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汽车的话题在中国成了热门。虽然大多数人现在仅能以自行车为主要代步工具,但对于一些先富裕的阶层来说,拥有一辆家庭轿车不再是非分之想。据称,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了500美元的国家,家庭汽车开始进入消费颌域。而我国目前已有一部分人接近这个基点,一些高收入者甚至远远超过了“门槛”。前年春天,华西村农村一次就购进250辆捷达轿车,震惊了国内外汽车界。于是,国内一些汽车生产厂家纷纷把目光转向家用轿车,准备着力于家庭轿车的大批量生产。这对于做梦也想拥有一辆轿车的中国人来说,当然是好事。然而,与此相应的一些该…  相似文献   

2.
《东西南北》2011,(14):6-7
就像瓷器使人联想到中国、樱花使人想到日本、牛仔使人想到美国一样,啤酒让人想到的是德国。德国是世界上啤酒消耗量最大的国家。德国人酷爱喝啤酒,因此德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碑酒文化”。  相似文献   

3.
唐韧 《东西南北》2009,(2):76-76
中国从自行车时代进入摩托车时代再进人汽车时代,有十几二十几年的过程。现在正在把“有车”当作“成功人士”的标志。这是跟在发达国家后面的前进和发展。在电视剧中,高速路和立交桥上的钢铁甲虫群经常作为插入画面标志现代化社会的背景。单车,只属于十七岁打工仔的理想。  相似文献   

4.
从18世纪晚期一直到20世纪中期,美国一直把中国想象成为与自己形象相对照的“他者”。对中国的这种“他者”想象反映着美国人自己的恐惧、渴望和向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帮助美国人界定自己的国家身份与国家地位,是美国自我审视、自我想象的一种方式,因而具有深刻的自传性质。美国应放弃在自己的观念和利益框架内理解和想象中国的方式,真切地了解和体会中国人的感受、欲望和抱负,从而使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能有一个健康的情感基础。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饮食史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中国饮食史的基本特征徐海荣“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饮食以其独特的风貌、灿烂辉煌的成就夸耀于世界,并赢得了“烹饪王国”的崇高声誉。“吃在中国”,已成为世人的共识。这是中华民族对整个世界所...  相似文献   

6.
海景房泡沫     
黄秋丽 《东西南北》2014,(23):38-39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在这个13亿人口的内陆国家,中国人均海岸线只有2到3厘米,“面向大海”一直是一个奢侈和美好的想象。但是,想象最终要跌落在现实里。经过了一轮价格暴涨之后,2014年以来,海景房骤然降温,销售越来越难。而且,这次海景房还遇到了三年一轮的地产低潮。海滨地产的泡沫会破裂吗,这些没有人住的海景房命运如何?  相似文献   

7.
《创新时代》2011,(10):14-14
近日,德国科学家研制出一款“未来汽车”,该汽车采用了一系列先进装置:尾部行李箱内安装了电脑、各种电子设备以及一个准确度极高的卫星导航系统,前端安装了一个摄像机,车预、前端以及后保险杠周围安装了激光扫描仪。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研究小组负责人保罗·罗加斯表示:“这款汽车能够识别70米外的其他汽车、行人、建筑以及树木,甚至能够在...  相似文献   

8.
正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被誉为"汽车之父"。然而真正把汽车带进艺术殿堂的是一位美国人。在这座以智慧为穹顶、以创新为支柱的汽车殿堂里,哈利·厄尔是当之无愧的"红衣主教",他常被后人称作"汽车设计之父"。还记得美国老电影或者"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发旧的录像带吗?那些招摇过市的大尾鳍敞篷车,抑或是"火箭"式的尾灯的想象之作,都是哈利·厄尔献给一个时代的杰作。  相似文献   

9.
叶雨其 《学习与探索》2023,(12):158-166
在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德语文学中,“祛魅化”和“赋魅化”共在的中国套话构成了德语文坛的独特景观。这一针对他者的双重言说隐含了德国人的自我修辞:一方面,通过对中国祛魅,德国人试图构建“国家民族”的身份意识;另一方面,借由对中国赋魅,德国人渴望找回“文化民族”的自我认同,克服二元分裂的精神危机。中国套话的双重性折射出彼时德国人两种正在凝固化的自我认知,认识他者套话背后的自我修辞性,对我们理解西方话语里中国形象的实质乃至构建全球化时代的中国话语而言,均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闻晓 《东西南北》2008,(2):19-19
对善举的尊重,让我们有资格去劝勉更多的人施援向善。2006年夏天,在德国留学的中国青年杨立从波恩港出发,沿着莱茵河开始了他的自行车旅行。  相似文献   

11.
六、七十年代,凭票供应的自行车曾是我国家庭“三大件”之一。短短叨年之后,我国平均每户拥有自行车2辆,即平均互.8人一辆!自行车确确实实与我国公共交通一起构成城市道路客运交通的两大支柱。国家统计局显示:到1996年底,我国城市总人口为5*目引回忆。200万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11个,10)万到2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23个,50万到100万人口的大城市44个……其中城市出行者以自行车为主体交通工具的占67l%。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现阶段经济条件下,倘若自行车在我国目前直至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仍作为纯粹的代步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王…  相似文献   

12.
公元696-926年,以现今我国东北牡丹江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存在过一个由  人建立的渤海王国。 关于渤海王国的政权性质,无论过去和现在,国内外史学家认识颇不一致,大有争议。 早年,日本帝国主义御用学者胡说“满蒙非支那领土”①,自古以来“满蒙”(即东北)与中国无关,是独立  相似文献   

13.
中国必然要进入“汽车社会”,入世又加速了这一进程。中国发展汽车业的关键在“私车”而非“公车”。因此,发展高质量的经济微型汽车最有前途。在这方面推进中日经济合作大有可为。此外,还可以在汽车技术培训、建立交通体系和零配件生产方面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4.
自清末修律中国法律开始了近代化转型以来,我国法律对“人”的想象也发生了变化,由宗法伦理义务本位逐步转向了以人格平等为基础的权利本位,实现了从“伦理人”向“科学人”的转换。这种转换表明我国法律关注的核心从人一人关系转向了人一物关系,这是我国法律发展的进步,但这种进步的文本意义大于实践意义。当今中国法治建设的关键就在于让“科学人”从文本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5.
贺中 《青岛画报》2014,(12):56-61
百年前,战火纷飞,生灵涂炭;百年后,反思战争,祈求和平.11月4日-11日,德国一战老兵后裔团和德国“中国青岛合唱团”一行47人踏上了青岛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他们大多数都是第一次来青岛,却无数次从他们祖父辈口中听说过青岛,无数次从老照片中猜想着它的样子.如今,他们来了.他们在俾斯麦兵营旧址前唱响《水手之歌》;他们在胶济铁路大港火车站想象祖父辈们参与建设的场景;水兵俱乐部旧址情景再现,思乡之歌《Rolling home》回荡;他们在一站遗址青岛山种下“和平”、 “友谊”之树,他们为了友谊而来,“要牢牢记住这个世界是需要和平的,人类之间是需要和睦共处的”,正如后裔团团长穆勒(Georg Müller geb.)先生所说.  相似文献   

16.
夏爱华 《东西南北》2010,(12):66-66
在德国,我处处感受德国人的节约用水的强烈意识。德国朋友对我说:“德国的水源确实很多,那因为我每个人都省着用。到了德国,你也一定要解约用水。”对此,我没有太往心里去。然而,一件小事彻底改变了我先前的“散漫”,对德国人的节水意识也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7.
德国《东南亚文化和历史杂志》 ( 1999年 ,汉堡 )发表了一篇对我院哲学所研究员洪汉鼎先生在 1998年于德国出版的《中国哲学之基础》 (与德国哲学家卢茨·盖尔德撤策合著 ,雷克拉姆出版社、斯图加特 )的书评。文中对洪汉鼎这部合著评价较高 ,认为它超出了目前在德国出版的同类性质的著作 ,是“一部可堪称典范的导言式著作” ,它“在德文图书市场上对于那些想接触中国哲学的人目前将是最好的指南”。现将此书评译成中文刊出  相似文献   

18.
进入 2 1世纪 ,北京的城市空间和文化想象的改变 ,成为中国变化的一个象征。现代民族国家的“国都”的想象曾经是北京文化的前提。目前 ,一个新的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全球都市”业已成为北京的中心想象。  相似文献   

19.
宿亮 《东西南北》2013,(5):28-29
2008年,时任英国保守党领袖的卡梅伦向警方报案,称自己下班后在便利店买东西,出来后就发现自行车不见了;而仅仅不到一年,他又发现拴在自家门口围栏上的自行车一大早“不翼而飞”。按卡梅伦发言人的说法,保守党领袖“气坏了”……  相似文献   

20.
徐树建 《东西南北》2010,(11):46-46
这是1944年的8月,德国人占领下的一座法国城市,一名叫霍夫曼的德国少校正在一家咖啡馆里悠闲地享受着,脑后忽然被项上一件冰凉的东西,随即有人大声命令道:“你被俘了,霍夫曼少校,举起你的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