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花儿”研究与“花儿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儿学”著作出现之后 ,“花儿”研究走进了低谷。对“花儿学”的新理解———从“花儿”研究的其他领域 ,可能会使“花儿”研究范围得以开拓 ,但实践此研究方法的条件难以轻易完备。因此 ,对“花儿”研究的预测是 :过去的热闹局面不可能重现 ,但随着上述理论、方法的宣传和实践 ,有较高学术质量成果的出现是可以期待的。  相似文献   

2.
既爱又恨的心灵之歌──试谈河州型花儿中的“忌讳”安永国近年来的社会科学研究趋向于一种宏观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考察,它打破了过去单一而简单的研究框架,把学术导向另一个更广阔的新天地。当然它也影响到了花儿学这门新兴科学,许多花儿学者们开始把花儿与音乐学、...  相似文献   

3.
我院汉语言文学系副教授魏泉鸣先生的专著《花儿新论》,最近已经付梓,即将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近年来,魏先生结合教学业务,坚持深入花儿流布地区,进行了几十次卓有成效的专题考察,潜心花儿学理论和花儿学史的研究,曾有几十万字的学术论文发表。收入《花儿新论》的14篇论文,多是从这几十万字的论文中精选出来的,另有几篇则是首次公开发表。这些论文观点新颖,方法科学,资料翔实,许多资料均系作者直接调查所得。  相似文献   

4.
“花儿”是西北地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在宁夏,回族是传播和演唱“花儿”的主体民族,“花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宁夏回族“山花儿”首先具有“花儿”品种分类的学术研究价值,与流传在宁夏的“信天游”与“河湟花儿”相比,其民族性和地域性更强.其次,具有民族学、民俗学价值.由于地域的影响,“山花儿”既保持了“花儿”山歌野曲的粗犷豪放特点,又具有流畅优美的小调韵味,此外对见证中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口头传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生命力和人文价值,也有一定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5.
宁夏六盘山花儿是不同于河湟花儿、洮岷花儿的一个独特门类。2009年,宁夏六盘山花儿与河湟花儿、洮岷花儿一起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是,宁夏六盘山花儿长期以来却受到人们的忽视。以宁夏六盘山花儿为研究对象,从专著、论文两类进行整理。在专著方面,宁夏学者屈文焜、武宇林分别在《花儿美论》、《中国花儿通史》著作中对宁夏六盘山花儿进行了专章专节论述;在论文资料方面,从语言、文学艺术层面、音乐学层面、文化层面,以及其他层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试论“花儿茶园”与花儿的传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儿茶园”是近年来在青海各地兴起的融花儿和饮茶为一体的新型文化产业,它顺应了时代的发展,为花儿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花儿茶园”在培育花儿歌手、满足城乡群众对花儿的需求、弘扬和传承花儿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花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乡土气息、浓烈的艺术风格震憾着千万人的心扉,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学者。据花儿的流传地域,花儿可分为甘肃花儿、青海花儿和宁夏花儿,它们各有特色,又互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河湟花儿中论述花儿的花儿朱刚如果细心翻阅河湟花儿资料,我们就会发现,河湟花儿作为一种整体的演唱艺术,她不仅大量地反映人们所熟悉的男女性爱、社会不公和人民大众追求想往幸福自由这些主题,而且还有一部分花儿是论述花儿本身的。这种花儿我们暂以“论述花儿的花儿...  相似文献   

9.
从花儿的传承困境应对入手,提出应加强对花儿传承主体的保护与培养,将花儿引进课堂,以学校教育的方式保护和传承之,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花儿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建设规范的花儿数字化网络保护工程。指出花儿为民风之"风",唯有西北大地上歌声如风。分析"花儿"传承的应对误区,认为只有遵从"风"的运行规律,对花儿传承人、花儿歌词、花儿生成的文化语境三方面进行优化,走保护与创新并行的两条路,社会转型时期的花儿才能良性传承,才能与社会之"风"同行。  相似文献   

10.
李文实先生是一位较早的“花儿”研究者,他从“花儿”与《诗经》的比较、“花儿”与散曲的比较,“花儿”的产生等多方面、多角度对“花儿”进行了研究,其研究成果成为“花儿”研究中的奠基鼎力之作  相似文献   

11.
花儿是流行在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区)的山歌,由回、汉、东乡、撒拉、保安、土、藏、裕固等族共同用汉语演唱,习惯上分为河湟花儿与洮岷花儿两大流派(河湟花儿是主要的一派)。两大流派内又有较细的分类,如甘肃省卜锡文同志根据不同的民族与地区的不同音乐风格,将河湟花儿分为临夏花儿(主要由回、东乡、汉族演唱)、循化花儿(主要由撒拉、保安族演唱)、互  相似文献   

12.
“花儿”是西北大地上璀璨的艺术奇葩 ,多少年来 ,无数仁人志士的足迹踏遍花儿的故乡 ,既接受了花儿海洋的洗礼 ,又采集了众多的“花儿” ,还撰文著述 ,就连美国的赵如兰女士、玛丽·克茉尔·苏独玉女士 ,日本的大木康先生、中原律子女士 ,法国的白茜女士……等等外国学者也多次踏上这片土地 ,采集、研究“花儿” ,向世界传播“花儿”文化。“花儿”是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的山歌 ,分为三大体系 :1 “河湟花儿”体系———以甘肃临夏地区和青海湟中地区为代表 ;2 “洮岷花儿”体系———以甘肃临洮和岷县地区为代表 ;3 “陇中花儿”体系———以甘肃陇东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为代表。经历了多年的“花儿”音乐研究和多次民间采风 ,从中得到了新的启迪———“莲花山花儿”的美学价值首当文学而非音乐  相似文献   

13.
“花儿”主要流行于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区,是这几个省区的汉、回、藏、保安、撒拉、土、东乡民族十分喜爱的民歌。 “花儿”又名“少年”,是男女青年倾诉情爱的心曲。“花儿”还被称为“野曲”,顾名思义就是只能在村庄以外的田野、深山演唱。有首“花儿”唱到:“花椒树上你甭上,上去时刺尖扎哩;庄子里头你甭唱,老汉们听见时骂哩。”由此可见,演唱“花儿”是有地域限制的。 而“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是由不哈自家;刀架上头割下,不死就这个唱法。’这首脍炙人口的花儿,真挚地表达了西北劳动人民对花儿的无比喜爱。 “花儿”按…  相似文献   

14.
在一个美丽的大花园里,各种各样的花儿在这里争奇斗艳,花儿的旁边伫立着一棵大树,静静地看护着这里美丽的花儿。风姑娘也时不时地踏着轻盈的脚步来到这里,和树叶说上几句,就迫不及待地跑到花园,和花儿玩起来,一会儿摸摸花儿娇嫩的小脸,一会儿挠挠花儿的痒……花儿们笑得花枝乱颤。当然,有时风姑娘还会带些礼物给花儿。  相似文献   

15.
“花儿”是流行于西北高原上的一种民歌。而“花儿会”则是民间自发的群众性的传统“花儿”演唱集会。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松鸣岩“花儿会”是西部“花儿”的主要传承地之一。此地蕴藏着原生态淳朴、粗犷的古老“花儿”,极具研究价值,亟待挖掘和抢救。民俗的复兴是本土文化觉醒的标志,“花儿”这一民俗文化依然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是西北农民的精神家园,也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增进各民族团结的媒介。  相似文献   

16.
1962年前后,青海省花儿学术界对花儿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一次颇为有益的、有相当水平的探讨。现据有关资料,作一简要的回顾和初步的探讨,不当之处,希望得到青海同志的指正。 这次探讨的由来和发展 青海作为花儿流行地区之一,曾经产生过许多独特的花儿作品和别具一格的花儿曲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庙会、浪山会、花儿会是花儿演唱这一民俗事象生成演变的三个阶段。虽然花儿会带有浓厚的宗教迷信色彩,但不能说起源于宗教巫术礼仪,而是花儿会和宗教巫术共同产生于同一原因和同一活动,它们的原动力的最初契机则是劳动。  相似文献   

18.
花儿剧是歌剧、戏曲及"花儿"特色互融的产物,是一种集歌、舞、剧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戏剧.花儿剧的审美价值在于"花儿"音乐与戏剧结合后所能够产生出一种新的、更具魅力的、更有欣赏价值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9.
五月,伸出温暖的手向我们走来。为了迎接它的到来,满园的苹果花儿,梨花儿,海棠花儿,田野里的油菜花儿都争相开放着。你仔细观  相似文献   

20.
花儿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若行云流水不枯不竭,不息不灭,以其旺盛的生命力传唱在洮岷山川、临夏大地、河湟两岸,响彻贺兰山麓、天山脚下。花儿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是与它独具的风姿所显露的艺术美分不开的。花儿的艺术美表现在多方面,但最能体现其本质的却莫过于花儿的意境和传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