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易小荷 《东西南北》2011,(24):36-37
天价赝晶? 以7000多万元人民币拍出的徐悲鸿《人体蒋碧微女士》和高达4.255亿的齐白石画作〈松柏高立图》,先后遭遇赝品质疑。天价艺术品的真假之争背后,隐现的是热钱的身影。在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下,房地产等投资渠道严重受限,越来越多的热钱疯狂地涌向没有限制、没有门槛的艺术品拍卖市场当中,催生出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也催生出越来越大的艺术品市场泡沫。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卢布从2014年跌到2015年,似乎还没有好转的迹象,而就像很多人趁着卢布贬值跑去俄罗斯买i Phone、Gucci、LV一样,不少喜爱和投资艺术品的人士也开始以抄底的心态关注着苦日子里的俄罗斯油画。在2014年上半年,苏富比、佳士得、邦瀚斯和麦克杜格尔四家拍卖行就已经通过俄罗斯艺术品拍卖创造了6400万英镑的成交额。然而,到了2014年底,敦伦俄罗斯艺术品拍卖周依旧如期举  相似文献   

3.
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额印证着2010年市场的繁荣: 嘉德秋拍总成交额高达41.33亿元, 保利秋拍总成交额达到52.8亿元, 再次尉新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单季纪录, 就连一些老收藏者都表示: 看不懂。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北京保利、北京匡时、香港佳士得拍卖行的201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相继落槌,秋拍市场进入尾声。亿元天价的再次出现,使得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呈现"不差钱"行情。从最初由个人藏家主导市场,到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成为重量级拍品的主要购买者,再到今秋"准机构"发力,艺术品市场的走势更加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5.
正在这两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明清玉器拍卖屡现天价。在香港佳士得的拍卖会上,清乾隆御制碧玉雕"马远四皓图"山子,估价500万至800万港元,成交价高达5666万港元;在北京保利的拍卖会上,清乾隆白玉甪端一对,以5520万元人民币易手。类似的天价比比皆是,这无疑显示出玉器正成为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热门品种。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人往往会从年代去评判一件玉器的价值,但更为重要的还是玉器的雕工。  相似文献   

6.
冀欣 《东西南北》2011,(12):68-69
用金融的手法玩艺术品,像股票一样投资艺术品,全球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份额类证券化交易正在中国遍地开花,吸引大批投资者进场。当艺术遭遇资本,进出的是怎样的火花?当艺术品变成股票、当收藏变成炒股,究竟是金融创新还是金融陷阱?  相似文献   

7.
黄秋丽 《东西南北》2012,(13):60-62
草根,上海人,初中肄业,“法人股大王”,“定向增发大王”,艺术品拍卖市场最大的“大鳄”——如果要找中国最具传奇的人物,刘益谦一定是其中之一。这是一个财富版《上海滩》的故事。1980年,上海“下支角”(即贫民窟)上初二的少年刘益谦,辍学问社会,做皮包、开出租、炒同库券。1990年,100股豫园股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在凶险莫测、遍地蛮荒的股市找到了乐同,“法人股大王”的身份让他跻身中国顶级富豪。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推出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查报告2015秋》正式发布。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总额为506亿元,比2014年缩水20%,其中下半年成交总额为257亿元,比去年减少19.1%。由此可见,拍卖市场近几年的下跌仍在继续。经比较,目前市场已经回归至2010年左右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正在去年的纽约亚洲艺术周中,中国当代水墨成为最大亮点。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行及一些私人画廊纷纷举办了展销性质的中国当代水墨展。有消息称,在中国艺术家抵达纽约前,参展作品已销售一空。在内地的秋拍中,吴冠中《松魂》3392.5万元成交,是去年成交价最高的吴冠中作品﹔黄永玉的《田家梅》拍出5500万元,每平尺突破了100万元大关﹔刘大为的《丰乐行》以1667.5万元成交。在香港的拍卖市场上,保利香港进驻香港艺术品市场已有一年时间,在本次秋拍中颇为引人关注的"大动作"即是首次"试水"当代水墨板块,共推出200件拍品,旨在全面展现中国当代水墨风貌。  相似文献   

10.
<正>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虽然已经结束,但关于"两会"提案的热烈讨论却远远没有结束。近几年,文化兴国成为切实进行中的大事,有关文化艺术的提案也经常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修订《拍卖法》规范市场艺术品市场近几年风生水起,原本曲高和寡的艺术品收藏变成人人都可染指的艺术品投资,而这块新生市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也引起来越来越多有识之士的关注。即便是在全国"两会"这样的大舞台,艺术品市场也开始广泛被提及,如何规范、如何发展、如何进步……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可谓为艺术品市场"操碎了心"。  相似文献   

11.
市场渐热     
正随着近些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逐步成长,各种艺术品样式大多呈现出一派良好的发展态势。门类日趋细化,藏家逐渐专业,一个有序、多元的艺术品市场正在形成。一些长久以来在国内市场上没有受到应有关注、得到应有价值的艺术门类也逐渐登上前台,并成为新的关注点与投资点,当代雕塑便是其中之一。1995年,在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的春季拍卖会上,首次出现了雕塑拍卖品。此次共拍出四件雕塑,成交价从几万元至20多万元不等。1997年,太平洋国际拍卖公司在秋拍中探索性地举  相似文献   

12.
科恩在收藏市场的迅速崛起,可以说反映了华尔街的又一次力量转移。科恩进军艺术圈也不是偶然。不同行业的资本流入艺术品市场,充分印证了这些行业在当时的繁荣。  相似文献   

13.
《东西南北》2012,(19):F0002-F0002
在欧洲以及美国,古董车的交易日趋成熟,已逐步脱离了传统二手车买卖,其中具有较高稀缺性的收藏级别古董车已经走进了艺术品的范畴,转型成为了古董拍卖中的新兴门类,成为有实力藏家财富与品位的又一象征。而在中国,古董车收藏才刚刚起步。  相似文献   

14.
正香港苏富比2016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0月1日至5日在香港会展中心展览厅举行,涵盖中国艺术品、中国书画、中国古代书画、当代水墨艺术、现代亚洲艺术、当代亚洲艺术、现代及当代东南亚艺术,以至珠宝、钟表及洋酒,为藏家提供搜集珍品的良机。首先登场的照例是洋酒拍卖。"经典珍酩窖藏II——特选柏翠堡佳酿"重要单一私人珍藏拍卖将呈献430项  相似文献   

15.
2014秋拍盘点     
郁文 《青岛画报》2015,(1):84-87
随着嘉德、保利、匡时、西泠印社等国内艺术品拍卖大鳄的秋拍大幕纷纷落下,201 4年秋拍大潮已过。在艺术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大势之下,秋拍总体成交状况可谓差强人意,明显不及春拍。重量级拍品成交乏力,天价难得一见,唯一过亿的作品是保利拍出的乾隆帝书法手卷《白塔山记》,以1.01亿元落槌。但中间价位的不少精品佳作却表现抢眼,屡创高价,成为本季的一个显著特点。民国名人书法板块异军突起,整体价格上涨显著。如西泠的弘一法师行书小横幅"放下",0.9平尺,买家竞逐激烈,价格一路飚高,最后  相似文献   

16.
正虽然自古有"书画同源"的说法,但是从近年来的拍卖市场看,"好字不如烂画"的情况还是比比皆是。然而从近几年拍卖市场的情况来看,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书法仍然具有巨大的收藏投资潜力。"神笔"屡创天价2009年中国书法申遗的成功,使得书法受到了空前的高度关注。在当年的拍卖市场上,宋克的《草书杜子  相似文献   

17.
在今秋并不景气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有一个人成了最景气的话题,他就是王铎。几大拍卖公司不约而同地主推王铎精品,让这位古人立时有了明星的派头。此番王铎热潮,以中国嘉德"王铎的笔底毫端"最为强劲。作为中国拍卖史上第一个大型王铎书画专场,中国嘉德集纳王铎书法精品20件,总成交额达8214万元,成交率95%。无论拍卖公司还是藏家,抑或媒体,这次都给足了王铎面子,成交率、曝光率遥居其他场次之先。当然,在这一王铎热潮中,并非中国嘉德一枝独秀,北京荣宝也同时推出了"王铎诗文稿墨迹"专场。但与嘉德不同,荣宝主打明星牌,即《诗稿墨迹(六十开)》,但这件拍品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伊始,北京的艺术圈就迎来了一件大事——"汉唐艺术品交易所文化艺术品交易工作启动仪式"隆重举行,汉唐艺术品交易所更名为"北京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有望成为从事文化艺术品交易的金融试点。消息一出,让沉寂了许久的艺术品文化产权交易再次成为焦点。自从2010年国家确立文化产权交易所的产业地位和法律地位后,全国  相似文献   

19.
刘欣  李雨原 《东西南北》2012,(17):62-63
2012年6月4日晚,北京匡时2012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上,170余种过云楼古籍拍出了1.88亿的落槌价迎来新主人。至此,伴随着过云楼楼主顾家几辈人的命运沉浮,这批堪称国宝级的过云楼古籍也经历了19世纪的秘藏、20世纪的转徙、查抄与归还的波折。康有为曾求登楼观书却未能如愿,楼管最后居然也变成了收藏家,抗日战争期间楼主曾“要书画不要儿子”……从而书写了中国藏书史上的一段传奇。  相似文献   

20.
拍卖ABC     
全球流行的及规范的艺术品、商品、资产拍卖方式,主要有如下4种: ▲英式拍卖——欧美专职从事艺术品(古董)拍卖的有名气的索斯比拍卖行及克里斯蒂拍卖行均采用“英式拍卖”的体制与方法运作、交易。 英式拍卖的具体实施方式是:某一件艺术品(如毕加索的一幅画)对社会公开拍卖,主持人(拍卖师)从低到高逐一报价,潜在的买主,如果对某一轮次的报价认为可以接受,就举牌应价(即表示愿出所报之价买下),若同时有两人以上应价,则继续向高报价,直至只剩下一人应价时,卖方认定这一应价者即为买主,以本次拍卖最高价成交。 英式拍卖还有一种竞拍方式,即台下潜在买主,以拍卖行规定的某件拍卖艺术品的底价为竞拍起价,各自举牌从低到高竞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