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间总是转瞬即逝。似乎还来不及回味奥斯卡早至的耀眼星光,2004年的上半年就已经呼啸着在眼前驶过。《指环王3》的结束为2003年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2004年的影坛开了个好头,如今2004年已经马不停蹄地跑过了大半年的路程,回首这些时日的影坛,我们却发现真正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好电影实在是少之又少:《怪物史莱克2》的恶搞令人捧腹,《后天》所呈现的灾难让人震惊.《耶稣受难记》的沉重发人深思,可惜这些电影又都缺少成为经典的气质剩下的电影更不足论,《十面埋伏》是个全国皆知的笑话,《环游世界80天》里老迈的成龙更让人失望透顶…  相似文献   

2.
在电影院里.你或许永远也看不到这些电影.因为很多观众不喜欢看到它们.因为这些电影所揭示的,都是平常电影中所要小心翼翼地掩饰的真实,这里没有华丽的外衣,没有经过粉饰的面孔,没有轰轰烈烈的大喜大悲.没有温婉迷醉的卿卿我我.这里只有朴素到苦涩的真实。现如今,电影与人们真实生活状态的距离愈来愈远,它几乎已完全沦为一部造梦的机器,娴熟的技术,庞大的制作,性感的明星.像逃幻药一样麻痹了我们的神经,让我们欲罢不能.让我们乐此不疲。而我们要推荐的这些电影.有很多甚至可以用技术粗糙.故事生涩来形容,在这些电影中,生活像是包裹着薄薄一层糖衣的药.甜美转瞬即逝,苦涩悠久漫长,当那些充满颗粒质感的略显肮脏的影像映入你的视线.你只有选择坦然面对生活的真相,如果你有勇气面对这些存在的话,你对电影对生活将有另一种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2004年夏天,火热的天气刚刚架临,我们就被一部叫做《后天》的灾难片惊出一身冷汗。严重的温室效应造成气温剧降,地球再次进入冰河期,龙卷风、海啸,暴风雪接踵而至,人类陷入了一场空前的末日浩劫……坐在电影院里,感受着初夏的调温被呼啸的风雪一吹而散,那样的感觉,怎一个爽字了得!大概是太多的人觉得现实生活过于无聊,缺乏刺激,于是老幻想着能出点什么大状况,让自己也好“先天下之忧而忧”一把,所以一系列的灾难片也就应运而生——从动物变异到环境毁灭,从地球危机到外星灾难,什么越让人惊恐什么就越受欢迎。以下这些电影毫无疑问应当算是灾难片当中的经典之作,当夜深人静,打开碟机,让灾难来袭,溽热的夏夜因为有了这些电影而不再漫长。  相似文献   

4.
风中的珍妮     
这段文字,关于一部不算老的电影——《阿甘正传》。许多年前的电影,其实已经够老了。  相似文献   

5.
尽管很不情愿,可天气仍是一天比一天热。如果在这样一个大热天.送你一件比天气还热的礼物,你会喜欢吗?先别急着说不要,如果我再告诉你这件礼物是老谋子的最新武侠大片《十面埋伏》,你还会拒绝吗?7月16日凌点,爆炒了大半年的《十面埋伏》终于在万众期待中轰轰烈烈地君临天下。它是如此的不可拒绝,一上映就在全国掀起了又一轮的武侠热潮,张艺谋说要凭借此片打破《英雄》票房纪录的豪言看起来并非天方夜谭。舞蹈一般的动作设计.靡丽优美的镜头语言、横刀立马的豪气冲天.凄迷绕指的悱恻缠绵……我想,也许很多人坐在电影院里就有些把持不住了——把持不住想与这些侠客们一同翱翔在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中,笑看苍生的云淡风轻;把持不住想去碟店里搜刮一番,淘几张经典的武侠片再过把瘾。这两个愿望,看起来似乎后一个更容易实现,那就再一同追忆一下那些《十面埋伏》之外的刀光剑影,感受一下不同于张艺谋的江湖风情吧!  相似文献   

6.
认为1931年由联华影业公司摄制出品、卜万苍编导的电影《桃花泣血记》,既有着对中国电影本土化、民族化的尝试,又蕴含了追求爱情婚姻自主、争取女性自由解放的现代启蒙思想,并流露出同情底层民众、批判贫富差距的进步阶级意识.多重张力的相互扭结,使《桃花泣血记》成为20世纪30年代初期一个独特的电影文本,带有20世纪20年代旧式市民电影向30年代新兴左翼电影过渡的痕迹.影片中隐含的现代启蒙思想和进步阶级意识,为卜万苍后来执导《三个摩登女性》《母性之光》《黄金时代》《凯歌》等左翼电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黄金 《东西南北》2013,(22):72-73
奥巴马最近一次哭,是在看一部电影时。这部电影叫《白宫管家》。上映3周,票房已破8000万美元,口碑极佳。《纽约时报》称之为“年度最佳影片之一”,但也有人在观影后形容其为“一部奔着小金人去的政治无限正确的献礼影片”。  相似文献   

8.
锐词     
《东西南北》2013,(9):6-6
TVB神器 近日.网友在微博发布两组由《布衣神相》、《巾帼枭雄》、《名媛望族》、《天梯》等23部香港热播剧集整合成的TVB剧照,这些剧照中的人物手中所捧瓷碗上都画着一只红色公鸡,它的悠久历史可追溯到1983年的《射雕英雄传》,郭靖、黄蓉躲在客栈密室里疗伤,机关就是这只碗。  相似文献   

9.
《青岛画报》2016,(4):100
正如果你是一位莎士比亚迷,那你一定不能错过——2016年是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在这一年青岛大剧院将会推出全新演绎的莎士比亚戏剧电影《哈姆雷特》、《李尔王》以及《奥赛罗》。"陆家嘴信托荣誉呈现·青岛大剧院国际戏剧年展"将呈现如今最精彩的,最炫目的中外大戏,让岛城的市民邂逅这最热闹的戏剧盛宴。莎翁系列戏  相似文献   

10.
《青岛画报》2015,(1):88-89
电影中姜文说自己是个孩子,是不是孩子与年龄无关。用"孩子气"来形容这部电影倒是十分贴切的,这股任性的孩子气,让姜文这么不管不顾的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一股脑的放在一部电影中。2014年12月18日《一步之遥》上映,口碑两极分化,成为舆论的焦点话题。电影上映,差评如潮姜文历时四年制造的贺岁大片,换来的是山呼海啸般的  相似文献   

11.
再谈《红高粱》已经是一种怀旧,但面对当前令人眼花缭乱却精神萎靡的中国电影,怀旧也许可以重新发现我们渴望却失落了的东西。本文将通过反思电影《红高粱》所经历的“东方主义”理论批评,探讨电影语言所张扬的中国文化精神,梳理传统文化与东方主义这两者在中国电影中纠缠不清的关系,并提出在文化的全球商品化时期,中国电影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中日两国文学关系的研究是比较文学的一大课题。中国文学中的佛像发声故事传到日本后发生了较大变异,并对日本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类故事从中国文学最简单的片段式描写发展到了日本文学中的比较复杂而完整的叙述,而且发声主体也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尽管两国的此类故事颇有相异之处,但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及梳理,仍可以清晰地判明其内在的关联性,认定这些故事应属同一系统。本文重点以《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和《日本灵异记》为例,论述佛像发声故事在中日文学中的流变。  相似文献   

13.
柴静 《东西南北》2010,(1):20-20
一 晚上看杰克逊的电影,里面有一个细节,排演《黑与白》时,他与女吉它手同台,曲子结束,她就停下来。  相似文献   

14.
易立竞 《东西南北》2013,(24):25-27
不少人以为,曹邵的电影处女作就是《可可西里》,其实.1997年电影学院毕业后,他连续拍了6部有时连他自己都想下起来的电影,每部戏的酬劳只有几千元。“有好几年,我存折上的存款都没超过5000元。”如令的他.用妻子姚晨的话说.“曹郁是一个艺术家.既是生活艺术家,也是电影艺术家。”  相似文献   

15.
寇振锋 《日本研究》2013,(3):123-128
本文主要以黄世仲的政治小说《党人碑》和《大马扁》为例,通过康有为、孙中山、宫崎寅藏等人物形象和一些典型的故事情节,考证了两篇小说在创作过程中对日本人宫崎寅藏的作品《三十三年之梦》的接受事实。正因为有了《三十三年之梦》对清末小说界的渗透与影响,两篇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才得以描写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6.
电视剧《步步惊心》和电影《致青春》都是以女主角为中心,反映个体因感情受挫而导致的感伤。这种感伤不同于近现代文学和电影中与国家民族大历史紧密相关的感伤,它属于"小时代"的小感伤,具有个人化和生活化的特点。《步步惊心》通过穿越时空、爱情幻象来缓解女主角的感伤,《致青春》则通过对青春的回忆和怀旧来冲淡个人的感伤。二者都把握和呈现了当前这个小时代的小感伤,并通过对时空的不同处理方式提供了两种不同的想象性的解决方案。穿越与怀旧,都是往回走,是通过对遥远历史或个人历史的重新体验来诠释当下时代中个体的感伤。  相似文献   

17.
蔡郁婉 《阅江学刊》2013,(1):113-118
彼特·格林纳威的电影充满了先锋色彩,《枕边书》秉承了他的一贯作风,不仅在拍摄手法上表现出颠覆传统的意图,在主题上也流露出挑战主流电影的男权话语模式的意图。但格林纳威在对这一话语模式进行颠覆的同时,却无意中落入了与之合谋的陷阱。《枕边书》中母亲经验的缺乏、女性自我抵制的遗失、视觉上对身体进行暴力切割,使影片有与男权话语合谋的嫌疑。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本事资料的研究,目前还存在一定的可挖掘空间:较少受到关注的《周克昌》篇,即与明人笔记中的刘庭蕙失子得子故事于情节类型十分相似;《阿宝》篇的孙子楚中式情节,在明人小说中亦有先例;《白泽图》佚文中,则可以发现《黎氏》《郭秀才》两篇核心志怪元素的早期面貌;《鬼作筵》中的儿媳入冥料理中馈事,在《稽神录》中存在同类型素材;《鸽异》附则中的小笑话,亦见于明人笑话集《广笑府》。微观层面的考察,或可成为未来《聊斋志异》本事资料研究的一种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9.
作为新浪潮电影在本土美学实践的代表作,严浩的《似水流年》借助西方现代电影语言进行了电影内涵、意义表达的艺术实验,开拓出了一片不同于香港主流商业电影的影像空间。《似水流年》具有多重美学意蕴,反映了城乡切换不仅是物理空间的改变,也意味着因时间与空间中的移动,人的精神结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等发生了改变,而这恰恰说明,个体或群体的主体性在城乡切换的多元建构中至关重要。该片展现了港人由于所处历史时空与母体文化存在的割裂性,同时也反映了其对中华母体精神的依存性,因此电影不仅具有中华母体文化内涵与精神底蕴,也具有现实意义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轭式修辞的结构、符号特征和文化意蕴等进行研究发现,作为符号体系,电影和语言在修辞方面有很多相通之处。语言中的生动形象、滑稽幽默等效果,同样可以通过类似的修辞手法在电影语言中获得。因此,语言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电影研究甚至电影制作所借鉴。分析、对比姜文作品《让子弹飞》中所采用的轭式修辞,可为制作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影片提供一份相当有价值的参考,对振兴国产电影事业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