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灰色模型在GDP预测中精度较低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等维新息递补GM(1,1)幂模型的预测方法.为反映数据的非线性特征,在GM(1,1)模型的基础上引进拓展的非线性GM(1,1)幂模型;进一步利用最新信息优先的原则,建立等维新息递补灰色幂模型.将改进的模型应用到我国“十三五”时期GDP的预测中,验证了此模型在拟合和预测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影响二手船价格的因素很多,难以通过回归模型来预测其未来走势.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序列内,二手船价格变化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这满足使用GM(1,1)建模并用于预测的基本要求.文章通过建立基于灰色预测理论的二手船价格的GM(1,1)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二手船价格走势的模拟及预测.事实证明,GM(1,1)模型适合用来预测二手船价格未来的走势,且经过检验,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煤矿灾害事故具有明显的灰色特征,为有效的对煤矿灾害发生趋势进行预测,文章在煤矿事故千人负伤率预测的基础上引入分数阶累加理论,建立了阶段型分数阶累加GM(1,1)预测模型,并对同煤集团千人负伤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精度明显高于灰色GM(1,1)模型预测精度,从而说明阶段型分数阶累加GM(1,1)模型能有效的预测煤矿事故伤亡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4.
文章为了提高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数据变换和背景值优化的GM(1,1)模型.考虑通过弱化缓冲算子得到原始数据序列的缓冲序列,并对缓冲序列进行对数变换,而后对GM(1,1)模型的背景值进行优化.实例结果表明新建GM(1,1)模型降低了误差,提高了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灰色GM(1,1)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依赖于其结构参数.文章从传统GM(1,1)模型的初值选取入手分析其存在的理论缺陷,通过两种初值修正方法建立改进的GM(1,1)模型,摒弃与系统关系不大的老信息,充分利用新信息来建模,从而达到精确预测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建立两种初值修正GM(1,1)模型的组合预测模型,提高了模型的拟合和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6.
人口预测的BP神经网络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预测研究是国家制定未来人口发展目标和生育政策等有关人口政策的基础,对于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和社会战略目标的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一般的人口预测统计学模型,其预测精度难以保证.王周喜等同志在<人口预测模型的非线性动力学>(见<数量经济技术研究>2002年8期)中,在马尔萨斯人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马尔萨斯人口模型,并结合分岔理论进行了分阶段实际人口预测,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仍存在函数选择和阶段划分的主观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斯琴 《统计教育》2007,(1):50-52
本文讨论了灰色模型GM(1,1)及其GM(1,1)修正模型在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预测中的应用,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提高了预测精度,并对方法的应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基于时间序列的GM(1,1)预测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M(1,1)是较常用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文章在借鉴运用时间序列和GM(1.1)预测模型的理论基础上,实证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国际旅游人次数的发展趋势.笔者根据2000-2008年京津冀国际旅游人次数的原始时间序列数据,通过GM(1,1)模型对各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并对原始数据进行生成处理,形成有较强规律性的新数据序列,然后建立相应的微分方程模型,预测了2009-2013年京津冀国际旅游人次数的未来发展趋势,也再次验证了GM(1,1)预测模型是建模精度等级为二级的合格模型.  相似文献   

9.
对于总体趋势增加的原始数据,用灰色动态模型GM(1.1)进行长期预测时,预测值往往偏高,当时间趋向无穷时,预测值将趋向无限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建模方法上作了改进,提出了一个灰色反馈长期预测模型,简记为LGM(1.1),用此模型对河北省某地粮食产量进行了实验性预测,预测精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残差灰色预测模型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灰色预测是近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预测方法,灰色模型简称GM(GrayModel)模型,是以灰色模块为基础,以微分拟合法而建立的模型.灰色GM(1,1)预测模型具有要求样本数据少、原理简单、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可检验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生物、生态和环境等领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能源需求逐步增大,且消费量的增长与多种因素相关.能源消费预测存在与多因素的关联.文章在基础GM(1,1)模型框架下,以重新累积生成累加后序列预测值的方式进行GM(1,1)的无偏化修正,并按照加权平均背景值重设进行pGM(1,1)模型修正;并以各种非线性参变量间的映射纳入组合BP神经网络的能源消费预测.结果证实,无偏GM(1,1)、pGM(1,1)模型有效降低了GM(1,1)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再与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形成了较好的能源消费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一个城市的总用水量预测是该城市防洪防灾的重要依据,文章以灰色预测理论为基础,运用AM(简单滑动平均)残差来修正GM(1,1)模型,对北京市年总用水量进行预测,并与传统的GM(1,1)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修正的GM(1,1)模型比传统的预测精度大大提高,具有可行性与实用性,该模型对未来城市总用水量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GM(1,1)模型的精度和适用范围,文章同时在两方面对累积法GM(1,1)模型进行了改进:对初始序列进行预处理以改善其光滑性;用GM(1,1)模型的内涵型代替白化响应式进行预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改进模型不仅比传统模型的预测精度高,而且完全适用于高增长序列,拓广了GM(1,1)模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非等间距GM(1,1)模型参数估计方法,该方法不再构造非等间距序列背景值,而是基于欧拉公式直接求解模型参数来建立预测模型,为非等间距GM(1,1)模型参数求解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法。实例应用表明,利用该方法建立的非等间距GM(1,1)模型显著改善了模拟和预测精度,具有精度高、适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灰色预测模型残差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利用原始经济序列x0建立的灰色预测模型检验不合格或精度不理想时,要对建立的模型进行残差修正(建立修正模型),以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在对以往的残差模型进行残差检验时常用△(1)=x1-■1衡量,笔者认为利用灰色模型实际预测的是■0的大小,因此对模型进行检验时需用△(0)=x0-■0衡量。本文以灰色预测模型中的GM(1,1)模型为例,对两种残差检验的衡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灰色预测模型的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GM(1,1)模型的背景值构造方法是影响其建模精度的一个重要因数。文章研究了已有的相关文献中关于背景值的构造方法,进而提出了一种新的背景值构造方法,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灰色GM(1,1)模型的模拟及预测精度,利用拟合值和原始值平方和误差最小对预测模型的初始值进行了优化。文章改进的优化GM(1,1)模型既适用于对低增长指数的数据也适用于对高增长指数的数据进行GM(1,1)预测实例建模结果展示了其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两种房价预测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灰色系统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分别构建了GM(1,1)模型和融入灰色理论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房价进行预测。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房市做实证分析发现:GM(1,1)模型的拟合程度和预测精度均优于灰色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且GM(1,1)模型更加适应样本数据较少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灰色GM(1,1)模型新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灰色GM(1,1)模型的模拟及预测精度,文章考虑对模型的初始条件x(1)(n)增加扰动因素β,把x(1)(n) β作为模型的新初始条件,并对模型的背景值进行优化,从而得到了一种改进的GM(1,1)模型。文章还通过实例验证了新建模型比原有模型具有更好的模拟及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9.
基于改进的灰色GM(1,1)模型的人口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准确预测是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和规划的重要依据。本文以灰色预测理论为基础,运用改进的GM(1,1)模型,以辽宁省为例,对人口进行预测,并与传统的GM(1,1)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GM(1,1)预测模型预测精度大大提高,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可用与对未来人口规模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GM(1,1)模型的预测精度,针对GM(1,1)模型的特点,提出了将遗传算法与LS-SVM算法融合对GM(1,1)模型中的参数估计方法进行改进.该方法首先根据GM(1,1)灰色差分方程的特点,构造以背景值序列和原始序列为训练样本的灰色LS-SVM模型,将GM(1,1)模型参数的估计问题转化为灰色LS-SVM模型参数的估计问题,然后利用遗传算法对LS-SVM自身的参数进行寻优预处理,再对经过优化参数的灰色LS-SVM,依据LS-SVM算法求解回归参数,进而得到GM(1,1)模型的参数估计.将改进的GM(1,1)模型用于实际的经济预测问题,并与传统的预测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方法是可行的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