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达木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内最具现实开发价值的资源富集区,也是青海省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国家已将柴达木盆地列为循环经济实验区。本文通过对柴达木现状概括分析,认为柴达木实验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定位应是: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促进和支撑循环经济的技术创新试验区;以重化工作为发展循环经济优先领域,探索加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功经验的试验区。发展的切入点首先是矿产资源开发模式的转变,即工业循环这一层面,并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需要解决的几个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一届中央政府大力倡导循环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这不仅是政府工作的需要,也是企业经营管理应努力的方向。企业是国家和社会的关键细胞,企业经营管理有没有体现循环经济和和谐发展这一基本理念直接影响到政府思想的贯彻。内部控制作为实施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其战略目标是否与其核心价值观一致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重视自然资本,遵循和谐管理思想,实施循环经济经营模式,实现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该是现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内控战略目标。本文运用罗伯特.西蒙斯商业战略控制模型从理论上对其中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设立相应的内控战术目标和评价变量进行探讨,以期对现代企业重视循环经济及和谐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如同"知识经济"一样,"循环经济"已经融入中国主流经济概念当中,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其中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已成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着重探讨了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与循环经济的内涵,分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迫切性,提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环节,在分析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完善垃圾分类与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为主的产业结构,存在着工业化发展进程滞后、低碳技术创新不足的短板。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金融业应加强创新,助推柴达木循环经济实施低碳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循环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参考经济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立法体例和法制内容的同时,应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制建设: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建立协调、健全的循环经济法律体系,确立合理的循环经济规划制度、清洁生产制度、环境资源核算法律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基本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6.
节约富国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少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一靠制度,二靠技术,只有两者的双重保障,才可能走循环经济之路;李晓西、张琦认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一次技术创新革命,也是一次制度变革创新,还是一次发展战略优化和思想观念及传统习惯的转变,因此,必须从整个国家战略、指导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进行变革;赵振华回答了节约不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各个收入群体、企业、家庭和政府都是节约的主体,构建节约型社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等问题;何玉长则从国家战略角度论证了节约型社会是富国之策,是中国建设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需要制度和技术双重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一靠制度,二靠技术,只有两者的双重保障,才可能走循环经济之路;李晓西、张琦认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一次技术创新革命,也是一次制度变革创新,还是一次发展战略优化和思想观念及传统习惯的转变,因此,必须从整个国家战略、指导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进行变革;赵振华回答了节约不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各个收入群体、企业、家庭和政府都是节约的主体,构建节约型社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等问题;何玉长则从国家战略角度论证了节约型社会是富国之策,是中国建设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少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一靠制度,二靠技术,只有两者的双重保障,才可能走循环经济之路;李晓西、张琦认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一次技术创新革命,也是一次制度变革创新,还是一次发展战略优化和思想观念及传统习惯的转变,因此,必须从整个国家战略、指导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进行变革;赵振华回答了节约不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各个收入群体、企业、家庭和政府都是节约的主体,构建节约型社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等问题;何玉长则从国家战略角度论证了节约型社会是富国之策,是中国建设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少安认为,发展循环经济,一靠制度,二靠技术,只有两者的双重保障,才可能走循环经济之路;李晓西、张琦认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既是一次技术创新革命,也是一次制度变革创新,还是一次发展战略优化和思想观念及传统习惯的转变,因此,必须从整个国家战略、指导思想、制度、政策等方面进行变革;赵振华回答了节约不会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各个收入群体、企业、家庭和政府都是节约的主体,构建节约型社会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久之策等问题;何玉长则从国家战略角度论证了节约型社会是富国之策,是中国建设小康社会乃至现代化强国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科技部副部长徐冠华院士谈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在2000年12月中国软科学研究会主办的第三届学术年会上,国家科技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强调,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创新体系应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是一个在创新理念、管理模式、运作方式、评估标准等都有重大突破的科技体系。他认为,要倡导鼓励竞争的价值观,摈弃传统的中庸的价值观,倡导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先进的文化前进方向。当前,我们的研究项目几乎无一失败,在成果鉴定中几乎都是国际先进、国内先进等类似的评价,这不符合科学的规律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博大精深,是其在吸收了中国古代传统生态环境理论,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础上,结合当代中国的社会实践所得出的科学结论.胡锦涛强调科学发展,主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并提出生态文明的科学理论,在全社会积极倡导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当前,积极总结和弘扬胡锦涛生态环境建设思想,对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实现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听证制度改革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从实践的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三个方面出发,可把中国听证制度实践活动概括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和谐发展.发展中国听证制度,应倡导试验精神,独立思考,推进听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以实践作为检验听证制度的客观标准.中国听证制度是一个多次实验,反复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因此,应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反对形式主义,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价值评价标准,最终建立中国式的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发展方式。我国区域循环经济科学发展应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重视循环经济的重要作用;调整经济结构;城乡联动,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科学规划,健全政策法规体系;重视科技创新,提高技术的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农业循环经济立法应重视"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以"循环性"为宗旨进行农业循环经济管理.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工作应遵循如下思路:吸收本国和外国、本地和外地有关农业循环经济法制建设的有益经验,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据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的原理和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总体思路,以农产品生产企业、合作社、行业组织、公民、政府等法律主体为对象,以减量化为重点,整理、制定和修改河南省有关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法规、规章和标准,为河南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5.
曹大 《南方论刊》2009,(3):12-14
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而发展循环经济必然要求创新。本文就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来进行粗浅的探讨:一是循环经济的科学内涵。二是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三是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突出“三创新”。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创新问题,并强调指出:“现在我们更要十分重视创新问题。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建立国家的创新体系,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把科技进步和创新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国家倡导创新,企业更应鼓励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把主要精力集中到技术研究、技术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创新力量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关系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成人高教应大力倡导创新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素质。  相似文献   

18.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必须通过立法的方式,由国家逐步推进。借鉴国内外循环经济立法的经验,我国应实现循环经济立法的本土化,加强循环经济立法的体系化,重新设定政府与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和公众等非政府力量的权利、义务,完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使国家立法和地方立法并重。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筑当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发展模式,是21世纪经济模式创新亮点。而同为本世纪的创举,生态旅游业的崛起并逐步占据旅游产业的核心位置,标榜了其未来发展方向,则急需循环经济理论的指导。从我国宏观发展战略而言,西部开发和振兴,自然要引进最先进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而基于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就要严格避免过度工业化所带来的经济短视等一系列负面效应。本文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视角,研究生态旅游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推动力。  相似文献   

20.
青海经济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经济,迫切需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避免"资源诅咒"和实现"创新驱动",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以创新为引擎。本文在探讨青海循环经济战略定位的基础上,从技术创新与人才战略、金融创新、完善产业链和产业生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产城融合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六个方面为青海循环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