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自恩格斯对《剩余价值理论》手稿的初步整理直到最近《全集》新国际版第二部分第三卷出版为止的《剩余价值理论》的编辑出版的历史过程,阐明了恩格斯为编辑出版这部手稿所做的大量工作和贡献,对考茨基版、苏联《全集》版和新国际版作了对比分析。认为,考茨基没有拘泥于思格斯早期的一些指示,在取材的范围和材料的处理上都从实际出发作了创新;考茨基没有将《剩余价值理论》作为《资本论》第四卷编辑出版,纯粹是为解决版权问题而采取的策略措施,从而澄清了考茨基版受指责最多的问题。对目前的苏联《全集》版也作了分析,既肯定了它在考茨基版基础上的重大改进,同时又针对目前的一些过誉估价,指出它在材料选择上部分地重蹈考茨基版的错误,对正文采取了不严肃的态度以及在注释、写作时间的确定和背景材料的叙述等方面存在的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弗兰茨·梅林是德国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在《论历史唯物主义》中针对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的歪曲和反叛,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也阐述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梅林坚持了唯物史观的基本精神、基本原理,对唯物主义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深入考察,论证其对旧哲学的超越性;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创造性发展了“观念力量”对历史发展的反作用的观点,而且这种科学方法就是历史主义。这都是梅林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3.
列宁在一九○八年写的《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一文里最先提出表现为“革命工团主义”的“来自左面的修正主义”。它否认政治斗争、反对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思潮,打着马克思旗号对马克思主义、加以“修正”。列宁在反对右的修正主义的同时,也对来自左面的修正主义密切注视,并进行长期斗争。列宁在十月革命前,集中批判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理论代表考茨基,同时也批判了  相似文献   

4.
孔子对《诗经》研究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第一,整理《诗经》,从而使《雅》、《颂》各归其类;第二,以《诗》为教,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诗教理论,这对于其后两千余年的诗歌教育、诗歌研究、诗歌创作等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对《诗经》内容的评论,形成了“思无邪”和“温柔敦厚”说,它揭示了文学作品的教育功能,揭示了文学具有倾向性的基本原理,揭示了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感情的多样性与主导性的关系;第四,对《诗经》音乐的评论,体现了孔子倡导诗歌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揭示了文学具有审美性质和特征的基本原理;第五,对《诗经》社会功效的评论,提出了“兴、观、群、怨”说,这深刻地揭示了《诗经》的本质特征,也揭示了文学具有教育作用和认识作用的基本原理;开创了文学的“功用理论”,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及其创作理论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六,倡导学习《诗经》要学以致用。总之,《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关于《诗经》的评论,既揭示了文学理论中许多基本原理,也是我国最早的文艺批评。探讨孔子在《诗经》研究方面的贡献,对于研究中国文学理论史和文学批评史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时,就使用过“民族意识”这个概念。斯大林在1913年写的《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也谈到过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加强了‘民族意识’”的问题。但是,至今很少有人研究民族意识问题,也没有确定它在民族理论中的地位,甚至在现有的社会科学各种辞书中还没有把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并用来分析研究文艺的社会性质、地位和作用,是当前文艺理论界急需进一步探讨的一个问题。不久之前,朱光潜教授发表了一篇论文《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质疑》(1979年第1期《华中师院学报》,全文内容已写入《西方美学史》再版“序论”),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朱先生说马克思讲的上层建筑是不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的,恩格斯只在“较早的著作”中,“偶尔让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唯有斯大林“最明确”地指出“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在内”,甚至“在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之间划起等号  相似文献   

7.
“灌输论”的首创者不是考茨基而是马克思恩格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社会主义不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它必须从外面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这个著名论断,人们是熟知的。然而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最近,有些文章谈到,“这个‘灌输论’不是列宁第一个提出的。而是列宁接受了考茨基的思想并作了发挥的”。有的专著明确说“是考茨基1901年10月16日在《奥地利社会民主党纲领的修正》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考茨基在社会主义史上首次提出”的这个论断,“实际上包含着无产阶级政党是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的思想”。事情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现实的人”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恩格斯把历史唯物主义称为“关于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因此,正确理解“现实的人”这个概念,对于说明人和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那末,如何正确理解“现实的人”这个概念呢?我认为,关键是不要把它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割裂开来、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9.
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在这部划时代著作中,列宁深刻地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矛盾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同时,“特别注意批判‘考茨基主义’这一国际上的思潮。”列宁在同以考茨基为代表的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完整的关于帝国主义学说。现在,我们重温列宁对考茨基“超帝国主义论”的批判,学习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对于揭穿苏修叛徒集团鼓吹的“缓和”、“持久和平”等骗局和谎言,认识帝国主义、社会帝国主义的本质和国际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了解现代战争的根源,都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在诠释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标识性地位,但长期以来中外学界对该著作存在“经济决定论”等方面的误读,且文本自身也存在一些复杂情况,因此如何正确阐释《序言》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依据马克思“社会演进三形态说”提出“社会轴心转换”概念作为分析框架,解读《序言》可获得新的认识。物质生产在任何社会都是“人类存在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但属于“经济的社会形态”(或社会经济形态)、经济关系构成社会基础的情况只是部分社会形态的属性,社会主义将为最终“终结”这种社会形态创造条件,实现历史的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建构应有精神至高点,内在地包含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据此提出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的结构应包含“生产为什么”、“社会生产何以可能”、“好生活的社会形式”相互关联的三个层次。在对《序言》的重释中还提出当代中国发展要把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社会主义目标的至上性内在地统一起来;超越“消费社会”社会生活模式,走“生活型社会”发展的路子;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良性互动、共同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合三而一”的社会动力体制。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第一次以论战的形式系统地阐述自己新世界观的基本观点的著作。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批判蒲鲁东经济理论的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基础,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进一步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社会改良思想,阐明了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哲学的贫困》对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阐述全面、系统、确定和基本完善,最终完成了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概括表述,"四个全面"是党的十八以来的战略布局,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为此,文章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着力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揭示出二者既是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上,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有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意识的能动性理论和群众史观理论等,同时也相互符合,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核心价值观体现在"四个全面"之中,"四个全面"表明了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人学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其中“人的生成”范畴是理解此问题的关键。本文通过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理论文本的疏理,旨在说明“人的生成”范畴既是马克思早期人学理论产生和发展的逻辑起点,也是当代历史唯物主义确认历史主体性原则的重要观念。  相似文献   

14.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当中专门提到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他所强调的,恰恰不是作为一种科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那种仅仅被当作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卢卡奇明确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功能变化”的命题,其意义在于: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批判资本主义、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武器”。  相似文献   

15.
<正> 众所周知,考茨基由于反对俄国十月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被列宁当做叛徒批判过。但是,就在《无产阶级革命和叛徒考茨基》这部著作中,列宁也明确地指出:“我们从考茨基的很多著作中知道,他是能够做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的,虽然他后来成了叛徒,他的那些著作始终是无产阶级的可靠的财富。”最近,我读了考茨基于1919年至1927年写的五卷本(中译本为六分册)《唯物主义历史观》,更加感到列宁的评论切中肯棨,而觉得国内学者至今的评说仍然有偏颇。从《唯物主义历史观》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考茨基在同列宁的论战中,给列宁扣过各种大帽子,即使如此,列宁仍雍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有 :马克思并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一词 ;《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探讨被忽略不计 ;并未研究历史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当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抽掉哲学观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才开始的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倒成了《形态》中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7.
解放以来,我国的哲学教科书以及其它有关论著,几乎无一例外地肯定,只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一九六二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艾思奇同志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说道: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因素只能是人们为了维持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也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或者简单地说就是物质生产。”往后出版的其它一些教科书的提法与此基本相同。这些提法都把人口因素同地理环境相并列,排斥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外,而只承认物质生产才是社会历史中的决定力量。这种论断既不符合包括原始社会在内的全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也不符合恩格斯晚年提出的两种生产理论,应该加以修正。首先,从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来看,除了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外,还应包括人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政治"的一般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政治”是与“政治社会”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政治社会”思想源于亚里士多德 ,是一种以国家为中心的政治观 ;而“社会政治”思想始见于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后被马克思、恩格斯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阐释 ,指的是无阶级社会或阶级后社会的政治。“社会政治”理论与 1 9世纪实证主义者所主张的政治社会学理论有着根本的区别 ,其方法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政治”理论的提出和研究 ,对诠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发展政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交往理性出发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做了全面"重建",这既表现在他的哲学—社学的视角转向上,也反映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范畴、原理及理论体系的修正之中。哈贝马斯用建立在语言、符号之上的主体际的交往行为代替社会劳动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将主体内在的学习机制看做社会发展的动力;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解释提出了质疑;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也做了重新解释。  相似文献   

20.
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布哈林是苏维埃国家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联共(布)和共产国际中著名的活动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哲学家。他毕生除了从事大量的政治实践活动外,还撰写了大量的有关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哲学方面的专著和论文。列宁称赞他是“学识卓越的经济学家”、“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布哈林的主要哲学著作足《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此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了系统的、通俗的阐述。在其它的一些论著中,布哈林也阐述了他的一些哲学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