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为人的教育;教育的本质属性在于引导完满人性的建构与发展,完满人性的生成有赖于教育。在批判当下教育人性缺失的基础上,提出了教育人性化的原则,强调人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呼吁教育工作者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真正以人的方式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2.
“人性”具有层次性,而且是多层次、变化发展的。而思想政治教育归根结底是不同人性的较量和同化,人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归宿。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人性,教育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相似文献   

3.
开展休闲教育,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建构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学生休闲教育还存在一些误区,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有助于构建高校休闲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先进文化意识,为其顺利成材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我国政府对公民公共精神培育的有效建构应当立足于人性进行分析.在人性角度上对公共精神进行界定,人的公共精神源自于人性中天然存在的公共性成分,弘扬公共精神是人性发展的必然方向.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公民出于人性发展的需要,具有对其公共精神发展的强烈诉求,而通过积极培育公民公共精神以回应公民诉求,是我国政府理应承担的责任.实现公民公共精神的有效培育需要我国政府采用三种路径,以实现公民人性得以发展和完善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教育培养经济人才的过程中对人性的疏离,本文重新审视并确立教育人性价值开发对教育经济价值的必要性:教育经济价值是教育外在的工具性价值,教育的人性价值是教育内在的本质性价值;教育本质决定了教育与人性是必然结合的,教育经济价值的真正实现需要发挥人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在于真实和理性,它不是自然科学的专属特征,也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必然属性。科学精神缺失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实困境的根本原因。突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困境需要涵养科学精神,建构以求真和创造为价值追求、以价值关联与价值中立为辩证立场、以问题建构与解答聚焦为过程机制、以逻辑自洽与经验证实相结合为方法论法则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术图景。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和经济的影响下,新时期语文教育实用主义观表现出追求经济实用教育目标对"工具论"教育目标颠覆的同时,反思语文教育的本真性,语文教育应在一个历时、共时的视角和尊重人性的基础上,建构起经济目标与人文精神教育目标相结合的新实用主义教育观,从而赋予语文教育真正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
审视现有自我观,不难发现,经济人自我观异化了人的存在,在对和谐社会呼吁越来越强烈的当下,超越经济人自我观以建构和谐自我观成为必然。和谐自我观关注和自我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自我及他者的关系性存在,探讨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自我与自然、地球及宇宙间的和谐共生。和谐自我观的教育建构需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建设关系性教材、借助教师的力量以及个体的自我建构。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微文化视域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进行分析,通过微文化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建构的价值和挑战两个维度进行解析,提出微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建构提供了良好契机,但同时也冲击着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威.探索充分认识并利用微文化的优势,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提升理想信念教育话语内容导向性,畅通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对话机制,优化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渠道,建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话语权,是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必然要求,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交往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一种活动手段,而且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性的问题。在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观反思基础上,积极应对当今"普遍交往"的现实生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的转换就势在必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谐共存的交往关系、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对话理解的实践过程模式、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共同成长的交往方法,是交往性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建构的价值由“原则”的价值、学科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所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已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分类的方式不同 ,建构的体系模型也不同 ,其中三层次结构体系最为基本。目前已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共有数十条之多 ,足见原则的多样性 ,与方法的多样性一样应值得肯定。但与方法同样的是 ,原则也要不断更新 ,过时的原则也应该淘汰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科学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因此科学教育必然应该关注人的发展,它应该是人性化的,应更加关注自身所具有的人性价值。本文就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与建构和谐教育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由于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必然统一于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从而提出从法治教育、素质教育两个方面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育不仅是"知识获得的过程",也是陶冶人性与情操、唤醒心智与灵魂、促进生命成长的文化精神建构过程。它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复合性特征,是民族文化精神和思想情感的教育,是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者和传达者,是包容着多种文化审美基因的染色体。文化精神对语文教学价值的选择与创造、教学风格的形成与流变有着潜制约的作用。文化的嬗变会促使教学主体价值需求的更新、价值理想的转变,唤醒主体个性的解放,激发当代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5.
人是一种意义性存在,意义关怀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传统的医学人文教育忽视对医学生的意义关怀,影响了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提升与发展。当前,在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重视和加强对医学生的意义关怀,既是由人之为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也是创新医学人文教育方式、培育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必然要求。确立新的教育理念,设定新的教育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注重知一悟一行环节的转化融合,实施并完善多元互动的教育方式,是建构意义关怀的医学人文教育实践机制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建构的价值由“原则”的价值、学科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所规定。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已为建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体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对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分类的方式不同,建构的体系模型也不同,其中三层次结构体系最为基本。目前已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共有数十条之多,足见原则的多样性,与方法的多样性一样应值得肯定。但与方法同样的是,原则也要不断更新,过时的原则也应该淘汰。  相似文献   

17.
本着科学精神并结合中国传统教育思想,我们把学前——小学教育统称为小学教育,与此相适应的教师教育就一体化为小学教师教育。无论从实践还是从理论的角度考量当前的小学教师教育,我们发现,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并没有赢得与大学教师相同的专业学术地位。不仅如此,即使在大学教育阶段,大学生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素养、生活素养和道德品质。而诸如此类的现象与支撑我们现有的小学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有着内在的直接关联。科学的知识基础不仅决定专业化水平,而且直接决定着专业人员的工作效果。所以,分析批判、重新解释与建构小学教师教育的知识基础是小学教师专业化和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必然要求。以全球化视域为实践时空,以教育哲学方法为理论引擎,我们对小学教育的特质、目的以及小学教师教育的知识特性和知识基础进行了理性透视。教育即人性建构,具体化为生成、建构小学生的自我责任、自主方法和美感。基于此理论建构,我们突破了过去关于教育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等有关教育知识的狭隘的、肤浅的表述,提出了根据性知识、目的性知识、工具性知识等全新的教师教育知识基础理论,并且详细阐述了在小学教师教育领域这些知识的具体内容。这样,不仅促使小学教师教育成为一门真正的专业,也使我们对小学教育的认识走向更深。  相似文献   

18.
文献建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文献建构,要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基本特征、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类文本、拓宽马克思主义理论文献的范围、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功能。从人才培养上看,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文献建构分一级学科层面和各二级学科层面。一级学科层面的文献建构。要反映各二级学科在文献建构上的共性要求、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逻辑体系、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方向。各二级学科的文献建构,要反映各二级学科培养具有自身专业要求的专门人才的需要,它们在文献建构上必然有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人文教育的目标及人文精神的建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文教育追求理想的人性,其根本宗旨是提升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基本教育力量。由于教育发展的日益国际化,培养人文精神是社会发展的世界性和时代性的需求,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这关乎到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必须坚持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并重,才能使人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自由地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主体性教育是启发、发展、建构人的主体性结构的一种教育活动。人的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自立性、自为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确立人的主体地位,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我国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本文通过对主体、主体性、主体性教育的探讨,揭示了主体性教育是现在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涵,并论述了主体性教育对建构现代课堂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