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哲学教科书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这样论述的;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全部社会历史现象不外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大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因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  相似文献   

2.
任何一种认识都是为了去把握其认识对象,并在努力地寻找适合自己特性的认识方法。但是,任何一种认识方法的追寻和探求,都不是认识主体随心所欲的事情。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的角度言之,它必然受到本体论的制约。因此,对历史认识方法的探讨及创新,将以对历史本体的认识作为基本前提。一、历史本体是历史认识方法论的本质“本体”问题即关于“存在”的问题。研究“存在”的本质的学问,即“本体论”。在认识论当中,本体是高于其他一切范畴的范畴,其它范畴都是它的表述,而它却不表述其他范畴。其他范畴存在于本体之中,只能依附于本体而存在,不能和本体分离在其他范畴发生变化时,本体是保持不变的。它存在于主体之中,是其他事物的原因,决定其他事物的存在。为此,要说明一个事物是什么,就要说明它的本体为何物。  相似文献   

3.
卢卡奇的本体论思想主要来源于黑格尔的历史本体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卢卡奇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社会存在本体论,只有向着马克思的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复归,才能从根本上代表当代本体论研究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问题,正确理解“社会存在”的概念,对准确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史学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什么是“社会存在”?它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目前一般解释认为:“社会存在就是不依人们的社会意识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通常主要指的是作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体的生产方式。”这种解释并没有恰当地表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这一概念的原意。一、“社会存在”不等于“生产方式”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  相似文献   

5.
一 相互缠绕的怪圈:被设定的难题 在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讨论中,我们发现了一个理论的怪圈,它是一个被设定的难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原理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以物质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总和,生产力是属于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存在范畴,而科学是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这是每一个学过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的同志都清楚不过的。如果把科学作为生产力,岂不混淆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界限?进而言之,如果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把科学当作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你又同时承认生产力的进步与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那么从逻辑的传递关系中又岂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科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不又回到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老路上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大厦岂不被抽掉了基石?这自然使我们想起了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6.
肖前等主编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修订本)是目下中国最权威的哲学教科书之一。但该书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界定问题上存在明显不足,表现在六个方面:社会存在有两个概念;社会意识有两个视角;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对不上口径;社会存在和自然存在的界限不清楚;社会意识形态和非社会意识形态的划分不恰当;社会存在的界定不明确。本文就这六个问题依次作出了考察和评判,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核心,是马克思所实现的"划时代的哲学变革"。这一哲学变革并非简单地否定本体论,并非简单地将历史唯物主义建构为无根基的实证科学。而是从传统形而上学中拯救出本体论,并赋予其新的内涵。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以社会存在的客观性颠倒了传统形而上学,并将客观必然性与主体能动性相结合,消解了一切历史唯心主义,实现了对人之现实生存的本体论关照;同时又将本体论与辩证法相结合,赋予了本体以社会历史性,进而通过社会存在的改造与变革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历史唯物主义使哲学真正具有了科学性,实现了真理与价值、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统一,即真正历史科学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意识是否等同于社会意识?众多的哲学教科书或者首先肯定而又前后矛盾,或者含含糊糊回避问题,这给我们的哲学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和不便。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谈点我们的看法。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现在我们就从这里谈起。 社会意识既然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那么它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意识到了的社会存在,即它反映的内容是社会存在。这样,意识是否等同于社会意识的问题,实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历史?什么是历史发展的根源?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什么是历史发展的规律?对这一系列问题的科学回答,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这一原理的系统思想则奠定于《神圣家族》之中,尤其是在对《巴黎的秘密》的评论中明确表达的“要真实地评论人类关系”则是个确证。在这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中介即社会实践,实践这一范畴是沟通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历史观之间联系的桥梁。实践决定认识这一原理,正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基本特征的比较,说明历史哲学是在哲学和历史科学的共振带上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既带有凝重的历史本体论色彩,同时又以胚胎、萌芽形式包含了历史认识论,这是历史哲学现代化的真正源头,历史唯物主义的现代形式应是历史本体论和历史认识论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正> 历史唯物主义肯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又肯定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一重要特点。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理解社会意识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不能真正理解历史。那么,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呢?下面,根据国内几本较有影响的哲学原理教材关于这个问题的处理,谈几点粗浅看法。所谓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并非总是保持着平衡和一致。社会意识的这种相对独立性,来源于人类意识的本性及其发展的客观物质条件。我们知道,社会意识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而产生的;它一经产生就要通过一定的  相似文献   

12.
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是传统认识论没能解决的两大难题.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对之做出了正确的回答:第一,对于现实的个人而言,自然界不是抽象的、与人割裂的自在自然,而是现实的、与人结合的人化自然,即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第二,现实的个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是社会意识得以产生和存在的物质基础,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即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统一的.由此可见,"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实践观超越传统认识论的起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都经历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跨越。卢卡奇把社会存在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从这种本体论出发讨论了审美(艺术)特性,但他的本体论没有给自然留下应有的位置,因而没有对自然美,对美的感性本质做出合理的说明。李泽厚把他的本体论叫做人类学本体论,并把审美与艺术置于人类本体之上,但有关“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的二元设定,使它失去了内在的统一性,并最终导致了美与美学本身的解体。  相似文献   

14.
中国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都经历了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的跨越。卢卡奇把社会存在当作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从这种本体论出发讨论了审美(艺术)特性,但他的本体论没有给自然留下应有的位置,因而没有对自然美,对美的感性本质做出合理的说明。李泽厚把他的本体论叫做人类学本体论,并把审美与艺术置于人类本体之上。但是有关“工具本体”与“心理本体”的二元设定,使它失去了内在的统一性,并最终导致了美与美学本身的解体。  相似文献   

15.
万物的本原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有三条路子:一是从本体论意义上界定物质范畴,并以此来统一认识论;二是从认识论意义上界定物质范畴,并以此回答本体论问题。三是把本体论与认识论相结合来界定物质范畴,回答先在性和万物的本原问题。马克思物质观把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结合,提出“物质形态”的概念,科学地解答了宇宙的本原和物质的先在性问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马克思辨证唯物主义的基石。  相似文献   

16.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内在统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根源于历史本身的事实和价值的统一。劳动是理解历史过程中的事实和价值关系的锁钥。晚年恩格斯从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社会革命论和历史方法论层面阐述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兰色姆的本体论是“新批评”理论的核心。目前学者们对其本体论有不同的理解。从其理论生成的历史语境出发可以发现,与传统本体论不同,兰色姆的本体论对世界本体的探寻不是指向普遍的、实体性的概念化的绝对存在,或抽象的形而上的真理,而是将艺术的存在规定为世界的本体。他的本体论关注的是以异质性、生成性、偶然性为特征的本体存在。兰色姆反对预设实体存在,认为由此在感知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兰色姆所提出的本体论是属现代本体论范畴,是对实体本体论和逻辑本体论的一种颠覆。  相似文献   

18.
近代社会主义思潮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真实写照,它的起源与资本主义是相对的相中思想。在社会主义制度尚未建立之前,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就产生了社会主义思潮,这不仅完全符合历史唯物论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而且揭示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发展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9.
一、系统论深化了社会有机体的思想迄今我们在哲学教材中关于历史唯物主义体系、范畴的表述形式基本上是50年代以来从苏联沿袭的蓝本,最近的一些哲学书的表述,加进了一些新内容,有了一些变化,但仍旧是大同小异。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体系,概括起来可表述如下:在一定社会中,生产力和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共同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共同构成社会的经济形态,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形态组成特定的社会有机整体。历史唯物主义范畴可概括表述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作用,但社会存在起决定作用;生产力和生产…  相似文献   

20.
总体性是卢卡奇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核心范畴。总体性范畴具有多重特性:作为本体论原则,它在《历史和阶级意识》中是社会本体;作为认识论原则,总体性是具体的,它是全面地把握社会现实的唯一方法;作为辩证法原则,总体性是历史的、联系和发展的。而贯穿总体性范畴的基本原则是主体性原则。分析总体性范畴的特征和实质,对于把握卢卡奇的哲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