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世纪领导者》2006,(11):62-62
以人为本要以人的生命为本,科学发展要坚持安全发展,和谐社会要更加关爱生命。发展经济是政绩,搞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而且是人民群众更需要、更难得的政绩。评价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政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保障,是一个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正>当今中国,很多人认为领导干部"很危险"。危险何在呢?我以为,险就险在我们的干部日益疏远群众、脱离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领导干部的"再生父母",领导干部如果脱离了自己的"再生父母",能不危险吗?曾几何时,我们的干群关系恰似鱼水关系。战争年代,党的各级组织包括党的军队,都是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在一起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党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领导干部因自己或下属言行不当、办事不力而向公众道歉的新闻时有耳闻。人的一生,难免犯错,领导干部也不例外。关键在于,犯错后不能讳疾忌医,要学会知错认错,有错纠错。唯其如此,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在犯错后真正取得人民群众的谅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相似文献   

4.
李福军 《经营管理者》2012,(14):135-136
<正>"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实质是生产力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也就是用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作为衡量社会主体、社会历史现象和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尺度。它是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进程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在实践中的延仲和运用。生产力标准是"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核心和基础,"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延伸和具体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相似文献   

5.
从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看,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所确定的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实现,党的事业能否不断发展,主要看各级领导干部能否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前进。因此,干部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就至关重要。正确的领导方法,能够赢得人民群众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顺利完成党的各项任务;而错误的领导方法,就可能造成失误、激化矛盾、增大风险,给党的事业带来损害。纵观我们党的历史,党历来重视领导方法,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问题,同时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也总是不断地强调…  相似文献   

6.
宋帅 《领导科学》2015,(10):4-6
<正>领导干部作为带领人民干事创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领头人,一个决策、一个计划甚至一个动作,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一方发展大局,因此,其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牵引着群众的目光。领导干部的职业操守状况是百姓关注的焦点之一。当前,"裸官""潜规则""为官不为"等现象的频繁出现,给领导干部职业操守笼罩上了集体缺失、集体败坏的阴影。"操守"一词古已有之,释为执  相似文献   

7.
<正>党员领导干部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必须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精神支柱,以服务群众、促进发展为行动指南,努力扫除"官气",切实增强"管气"。一方面,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加强学习,加强世界观改造,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践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现在的大多数年轻干部普遍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好,头脑灵活、视野开阔,有闯劲有干劲,给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  相似文献   

9.
为群众办实事既是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领导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但是,为群众办实事如何办好,办得有章法,这里面有很深的学问。对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辩证考虑。办实事,既要投入钱物,又要投入感情。为群众办实事,有人觉得只要舍得拿钱给物就行,没必要投入什么感情。其实,这是为群众办实事的误区。实践证明,既拨钱出物,又投入感情,不仅是群众的需求,也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需要。说是群众的需求,是因为群众的所喜所忧、所盼所求需要向领导干部倾诉。说是领导干部自身的需要,是因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学会营销并运用营销思维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是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方面,领导干部作为政府代表,其实也向人民群众提供“产品”,当然要考虑所提供的“产品”是否能让人民群众满意,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实现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也需要为自己所代表的区域进行营销,树立所代表区域的良好形象,以增强竞争优势,吸引投资、旅游等,促进和扩大交换,加速本区域发展。一、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主要提供者,这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学会营销。企业的领导要学会营销是因为企业生产产品,并且需要通过…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以来,"问责"成为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山西临汾溃坝事件、三鹿奶粉事件、深圳龙岗火灾等重大公共安全事故,在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的同时,也使多名党政领导干部被追究领导责任,或被免职,或引咎辞职,其问责力度之大、  相似文献   

12.
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提升群众的信任指数,发展指数才会顺势上扬,幸福指数才会水涨船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牢记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时刻把"为民、务实、清廉"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将"八项规定"付诸于行动,竭诚服务群众,奋力推进发展。"万事民为先",这是历史经验的重要启示。为民就是要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造福祉。要在思想上重视群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追求。要充分认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深厚意蕴,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的"脸色"是领导干部工作情况的"晴雨表",他们的脸上阳光灿烂,表明你的所作所为群众是肯定的;相反,他们"脸色"很难看,说明你的工作群众不满意.人民群众的"脸色",也是领导干部形象的"显示器",领导决策水平的高低、自身行为的对错、处理问题的偏正,都能从人民群众的"脸色"中反映出来.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不仅要会看上级领导的"脸色",正确领会上级意图,还要会看人民群众的"脸色".  相似文献   

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长期奋斗的目标,也是一项紧迫的工作任务。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做好关系人民群众利益的各项工作,致力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级领导干部要服务好群众,切实打牢建设和谐社会的群众基础,必须在群众“最盼、最需、最急、最烦、最怨”上下功夫、做文章,努力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一、在群众“最盼”上下功夫,以促民富求和谐。当前,群众最盼的是致富快富。让群众富裕起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  相似文献   

15.
公信力是个人、团体或事物获得公众认同信赖的程度.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则是领导干部在工作过程中,充分运用各种资源赢得人民群众的心理认同,获得认可和信任的程度.它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满意度和信任度的集中体现.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有效提升领导干部的公信力呢?总结起来,提升领导干部公信力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面对改革发展稳定艰巨繁重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以实干精神和优良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不强。有的只要不出事、宁  相似文献   

17.
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群众的一分子,其才能、经验与智慧是从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吸取来的。人民群众不仅赋予了我们权力,也是我们力量和智慧的源泉。因此,领导干部要发挥领导作用,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毛泽东同志曾把党群和干群关系比作鱼水关系、种子和土地的关系。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是这样,在我们党执  相似文献   

18.
正毛泽东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领导干部每天与群众接触,讲话、办事、抓经济、搞调研、作决策、求落实,以及识人、选人、用人等等,能否做到"言能听,道乃进",这不仅关系习近平对"四有"的要求,也关系到"四有全面"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更关系到"把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要实现好,人民群众的近期利益要维护好,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要发展好"的贯彻执行。群众的话七嘴八舌,有正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单位,干群关系日益恶化,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越来越低。为了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中央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规范领导干部用权行为,严格要求领导干部依法用权。如此一来,领导干部的"舒适度"下降,"当官不作为"的现象有扩大趋势。因此,如何找到领导干部"舒适度"与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平衡点,既"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引导领导依法用权、规范用权,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又能充分促进领导干部发挥积极性,做到造福一方,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正>坚定的组织观和牢固的群众观,历来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根本要求。因为领导干部在党的执政体系和工作链条中,一头连接着上级组织,一头连接着人民群众,对上,要"观天气",与上级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对下,要"接地气",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观天气"与"接地气",实质就是组织观与群众观,这是领导干部为政、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必须解决的两个前提问题。如何观天气、怎么接地气,切实做到组织观与群众观相统一、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一致,需要研究和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