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求是学刊》2017,(4):142-151
秦朝时期,韩学极盛。韩非子的《五蠹》《孤愤》等名篇在秦王嬴政(秦始皇)时代便传入秦国,从而开启了"韩学"的实践与研究之门。嬴政对韩非子的欣赏,秦朝的政治实践、制度创设以及李斯与秦二世之间有关韩非子思想的讨论,构成了韩非子学说与秦朝的历史交集。韩非子思想确实对嬴政、秦二世、李斯均产生过影响,然而,秦二世、李斯对韩非子思想的理解,多为偏颇与片面的理解,甚至是完全错误的理解。秦朝政治实践背离了韩非子的基本政治原理。从最严格的标准来看,韩非子强调君权至尊,尽管他在理论上强调了君主应该遵守君道,但在实际政治领域却又未能提出有效约束君权的措施,势必导致君主滥权。作为一个思想家,韩非子对秦朝暴政及二世而亡,应该负有一定历史责任,但仅局限于作为一个特定历史时代的思想家所应承担的责任。有效约束君权,并非先秦时期的思想家所能解决的政治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
秦始皇长期以来被视为专制文化的代表,其实,秦始皇及其秦帝国始终是重视文化建设的。秦帝国奉行的是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秦帝国的灭亡,主要在于秦二世对秦开明专制基础的军功贵族集团的毁坏和由于超人政治下秦始皇的突然死亡给帝国带来的不知所措所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评李斯政治法律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李斯,楚国上蔡(今江南上蔡西南)人。他和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同是荀子的学生。年轻时曾“为郡小吏”,于公元前247年入秦,先后在秦担任郎、长史、客卿、廷尉、丞相等官职。在秦始皇亲政的整个时期,李斯一直处于主要的辅佐地位。  相似文献   

4.
汉初“无为而治”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杨开新秦始皇是一个富有才略的政治家,他13岁即秦王位,21岁亲政。在李斯、王兹等文武大臣的帮助下,统一了七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00年的纷争割据,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统一...  相似文献   

5.
秦始皇是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帝王。他在建立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都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秦始皇作为一个封建帝王,他的“暴政”也很突出。如“焚书坑儒”就是一种灭绝文化的暴虐行为,在历代都毁之者多,誉之者少,但近年来却有一些文章对之进行了颂扬,这就值得我们重新加以探讨。秦始皇“焚书”是对文化的一场浩劫公元前二一三年,秦始皇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政权已相当稳定,个人的专制独裁已登峰造极,为了庆功颂德,他在咸阳宫举行了一次宴会。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和博士淳于越之间发生了一场辩论。周青臣歌颂了秦始皇的功绩,特别肯定了“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的郡县制。淳于越不同意周青臣的看法,他认为周青臣面谀的正  相似文献   

6.
王学理 《唐都学刊》2012,28(5):58-62
秦始皇之所以为巴寡妇筑"女怀清台",并非她能"从一而终"地守节;也不是怯于她"用财自卫"的豪强势力;更不是羡慕她的美色。秦始皇看重的是:巴寡妇怀清世代经营的丹砂矿业和他具有远见卓识的奉献精神。他陵墓内的巨量水银,应是巴寡妇无私供给丹砂的一大来源。而陕南旬阳、山阳的丹砂矿更符合就地取材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第五次出巡。这次巡行,他上了浙江的会稽山,祭了大禹,并在山上刻石立碑,碑文是李斯起草的,当然是秉承了秦始皇的旨意,内容除了颂扬秦德之外,还有一段匡正风俗的辞句:“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夫为寄豭,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这段话三句一韵,说了四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不许有孩子的寡妇改嫁,《史记》三家注对“倍死不贞”都没作解释,按“倍”通“背”,指背叛死去的丈夫不能从一而终为不负。第二层意思是禁止两性关系混乱。第三层意思是严惩奸夫。第四层意思是对弃夫选嫁的女子,儿子不得认她为娘。这里的“子不得母”,“母”字起动词的作用。《史记正义》解为“子乃失母”,意思与下文不相连贯,且语无谴责之意,显系误释。  相似文献   

8.
声音     
《东西南北》2014,(7):9-9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了中国的封建帝王,开始是代表了历史发展要求的,但他好大喜功,横征暴敛,弄得民怨沸腾,  相似文献   

9.
平庸有罪     
曹昇 《东西南北》2008,(1):66-66
就算我不能证明我可以,那也要证明我不可以。公元前254年,李斯第一次登上了中国历史的大舞台。李斯此时的角色,只不过是扮演一名小得不能再小的公务员,在楚国上蔡郡里做看守粮仓的小文书,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浑浑噩噩,  相似文献   

10.
李斯天生就是混官场的料,他从楚国一个小公务员干到秦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国,完全练成了一根官场老油条.人在职场漂,就得不断向前辈取经,随时都要为自己积分,等待日后让它们变成更高的职位或者更多的钱。  相似文献   

11.
史上一提到秦始皇,人们立刻会联想到“焚书坑儒”的惨剧,立刻就会把它当作秦始皇既定的知识分子政策加以谴责。历史的真实情况究竟怎样,秦始皇“焚书坑儒”式的迫害知识分子政策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影响是什么?回答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对这一政策形成的来龙去脉进...  相似文献   

12.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二一六年)颁布了一条确立封建经济制度的重要法令──“使黔首自实田”。但是,非常可惜,这一法令不见于司马迁《秦始皇本纪》的正文,只是裴 《史记集解》引徐广说“使黔首自实田也”,想必是《史记》脱落,徐广给补上的。徐广是晋、宋间的人,为《史记》作了不少有益的注解、考证,他补的这一条具有极其重大的史料价值。 “使黔首自实田”是什么意思?一种说法是:“让百姓自报占田数目,按亩纳税。”这可能出自马端临所说“是年始令黔首自实田以定赋”(见《文献通考·田赋考一》)。这种解释对不对呢?有没有语言上的和历史事…  相似文献   

13.
如何评价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始皇“书同文字”是被研究者多年来所充分肯定的具有深远意义和重大作用的一件事。对此,我提出一些粗浅的不同意见,以求教于专家。为了突出秦始皇“书同文字”的历史作用,论者往往采取抑彼扬此的手法,将春秋战国时代文字发展状况说得几乎一无是处,如说“字体结构没有统一规定,汉字形体非常紊乱”(《文物》1973年12期10页),“只有了解了战国时代‘文字异形’的严重情况,才能充分认识秦始皇统一文字的重要意义”(《文物》73年11期2页)等等。这种论断是不公允的。  相似文献   

14.
秦灭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统一的措施,建立了一个统一而强大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从长远的观点看,对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历史上无疑是有其功绩的。但秦始皇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是极其残酷的。捐税摇役异常繁重。“一岁屯戌,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汉书·食货言》)他穷奢极欲,倾尽天下的人力物力,修建极其宏丽的阿房宫和骊山墓,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他运用严刑酷法肆意摧残人民,以至于“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汉书·刑法志》)。二世胡亥更加残暴。他继续劳民殚财大造阿…  相似文献   

15.
赵世超 《唐都学刊》2011,27(5):113-115
众所周知,秦始皇陵发现有铜车马。发掘报告编写者认为,2号铜车自名为安车,应是供秦始皇灵魂乘坐的车子,即御用的陪葬物;1号铜车较低矮,四面敞露,盖高,御官俑以立姿驭马,车上备有弩、盾等兵器,其性质应属于戎车,即立乘的兵车。并进而推定:两辆车都是秦始皇车驾卤簿中的属车。多年来,除有个别委婉的批评声音外,上述意见从未遇到过严重的挑战,几乎成了定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吕氏春秋》与秦始皇的关系,一是吕不韦为什么要编这部《吕氏春秋》?对这个问题主要是从随着天下的统一思想也需要统一这方面来阐述的.新兴地主阶级统一思想的任务,是由汉武帝完成的,而《吕氏春秋》是完成这一任务进程中的重要一环.二是论述了《吕氏春秋》中所体现的思想与秦始皇的矛盾.在阐述矛盾的过程中,也试解了吕不韦的自杀之谜.  相似文献   

17.
浅谈应用写作的形式美──简析李斯《谏逐客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谈应用写作的形式美──简析李斯《谏逐客书》马鸿飞在渊远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众多的文章样式,但不管文章的样式有多少种,我们都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学创作;一类是应用写作。作为文学创作它的美学特征是人们所熟知的,人们也进行了诸方面的的探讨和研究。那...  相似文献   

18.
韩千 《社科纵横》2005,20(4):141-142
商鞅在性恶论的基础上,第一个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的重刑论,韩非是中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的重刑思想,进而强调“求过不求善”,严刑重罚。这一思想得到了秦始皇的重用,成为了秦代最重要的治国手段。但到秦汉以后,随着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儒家法律思想的确立,重刑思想逐步被儒家的“德主刑辅”所取代,但其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和儒家思想最终形成了儒法合流,从而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的治国思想。  相似文献   

19.
针对近年学者提出的铜车马"祭祀"性质,通过对吉礼、凶礼内容及特点的分析,首先否定了铜车马是"秦始皇奉献给天帝的祭品"之说。又根据文献关于葬毕前后的"奠祭"和"祭奠",结合覆土对遗迹的叠压层位关系,从秦始皇帝陵园覆土工序完成与否进行双重分析,认为铜车马遗迹属于秦始皇陵葬仪中的"奠祭"行为,目的为"事死如生",而祭奠的"事神致福"应在寝殿举行。列举了铜车马某些部位的刻文属于计数方式和含义,同时强调了文化发展、融合当为古今文明之原始。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七年夏天,我在《光明日报》《文学》副刊发表了一篇短文,题为《“秦王”辨》,批判“四人帮”。“四人帮”把李贺归到“法家”,论证之一,即《秦王饮酒》歌颂了秦始皇。文章主要驳这一点,并提出“秦王”当指唐太宗李世民。一位同志看了以后说,《秦王饮酒》是否写秦始皇,这是学术问题,可以讨论。文章却把它和“四人帮”挂在一起,作为批判文章来写,这不是商讨问题的态度,弄得不好,就流于简单化和主观武断。我听了觉得说得对。但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