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中国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极大冲击了作为弱势产业的农业和弱势群体的农民,给农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村环境的保护,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农业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问题,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农业在中国是一个特殊的产业,既受不可抗御的自然风险之约,又受土地、经营规模、社会传统的限制,是一个弱势产业。在新社会,依靠农业的积累,为发展工业积累资金。基于农业的特殊地位和一直存在的问题,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时,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3.
建设新农村,信息化是突破口,电子政务要先行。农村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着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开展电子政务的必要性及其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对农村开展电子政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是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没有现代化的农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农村。甘肃在新农村建设中,始终要把发展农村产业放在优先位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产业,通过创新甘肃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把农民的积极性引导到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上来,夯实甘肃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方海兴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4):82-88
众所周知,毛泽东的一生心系中国的农民、农村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以他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在建国后带领广大农民积极探索的党在农村工作的根本任务之一。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有关毛泽东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题的研究呈现活跃之势。本文拟就此研究状况作一梳理,以期推动该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和机制不完善,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所以加快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创新是当务之急。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的多元化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要建立农村公共产品合理的需求表达机制,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发展观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的20年,中国农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社会发展方面却进步较小。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村发展观的转变。这个转变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其一,农村不再单纯地等于农业,不再是单纯向城市提供农产品的地方,而是可以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所在;其二,农村不再是可以任其消亡的穷乡僻壤,而是可以体面地生活的地方;其三,农村将在自我管理的基础上重建组织和文化秩序。新的农村发展观将以"低度发展,高度和谐"为特征,以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为最终目标。在新农村建设中,政府的参与必不可少,其媒介是村民委员会。 相似文献
8.
9.
财政支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财政支持的途径主要是厘清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责任;合理确定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重点领域;建立民主参与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体制;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建立“第三方”实施的运行机制;统一城乡税制;统筹兼顾,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径探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意义重大,旨在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方位推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就预示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在较长历史时期内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总题目、总思路、总抓手。 相似文献
11.
加工促农:建设新农村的现实路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工促农是建设新农村、实现以工补农的有效途径。加工促农的实质,就是让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加快新农村建设。加工促农重要的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优化产业运行的社会环境;加强组织创新,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完善技术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以集团战略和品牌战略将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不断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在经营主体之间构建多元化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取决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基层政府作为公共组织,有效地供给优质高量的公共产品是其基本职责,并且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不科学,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明确,总量不充足,因此优化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才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3.
从政府与农民的关系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政府与农民的关系。根据我国农村经济建设的实践以及国外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充分发挥农民自主生产和经营的作用,使农民最终成为整个建设过程的主导者。而政府虽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但要正确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在新农村建设的启动阶段发挥政府的领导、规划和资金注入的作用,在进一步的实施阶段使政府更多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养机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新型农民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稳定的社会基础,有力地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统筹发展。当前,我国在农民培养机制上还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培养投入机制不均衡、培养机制不合理、缺乏培养的学习联动互动、跟踪反馈机制等等。为此,应从创新农民培养资金投入机制、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和人才开发机制、形成资源整合机制、建立农民的联系互动机制等方面创新新型农民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5.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其基础地位仍然薄弱。当前,我国已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必须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与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相比,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着更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加以准确的把握。在科学界定内涵的基础上,从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三重视角出发,寻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农村工作,并把“三农”难题作为重中之重,但“三农”难题至今仍未取得历史性突破,已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黑龙江省绥化市创造性地提出发展乡镇村经济及异地经济,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为破解“三农”难题提供了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三农"问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 ,研究和思考中国现实中的一切重大社会问题必须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制约中国现代化事业的最大障碍 ,不在城市 ,而在农村。解决中国“三农”问题 ,其根本出路是大量减少农民 ,这涉及到整个社会利益格局的大调整 相似文献
18.
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将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作为研究对象,对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成就、出现的一些问题做深入分析,提出当前新农村和谐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新农村和谐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