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东西南北》2011,(16):44-45
周公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贤相,他的美名穿越漫漫三千余年岁月,成为后世所有辅佐君王者永恒的楷模。司马迁在《史记》中以相当长的篇幅,专门记述了他的诸多感人事迹,如武王伐纣时,周公撰写了誓师之辞《牧誓》,此文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2.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1,(18):28-29
萧何.公元前257年6月15日生,江苏沛县人,历任秦朝末年江苏沛县正科级的功曹,刘邦起义军的辅佐官,刘邦汉中王时期的丞相,刘邦建立西汉王朝后,一直担任国家级的丞相职位,刘邦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继位后,继续担任丞相一职。萧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贤相,是汉朝的“开国第一侯”。  相似文献   

3.
王安石的政治成就是实行变法。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的文学成主要是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诗作《元日》、《梅花》,散文《游褒禅山记》等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4.
学界大都将<管子>归入法家,但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管子>便不难发现,将<管子>简单归入法家是有问题的,因为<管子>在对待德法、义利、农商及民众等诸多问题的态度上都与法家有着明显的不同,其法治的内容、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周武王作为推翻商纣王暴虐统治的君主,其功绩成为先秦典籍津津乐道的对象,其形象在众多的歌颂声中逐渐有了共有的旋律与重音.但是先秦典籍对周武王的记载多是片断性的.缺少连贯性.<逸周书>完整记载了武王的一生功绩,使得武王题材的故事有了拓展的空间.与先秦典籍侧重对武王丰功伟绩的歌颂不同,<逸周书>在记述武王功业的同时,主要围绕武王夙夜忧勤的状态来描写,凸现出一个夙夜忧患、兢兢业业的君主形象.  相似文献   

6.
田照军  吴明 《社科纵横》2010,25(3):90-91
《管子》的兵学思想十分丰富,它在战争观、治军思想、战术思想等方面均有精辟深入的论述,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历史上对于人才的作用,各家认识基本一致,但对于人才选拔的标准,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管子》在有德者即为人才的基础上,主张大人才观,认为凡有一技之能的各行各业优秀者都是人才;此外,对于以“相”为首的“中央之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管子>为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派的著作汇编,其论述兼具儒、法、道、阴阳、兵、纵横等各家言论,彼此之间对德治与法治关系的论述或有相和、或有主次、或有相对,故德治与法治关系不能一统定论.因此,关于<管子>中德法关系认定上的主德治或主法治亦或德法并重都是有偏颇的,其德治与法治关系起码涵盖:儒家主张德主法辅的关系;法家主张法主德辅的关系;儒、法折衷派主张德法并重的关系;道家主张道统德法、法源于德、存德去法的关系;阴阳家主张顺应阴阳五行基础上的德先法后关系;兵家主张兵治为本基础上的德法并用关系;纵横家主张纵横捭阖基础上的德主法辅关系,为我国当前德治与法治建设中的德法融通提供了借鉴并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安文  何晓晴  李圣英 《探求》2005,(5):17-19
《管子》认为“贫富无度”的根本原因是统治者不能制定和执行“调通民利”政策。因而国家要采取薄赋轻征、取用有度和“轻重”之术等政策,实现“贫富有度”。这些思想对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能力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雁蓉 《社科纵横》2005,20(4):137-138
《左传》是我国古代的优秀历史著作,保存着先秦时期的大量珍贵史料。其中所记载的当时水旱灾异的情况,使我们今天仍能窥见春秋时期气候变化之一般。  相似文献   

11.
高旭 《唐都学刊》2015,(2):101-105
《淮南子》将齐桓公视为春秋时期的贤明之君,推崇其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的历史功业。《淮南子》认为齐桓公知人善任、重民树德,这是其取得政治成功,促齐兴盛的根本原因。但是,对齐桓公晚年纵欲信佞的政治错行及消极后果,《淮南子》着眼于治身与治国,给予深刻批评,并试图以之为鉴,警醒西汉统治者。《淮南子》论齐桓公,具有思想内涵的多元性,既体现黄老本位立场,也反映儒家、法家的思想因素,这在西汉前期的思想家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顾则徐 《探求》2008,(6):76-77
《春秋·襄公二十五年》记载道:“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这一记载源于齐国史官。《左传》具体说明道:齐国相国崔杼杀了自己的国君齐庄公后,“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意思是:齐国史官太史秉笔直书,记录基本的事实:“崔杼杀了他的君王庄公。”  相似文献   

13.
陈百川 《东西南北》2012,(14):36-37
庄子,名周,字子休,男,汉族,公元前369年农历二月初九生,属相猪,星座摩羯座,安徽蒙城人,一生倦于从政,只担任过战国时期宋国负责园艺、种植、农耕的"漆园吏"官职。  相似文献   

14.
《东西南北》2012,(8):42-43
孙膑,原名孙伯灵,约公元前379年阴历三月初三生,山东鄄城人,战国时期山东齐国的军事家。他少年时代刻苦学习兵法,练就了超群的军事才能。然而,被同学庞涓陷害,在山西的魏国遭受剁去双脚的刑罚。后来,他装疯逃出险境,受到齐国重用,担任军师之职,直接指挥齐国军队打胜了一系列战役。功成名就后,辞官归隐,有《孙膑兵法》存世。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裔。流传至今的《孙氏族谱》,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记载了从孙武的父亲一辈开始,直到今天遍布华夏的分支子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