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张居正时代应对欧力东渐之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居正时代是明代中欧关系的重要转折时期.面对不断东来的欧洲势力,张居正当局在外贸制度、欧侨管理、沿海防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调整,初步呈现创新制度、增加税收、增进了解、促进发展之效果,迈出了前近代早期中国融入世界新秩序的可贵一步.但这些应对举措大多集中在经贸层面,生发于漳州、澳门、广州等局部地区,缺乏系统而长远的规划,以维护专制统治为终极目的,对中国社会之转型推动作用有限.明朝专制政体的内在缺陷,明人对欧势力的忽略轻视,乃是导致这一时期应对不足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的背离与重合——中国古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古代的"中国"与"国号"存在背离和重合现象.中国古代存在众多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这些政权虽然可以称为古代国家,但只能代表各自的具体国家政权.而中国古代的"中国"主要的并非是一个政权的概念,与以"国号"为代表的政权存在背离现象,但有时也用来指称政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以"国号"为代表的各个政权的自称,在古代"中国"处于分裂的状态下,这种"中国"自称与各个政权皆自称"中国"的统称仍然存在背离现象,只有在历史上中国处于统一的情况下"中国"与"国号"才会出现某种重合,这种重合经过元明时期的发展,到了清朝时期最终完成,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与"国号"才最后实现了统一.另一种情况是后来的政权在追述本朝历史或议论以前各个朝代时,对历史上以中原地区为主且有相互递嬗关系或没有递嬗关系但为自己政权所继承的多个政权的通称,这种通称虽然与一些"国号"也会出现某种背离,但基本上符合古代中国历史实际,并成为我们认识前代历史的一种准则,今天认识中国历史疆域也应该遵循这种准则. 相似文献
4.
核心提示: 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福利时代,社会福利制度亟待转型,建立与中等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人类对国家与社会的认识,也促进了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国家要利用政策来调控市场,惠及社会.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提出新的发展模式.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对市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功不可没,但高房价会对社会不和谐带来巨大的冲击.实施租售并举,以租促售的房改政策,有助于解决国家与社会供给需求的平衡,使住有所居得到统一,有利于国家协调和理顺社会的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6.
7.
中国的市民社会具有成长的受监护性、价值的非主导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等属性,并在私有财产保护与权力抗衡、自由权利追求与社会公平的重新定位、私法自治与自主平衡秩序、公序良俗与社会伦理基础等方面与私法制度形成了双向建构的互动关系。这不仅奠定了私法秩序的基础,也促进了中国法治道路的渐进主义走向。 相似文献
8.
9.
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学者依据所谓威权主义理论来预测中国制度即将走向崩溃,意在论证中国的国家制度不具有可持续性.这种说辞恰恰说明这些学者不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民主性质和显著优势,不理解中国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理论和实践逻辑,因此"中国崩溃论"屡屡崩溃.中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强大生命力的生成之所以具有合理的逻辑,就在于其真正的民主性、内生成长性、持续发展性、应对风险的韧性和坚持的物质性.在世界局势深刻动荡的背景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国民国家(nation state)是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扩张而出现的一种近代意义上的概念,是指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近代国家,也可以将其称作民族、民族国家。1 近代国家往往是以国民国家、民族国家的形式出现的;国民国家、民族国家则是近代国家的属性。国民国家的成员使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分析及制度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企业分配中利润挤占工资、垄断行业收入过高、工薪阶层成为纳税的大户并形成了税收的逆调节、政府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秩序混乱、隐性收入和灰色收入过高等问题.收入分配不公平的根源在于政府与企业组织的目标冲突与博弈、企业组织与个体的目标冲突与博弈、政府与个体的目标冲突与博弈.只有通过立足于长远的收入分配制度的强制性和规范性变迁.才能对固化的利益格局进行调整,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2.
吴超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1,(3):71-79
信访制度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60年来,信访制度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始终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信访制度之所以长期存在,是由于传统与现实多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创建中国特色的信访制度从根本上要依靠发展,同时总结、学习、汲取国内外各种经验教训,立足现实、深化改革,走法治化道路。 相似文献
13.
西方收入分配理论的扬弃——兼论对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交流》2008,(10)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西方主要经济学者都对收入分配理论进行过系统的阐释,其中有科学的成分,也有非科学的成分,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来鉴别和扬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中的一些启发性的学术观点,丰富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和现代西方主要经济学者都对收入分配理论进行过系统的阐释,其中有科学的成分,也有非科学的成分,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来鉴别和扬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需要不断地丰富和创新.从发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借鉴西方收入分配理论中的一些启发性的学术观点,丰富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其撰写的《〈科隆日报〉第179号的社论》中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国家的引力定律,即国家的重心是在它本身中找到的。其基本内涵是指国家作为一个由多重要素构成的有机体,在其形成和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它的重心或者说引力源,因而人们对国家的认识也应从这个重心出发。这一命题最初是马克思基于黑格尔理性国家的思维逻辑对国家基础的初步探究,其后,经由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国家观的批判,以及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总结,得到了不断的更新、确证和发展,从而为马克思国家观的最终确立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16.
制度对人口的作用方式和程度与不同时期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有密切关系.当发生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时,一些旧的制度形式将丧失支持力量和存在基础,新的制度则应运而生.制度对人口的具体作用表现为,促进和抑制人口数量变动、调整人口分布、改变人口结构和维护人口秩序等.不同制度对人口行为和人口发展作用的效果有很大差异.政策和法律往往依赖政府机构去落实,甚至需要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投入.当官方制度目标在推进过程中与民间制度发生冲突时,民众则设法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以便减少利益损失.当代独生子女政策即有这样的官民博弈表现,农村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7.
18.
19.
本文考察了日本近代以来工业化过程中的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的长期变动趋势,以日本为案例分析了经济增长、制度变迁、收入分配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日本在完成了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转变的同时最终也完成了收入分配由不平等向平等转变的制度性原因,特别强调了其中宪政转轨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民国时期人类学家陶云逵这一个案,来梳理德国“文化”概念经过中国学者的思考和运用进入中国社会科学的历程。作为第一位运用“文化”理论进行实地经验研究的中国学者,陶云逵在实证研究中思考如何保存“文化”自身的神圣性,肯定人的精神价值,对各文化之间如何相互沟通和理解问题展开过深入的讨论。这些讨论不仅在人类学内部有意义,而且构成了人类学、社会学与哲学和历史学对话的可能。本文跟随陶云逵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脚步,呈现他在文化理论和方法论上的探索,并试图指出,陶云逵对“文化”如何制约“国家”的政治经济权力提出有力的现实和历史证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