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术的功效由表层的娱乐达到精神境界的提高和超越,最终实现情感本体的建构;艺术还以非强制的方式,在自由平等的交流中认知和教化、组织和激励、传播和沟通,使个体向群体认同;它对种群关系的调整不是外在的、偶然性的,而是在形上层面上重建人和自然、和自身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存在着“在场与缺失”的辩证矛盾,而破解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全面系统地挖掘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理论资源,另一方面,应着力在理论总问题、逻辑层级、理论基本观点方面加以认真思考和系统整理。这一工作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研究的基础性工程。  相似文献   

3.
张艺谋的影片以敏锐的哲学思考、独特的艺术感悟,一反传统的局囿,关注多元与差异,透过人物命运对中国传统历史文化进行着深刻的反思,呼唤人性和对人的存在的关注.在艺术上他大胆超越,不断创新,从而使其影片呈现出人性与诗性和谐统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古今中外思想家关于人性的来源及其内容这两个人性论基本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人性观,揭示了人的总体特性及其对当今时代思想道德教育的启发,主张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坚持人性特点,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陈望衡的新著《当代美学原理》提出情象本体、境界本体新说 ,明确审美本体与哲学本体、艺术本体的区分 ,并以此为核心 ,深入反思和阐发当代美学原理建设的诸多问题 ,深化了中国当代美学原理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实际走向在一定程度上仍偏离于教育应该采取和达到的目标。并通过对教育本体的分析 ,阐明了教育对人性及人的生存与发展的终极价值。最后指出 ,从“素质关怀”转向“教育关怀”,使教育全面关怀人的素质发展 ,从而使教育过程“素质化”,这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与关键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文艺理论的建构如何推进?细审近30年来学科反思成果,最重要之一是对20世纪美学、文艺理论逻辑基点囿于“大哲学”之实践(劳动)论、经济基础决定论局限的认识。与此同时,文化作为历史与现实的共时结构体系及本体性功能日益揭示凸显出来。文章就人的文化存在、文化对审美艺术活动的本体意义与文艺理论的创新建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科学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因此科学教育必然应该关注人的发展,它应该是人性化的,应更加关注自身所具有的人性价值。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文化都有本体支撑,文化都有建构特性。百姓日用即道思想产生自明中叶的商品经济,与消费文化同根同源,对消费文化具有内在的规约作用,消费文化的无根性需要百姓日用即道的本体支撑。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不同人性的较量和同化,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人性,遵循“人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教育人性观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教育人性观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深层理论前提。后现代教育人性观,以其独特的开放性,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指出了新的可能,为国际化时代的教育发展重新开辟了一个开放空间。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教育理想还是理想的教育都以受教育者完满人性的生成为终极关怀。完满人性是人性系统全面、均衡发展的结果,而人性化教育作为教育理想的应然表征,必须在对个体的积极引导中不断拓展和深化人性的不同纬度,并使之得到总体性的生成。为了实现"合人性"的教育理想,我们应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的立场,推动教育实践在理念、过程、关系方面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3.
实践中的教育目的常常是相互冲突的,这种冲突不仅损害教育体系本身,也损害教育所要培养的人才。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找到统一的教育目的。约翰·怀特指出,在教育中存在着经济目的、道德目的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目的等之间的冲突,这一冲突源于人性的冲突。他在分析人性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教育目的的冲突应统一于个人自主选择的扩展了的个人幸福的观点。约翰·怀特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找到了统一教育目的的途径。其人性观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哲学家、教育家涂又光先生通过对教育自身本体的研究,建立了中国本土化的教育哲学。他成功地解答了教育不能正确定位这一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根本性问题。他的教育自身本体论反映了时代先进的教育精神。涂先生还指明了当前中国教育哲学研究走出困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人性所呈现的就是人类自身,人性教育要让人性回到它最本真的状态,就要回归生活世界,即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它是与当今的技术世界相对立的世界。在技术遮闭了人性本真存在形式的当下,人性教育要回到纯粹的人性本身,敞开人性,回归自然。要更好地实现人性的回归,就应更重视人性的圆满回归教育。  相似文献   

16.
返观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历程,其价值取向上呈现出明显的工具化倾向。“城市中心”和“农村中心”是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两种价值误区。回归人的发展是我国农村教育价值取向的追求,而“教育自身”和“人的生命”是农村教育回归本体价值取向的所指。  相似文献   

17.
中国宪政建构的人性诉求——以中西人性思想比较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起源于西方的宪政制度是现代文明的奠基石,以中西人性论思想为背景,探寻中国宪政制度所体现的人性诉求是宪政建设的基本思路.只有从人的內在性出发,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以中西人性思想为视角,才能从深层次发掘宪政制度的实质;只有阐释充分体现人性诉求的宪政制度,才能真正提炼出实现自由、正义和公平等这样一些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理念,而这样一种价值理念能够促进现代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读书无用论"、单向度成才及教育主体需要的教育价值取向危机,促成了教育价值取向建构的现实背景。教育价值取向的建构,既受客观因素所制约,又受主观因素所影响。教育价值哲学的启蒙、教育价值的实践形成以及校场域的人文化育,构成了教育价值取向的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康德少儿教育思想有坚实的哲学基础,他主张教育首先要致力于把少儿身上的动物性改变为人性,教育任务就是使人的自然禀赋得到全面发展。少儿教育主要是要发展其知性、判断力和理性等高级能力,达到体劳智美德全面发展。这一教育思想对我们当代的基础教育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体是学生。学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体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据,这既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属性有关,也与思想政治教育概念使用与学科发展的历史流变有关,更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规定和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本体的确定,不但有利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也有益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更有助于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