻底摆脱传统认同性思维的渗透,这不仅体现在作家对文学功利目的和伦理价值尺度的强调,也反映在他们思维过程中对主观想像力的排斥以及在人生终极命题探索时的浅尝辄止。求异性思维在突破传统过程中的超越和变异,致使“五四”新文学的审美选择呈现出多重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任继愈 《河北学刊》2007,27(3):25-27
任继愈认为,中医哲学的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二是通过其基本概念和范畴、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为全面把握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刘长林探讨了中医哲学的“元”创性问题,认为中医哲学的认识论从主客相融一体出发,所把握的是事物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避免西方科学技术的缺失,并有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张其成将中医学的生命模型概括为“气—阴阳—五行”模型,认为这一关系性思维模式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相似性、自组织性的本质。萧汉明指出,中医学的思维是一种网络型思维,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原理,可以解决在宏观调节与总体把握复杂矛盾系统时遭遇到的困扰,进而有助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萧汉明 《河北学刊》2007,27(3):32-33
任继愈认为,中医哲学的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二是通过其基本概念和范畴、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为全面把握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刘长林探讨了中医哲学的“元”创性问题,认为中医哲学的认识论从主客相融一体出发,所把握的是事物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避免西方科学技术的缺失,并有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张其成将中医学的生命模型概括为“气—阴阳—五行”模型,认为这一关系性思维模式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相似性、自组织性的本质。萧汉明指出,中医学的思维是一种网络型思维,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原理,可以解决在宏观调节与总体把握复杂矛盾系统时遭遇到的困扰,进而有助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宇宙的“本质镜”程广云“本质镜”说的两则要义是:(1)事物的现象作为事物的“本质镜”,(2)人或人的意识现象作为物质世界(宇宙)的“本质镜”。“本质镜”说的基本观点是:任何一种事物,其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内在矛盾,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必然表现为外在矛盾...  相似文献   

11.
张其成 《河北学刊》2007,27(3):29-32
任继愈认为,中医哲学的科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自然哲学和科学哲学丰富了中国哲学的内涵;二是通过其基本概念和范畴、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为全面把握中国哲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刘长林探讨了中医哲学的“元”创性问题,认为中医哲学的认识论从主客相融一体出发,所把握的是事物自然整体层面的规律。运用这些规律可以避免西方科学技术的缺失,并有望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张其成将中医学的生命模型概括为“气—阴阳—五行”模型,认为这一关系性思维模式有助于揭示生命的整体性、动态性、开放性、自相似性、自组织性的本质。萧汉明指出,中医学的思维是一种网络型思维,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思维原理,可以解决在宏观调节与总体把握复杂矛盾系统时遭遇到的困扰,进而有助于促进当代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列宁提出了“发展是对立面的斗争”和“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斯大林采取了“斗争”而抛掉了“统一,由此产生一系列理论上的错误和政治上的后果。毛泽东继承和发挥了列宁的辩证法思想,由此而在“矛盾的同一性”问题上同斯大林产生分歧。苏联《简明哲学辞典》认为,矛盾的同一性不能应用于“根本对立的现象”,这就是否认矛盾的同一性是普遍原理。“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讨论,实质是矛盾的同一性是否适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杨献珍同志说他从来没有否认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这不符事实,因为他在1958年的文章中不但断言只有唯心主义者才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而且断然否认思维和存在可以有“同一”的关系。他提出矛盾和的同一性和“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不能“混为一谈”,这实际是反对把矛盾的同一性应用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否认思维和存在之间有矛盾的同一性。在“合二而一”问题上批杨献珍同志是错误的。用“一分为二”否认“合二而一”,就阉割了对立统一规律。只承认“分”而否认“合”,只承认斗争而否认联合,这样就产生了“斗争哲学”,它是“文化大革命”的“左”的指导思想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给予描述,这是人类认识纷繁世界并为万物命名的一个重要途径。”①人们在给植物命名的时候总是选取一个或几个特征来作为依据,这种命名取象的选择与人们的感知、心理、思维以及对外界的独特认识方式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一由已知达未知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条普遍规律,人们将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的中介是类比。在为新事物命名的时候,人们也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知识领域中的旧事物与新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利用“以其所知喻其所未知”的方法来造新词。罗常培曾经谈到,有些部族遇到没有看见过的新奇事物的时候喜欢拿旧有的东西附…  相似文献   

14.
矛盾是普遍存在着的。人们思想中的矛盾,都是现实世界中矛盾的反映。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在人们的思维运动中,就成为概念之间的矛盾关系,即对立统一关系。凡是具有这种关系的概念,我们都称它们为矛盾关系概念。例如,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社会现象,反映到人们的思想中来,形成了相应的“社会主义”概念和“资本主义”概念。这两个概念在内涵上具有既对立又统一的思想内容,从而构成了矛盾关系。这样的两个慨念在内涵上具有对立统一的关系,说明它们的内涵是具有复杂结构的。本文以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15.
语言的内部矛盾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唯物辯証法認为,事物是发展着的,而事物的发展是由其內部矛盾所引起的“自己的运动”。因此我們必須树立发展的观点,并且要从事物內部的矛盾来观察事物的发展。毛主席一貫坚持矛盾的普遍性的原理,并且解釋說:“矛盾的普遍性或絕对性这个問題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說,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說,每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三"文化研究论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原创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文化,既是一种“数”文化,又是一种“世界观”文化、“方法论”文化,还是一种关于“思维方式”的文化和“价值理念”的文化。本文从事物的空间结构、时间和逻辑顺序、事物的联系和转化等六个方面用十二条原理进行了论证,指出“三”文化是21世纪应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世界观文化。“三”文化是研究事物“第三状态”的文化,这种“第三状态”大致包括“立体状态”、“中间状态”、“中行状态”、“中介状态”、“统一状态”、“发展状态”、“结合状态”、“互动状态”、“和谐状态”与“创生状态”十个方面。与“三”文化相适应的一系列“三”思维方式,将有助于人们在新的世纪里化解各种矛盾、危机,应对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探究了在知识全球化的语境下,文学研究如何应对业已发生巨大变化的文学现象。文章认为,从人类学与文学这两个学科的交叉重叠地带或许能寻找到重审文学新的现象的契机,尤其是文化人类学以其核心的概念“文化文本”,“求异”独特的思维方法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的原则与立场,不仅曾激发了现代作家的创作灵感与想象,而且催生出了文学人类学。这一门具有“跨文化”与“破学科”特征的学科必将为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带来多方启迪和重新焕发生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猛烈冲击人们的生活、思想。公开的或隐蔽的思想矛盾、冲突和斗争产生了。所谓姓“社”姓“资”之争,就是这种矛盾、冲突的一种表现。从表面看,问姓“社”还是姓“资”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但是,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并不是什么新东西。这种思维方式深刻的历史根源,是解放后头三十年我国特定社会环境的产物。在这段历史时期,我国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政治运动不断。在这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或定势:对任何社会现象,在确定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反应之前,首先追问它是姓“无”还是姓“资”。“文革”期间,乘车船、进北京也要问阶级成分。姓“无”者接受之,姓“资”者排斥之。在那年  相似文献   

19.
“悬隔判断”是现象学的重要方法论,它意在通过事物现象的“悬隔”获得新的思维理解。意象是诗歌的精气神,它的恰当选取和内涵诠释都离不开诗人或诠释者的能动思维。以庞德诗歌意象为例探讨悬隔判断对于意象选取及诠释的意义,同时亦指出中国古典意象诗对庞德意象诗发展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离不开“特色方法”,在这一理论创立过程中,邓小平立足于时代的高度,以独特的风格运用了一系列创造性思维方法,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卓越贡献。创造性思维方法是把多种思维方法加以组合综合运用,研究邓小平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对当代思维方式的变革和优化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一、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结合从思维角度来说,任何创造成果的获得,要么是求同思维的结果,要么是求异思维的结果,或者是两者兼具的产物。“求同”就是把握对象的共性或共同之点,“求同思维”就是善于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