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佰 《东西南北》2012,(7):12-13
兄弟,今天是2012年3月11日,天气晴好,离你别去已有80天了。你所熟悉的朋友同事一切的一切依旧,就连你午饭后经常去打台球的桌边,也依旧是你那几个球友在转动,只是少了你那几缕熟悉敦厚的笑容。  相似文献   

2.
吕蔚 《唐都学刊》2004,20(5):47-50
"安史之乱"对盛唐诗人的心态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盛唐时期相比,战乱中的山水诗呈现出新变的特征:盛唐诗人将愤世哀世、悲天悯人的社会意识注入对山水的观照中,显示了儒家强烈的入世精神;盛唐诗人由开阔的胸怀转向对自我心灵的关注,在对山水的描绘中显示出奇崛深幽的个体忧愁;战争中的山水诗不再体现平静而超然的心态,而流露出枯淡空寂的情调。从山水诗的变化也可窥见战时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张福民 《探求》2012,(4):110-11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受到削弱。新媒体应运而生,由新媒体产生出来的“全民新闻人”的影响力正在上升,这种情况也促进了人们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信源的深入探讨。借鉴新闻文化来研究新旧媒体并存时期新闻工作者角色转化的取向是很必要的。传统媒体信源单一,受众被动;新媒体时期,信源多向,而受众和各方面都不断进行互动。  相似文献   

4.
人类此在在其根基上就是诗意的,诗意的言说是人生在世的本真的呈现.海德格尔阐释人"诗意地栖居",也就是人类过久地离开其本真的存在之后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命家园,世界获得了真实的意义,真理因之而敞开,美与艺术复归于本应属于自己的位置.诗意的言说是在倾听中的言说,它超越于语言表达的工具性,在无限动听中言说无限,是诗之艺术的存在和发生方式.  相似文献   

5.
诗意的创造     
一明 《社会福利》2005,(9):55-55
似乎已经很久很久,但又不知具体源于何时,日子变得那么雷同,就像一条平庸的河流慢慢向前流去,没有美丽的浪花,只是机械地往前赶。诗意?多么奢侈的词汇,多么遥远的存在!但我深知自己其实一直是在向往着的,正所谓“孜孜以求”;毕竟它的美好是曾经铭刻在心的。对了,你应该猜到我一定有着某种很艺术的爱好。我爱好画画,现在还喜欢画上几笔呢,不过画完之后就只剩下了深深的寂寞。半个月前的那一天,正好周末,我  相似文献   

6.
季晓燕 《生存》2020,(13):0142-0143
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文章,多为经过教育学家精挑细选的佳作,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语言生动优美,极其适合于小学生的学习。每一篇文章都充满着诗情画意,蕴含着深刻的文学底蕴。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让小学生从课本上感受到诗意的美丽,受到诗意的熏陶,提升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王霞 《生存》2020,(11):0139-0139
语文是一种雅致的学科文化,一块滋养心灵的文字沃土,一种洗尽铅华见真淳的精神享受。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负载着丰富的情感、深遂的思想,肩负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历史传承。语文教学不仅离不开“美”,还离不开“诗意”。应该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不懈的美学追求。诗意课堂,不是为语文课堂堆砌华丽的词藻,也不是追求诗一般的浪漫和情调;诗意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以文本为基础,根据语和形象,用艺术的手段营造一种情境和意蕴,让学生浸润在氛围与意境中,呼唤起学生的萌发诗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的情感体验过程。那么,如何进行诗意的语文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王岗 《唐都学刊》2002,18(3):80-82
《左传》的悲剧情怀取决于作者保守地维护传统道德的立场 ,而传统的道德观念与黑暗社会现实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左传》悲剧情怀的重章叠唱 ,其悲剧情怀又体现在整部作品的构成之中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6,(1):127-130
张秀亚是台湾著名作家。她偏爱大自然,一方面借助大自然的客观景物抒发幽微的情感,另一方面又承继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以有情之眼观物,从中体悟哲思;她以诗的哀愁征服生命的哀愁,从苦难中汲取生命的力量,在生活的缺口处奏出了最美的音乐;她的诗简洁明净,对音乐性以及审美韵味等层面的艺术探索使其诗歌达到了空灵飘逸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大爱情怀     
《社会福利》2013,(2):F0002-F0002
已有125年历史的德法利集团,始终秉承公益理念,勇担社会黄住,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人间大爱:2010年,与北京社精趣职业学院精诚合作,;共建民政管理系彩票营销与管理专业实习基地;  相似文献   

11.
李洪丽 《生存》2020,(3):0198-0199
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开展,能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家国情怀教育的内涵,总结了具体的培养措施,希望分析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侯忠明 《社科纵横》2010,25(10):109-110,122
人类离不开"劳绩",也离不开"诗意"。诗意栖居是人类理想的生存方式。当下的中国和世界都正在加速发展,我们都在"被加速",繁忙是常态,精神被抽空,在一个全民大谈经济和科学的今天,我们过于"求真",过分"劳绩",缺少的就是"诗意",然而对诗意栖居的理想渴望却凸显强烈与迫切起来。诗意栖居的核心是求美向善的艺术精神,艺术精神的获得主要通过艺术习得。个体应该通过主动的艺术习得,提高个体艺术素养:社会应该营造崇尚艺术的氛围,提高社会整体艺术素养;教育应承担起培养素养的重任。让艺术精神的陶冶和对科学真理的追求伴随我们与世界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刘铁泉简介1952年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离离原上草》获第十届全国美展中国画银牌奖,为东北地区惟一中国画银奖  相似文献   

14.
陈琼实 《生存》2020,(10):0169-0169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就是要高举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树爱国之志,践爱国之行,以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永久奋斗之精神奋进新时代。  相似文献   

15.
16.
王彩云 《唐都学刊》2010,26(6):90-93
月亮是王昌龄近体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之一,它在语言、意象及蕴含三个方面密切相关。定中式偏正结构是其语言构造方式。非中心意象位于中心意象之前是其意象构造方式;非中心意象从光泽、位置、性状及主观人文体验等方面修饰中心意象。月亮意象主要抒发作者三个方面的情感:愉悦豁达的美好情感、痛苦不满的悲伤情感和感慨时间无情的无奈情感。  相似文献   

17.
《社会工作》2011,(3):56-64
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东固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创建的最早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之一,也是赣西南苏维埃运动发祥地.毛泽东赞其为第二个井冈山,陈毅誉其为东井冈.对于那段风云激荡、渐行渐远的革命斗争历史,丁仁祥同志总能向前来参观学习的学生和部队官兵娓娓道来,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18.
朱艳玲 《社科纵横》2013,(1):99-102
诗意的守望、理性的拓展是《文学概论》教学走出困境和创新设计的核心理念,本文从课程面临的困境、改革理念的确立、预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改革目标、课程没计的特色与创新等方面论述了文学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20.
面对世纪末先锋作家失语困境,刘恪以长篇力作《蓝雨徘徊》从话语探索方面脱困。本文尝试从修辞论美学角度,立足本文分析,阐释刘恪《蓝》所独创的融古典审美意蕴和现代先锋意识于一体的零散性诗意话语系统,及其形成的独特时空漩涡审美形态;进而揭示这种零散性诗意话语系统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独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