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谈孙武深谋远虑因势利导的决策思想杨在溪孙武所著《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著名兵法,又是世界各国公认的最富有哲理性和发生着深远影响的兵法。在这部兵法里,所蕴含的深遂而奥秘的思想内容,博大而精深的军事学说内涵,为历代人所仰慕。尤其是有关谋略的论述对今...  相似文献   

2.
孙武祖父辈、父辈人物及其事迹──孙武世系考述之四陈秋祥陈桓子无宇(《史记》“陈”作“田”)是孙武的曾祖父,那么他的后两代,即孙武的祖父辈、父辈究竟有哪些人?孙武的祖父、父亲又是谁?有关的文献记载有以下几种:(一)《史记·田敬仲完世家》:“无宇卒,生武...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学家吴起是一个成功的人。 吴起,战国时期军事家,卫国人,喜欢兵法,曾拜曾子为师,学习文化知识与治国理论。他在鲁国国王手下做事,齐人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为统兵将军,但是由于吴起以前的妻子是齐国人,鲁国担心吴起因这层关系而心向齐国,暗中帮助齐国。无奈之下,吴起只好杀了妻子,用这种形式取信于鲁国,同时与齐...  相似文献   

4.
秦俑军阵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战术思想,可以说它是一部多卷本的秦人形象的兵书.秦军阵的战术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和《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吴子》、《尉缭子》等古代著名兵书相媲美、相补充。对秦俑军阵总体战术思想的研究,是对秦俑“主题”研究的基础之一。秦人建设秦俑军阵时,  相似文献   

5.
《司马兵法》并非伪书,而是齐景公时司马穰苴对古《司马法》的发挥和阐释,由齐威王时齐国士大夫们将二者追论杂糅而成。在流传过程中,兵家往往只注重其主旨大意,并不完全拘于原文原句,因此今本与辑本在文字表述上有所出入。并不能以此来否定二者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屈原生活在战国后期百家争鸣的时代,他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思想究竟是怎样的呢?我认为他接受了孔孟的先王观和性善说,主张仁政,而在忠君问题上又显得比孔孟保守,本文仅就这些问题略陈管见。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重要的政治活动家。他在二十二岁至三十岁之间担任了楚国地位仅次于令尹的左徒职务。在内政上他主张改革,在外交上则主张联齐抗秦,要辅佐楚王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他曾数次出使齐国,这时的齐国是齐宣王在位。据《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记载,齐威王即位,任用邹忌等贤士,“于是齐最强于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齐宣王即位后继承父业,继续任用贤能,曾用田忌、孙膑战胜魏国,国力强盛。他在国都临淄的稷下扩置学宫,招揽文学游说之士数千人,任他们讲学议  相似文献   

7.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其主要内容大约形成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①。据《...  相似文献   

8.
范蠡是春秋后期人,生于楚国,出身微贱,后到越国。据《国语·越语下》的记载,他与文种是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发愤图强,灭吴称霸的谋划者。据《史记》载,灭吴后,范蠡为上将军,自以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乃弃越去齐,变姓名在齐国海畔治业致富。齐国想用他为相,范蠡辞相印,散家财,移居当时的商业中心定陶,自称陶朱公,从事贸易,“候时转物,逐什一之利”,又致大富。从范蠡生平来看,他是一个政治家和大商人,又是  相似文献   

9.
周末的一天,在北京打工的山东青年傅强来到植物园散心。这时,他忽然听到旁边有人在唱《故乡的云》。饱含情感的歌曲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无限思念……渐渐地,他竞陶醉于此,不知不觉流下酸楚的泪水。  相似文献   

10.
兵学圣典《孙子》及孙氏家族常征新华通讯社《参考消息》1991年3月9日以《孙子兵法已成美军必读物》为题,刊载台湾《中央时报》特稿说:《洛衫矶日报》报道,二千五百年前由孙子所写的一本兵法,已对波斯湾交战双方的战术发生影响.……1990年8月,九十页的英...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孙子兵法》的“五德”兼备的将帅论、“合文齐武”的治军论、“因粮于敌”的后勤保障论以及孙武的军事哲学思想等,对于当今的军队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朱丽丽 《学术交流》2012,(Z1):102-103
周立国之初,周公把《韶》为宗庙祭祀之乐,当时"自卿大夫师瞽以下,皆选有道德之人,朝月习业,以教国子,学歌九德"[1]。姜太公封齐后,《韶》乐传入齐国。先齐音乐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加之齐人天性豁达自由,齐文化有较强的开放性、兼容性,因此,《韶》乐在齐国被改造、俗  相似文献   

13.
顾则徐 《探求》2008,(6):76-77
《春秋·襄公二十五年》记载道:“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这一记载源于齐国史官。《左传》具体说明道:齐国相国崔杼杀了自己的国君齐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意思是:齐国史官太史秉笔直书,记录基本的事实:“崔杼杀了他的君王庄公。”  相似文献   

14.
管仲,原姓姬,与西周武王同姓,是周朝皇族的后代。约公元前723年农历三月初三生,安徽颍上人,担任春秋时期齐国的丞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诸侯霸主,被称为“春秋第一相”。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  相似文献   

15.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1,(14):28-29
孙子,原名孙武,字长卿,男,汉族,公元前551年生。山东广饶人,与孔孚都生活在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史称“兵圣”。  相似文献   

16.
范晓明 《社科纵横》2009,24(2):137-138
《孙子兵法》中充满了系统思想的光辉,而“序”是系统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兵法》中的“序”,表现在宏观层次对战争进行系统分析时对构成系统的要素的有序性关联;中观层次对战役、策略的有序性排列和选择;微观层次对军队系统有序、无序的分析和如何使己方军队保持严整有序,使敌方军队变得混乱无序。探索《兵法》中的“序”,对于人们用系统性思维、有序性思维来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指导现实的组织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齐国有个叫易牙的厨师,专管齐桓公的饮食,他是个奸佞小人。一天,齐桓公对他开玩笑,说自己尝尽了天下的美食,却从不知人肉是什么滋味。易牙听后牢记在心,念念不忘要用人肉制作一道菜肴。后来,这个谄媚的家伙罪恶地把自己的孩子杀了,  相似文献   

18.
争霸战争和变法改革,是战国时期两大社会主题。与之相适应,各诸侯国的军制、兵制也进行了改变,并体现出两大社会主题的特色。齐国作为当时的一个强国,在军事领导体制、兵制、征兵等方面也独具特色。齐国的军事领导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军事领导权高度集中、将军临战受命以及武官系统的独立性等。在兵制和作战编制方面,齐国兵种和作战方式等方面也发生了变化。兵种有步兵、骑兵、车兵、舟兵。战场上齐国军队的步、车、骑三大兵种常同时出现。战争规模扩大,形式变化,齐国的作战编制、军阵、兵役制等也发生了变化,并体现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新政出台] 为贯彻落实《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推动山东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近日,山东省民政厅出台了《山东省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以下简称(《纲要》)。  相似文献   

20.
战国时期,群雄割据,连年混战,政局动荡。为了达到强大自己并统一天下的目的,各诸侯国对人才的需要极度膨胀,而这一时期,以好客喜士而闻名的四公子,即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申君,为其所处诸侯国的人才储备与供应做了巨大贡献。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四公子的行径描述详细。在这里,分别从“四公子何以进入《史记》”“四公子之好客”“四公子之疏误…‘从生活环境窥探四公子的性格”和“太史公笔下的四公子”等方面浅显解析战国四公子之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