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世纪西欧素有法律传统。该传统既体现在日耳曼习惯法中,也体现在基督教观念中。根据日耳曼传统,习惯法源于人们共同的习俗和观念,遵循着古法原则,并非由国王制定然后自上而下推行的法律。根据基督教观念,国王和世俗政府被置于上帝和神法之下,民众对上帝的忠诚胜过对世俗统治者的忠诚。总之,法律第一位,国家第二位。在这种法律政治环境下,西欧逐渐形成了国王要在法律下统治的观念。中世纪学者不断总结阐述这一观念,最终在中世纪形成了法律限制统治权威的传统。  相似文献   

2.
陈太宝 《兰州学刊》2011,(9):182-186
在中世纪英国的日耳曼传统中,同意原则久已存在。同意原则经过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存在于整个中世纪。在封建制度下,贵族通过该原则负有向国王谏言的权利和义务。至13世纪,贵族已不满于纯粹的建议权,他们开始向国王要求共治的政治地位。在该政治思想的影响下,13世纪英国的政治变革集中展现了一系列的制度性探索的轨迹,正是在这条轨迹上,突出体现着限制王权的特点和宪政统治的中世纪起源。  相似文献   

3.
在中世纪英国,叛逆罪是指臣民严重侵害王权和危害王国安全的犯罪行为,国王为了维护统治,常进行叛逆罪立法.都铎王朝初期的国王为了维护统治,推出多项叛逆罪立法,以应对经济、政治和外交方面出现的新问题.这些叛逆罪立法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体现出英国从中世纪国家向近代国家过渡的时代特点.借助这些叛逆法,都铎王朝初期的国王达到了强化王权、维护统治和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黑暗中的曙光——中世纪基督教对西方宪政的主要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传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早期基督教从古典政治文化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到了“黑暗时代”的中世纪,人们会把基督教与黑暗统治联系到一起,但是基督教传统中的“罪感”文化、法律观念及植根于基督教信仰的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的作用,在中世纪出现了宪政思想萌芽并获得初步的发展,尤其中世纪后期,宗教改革运动、新教思想对宪政产生起到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中世纪基督教对宪政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传统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早期基督教从古典政治文化中汲取了丰富营养,到了"黑暗时代"的中世纪,人们会把基督教与黑暗统治联系到一起,但是基督教传统中的"罪感"文化、法律观念及植根于基督教信仰的政教二元化权力体系的作用,在中世纪出现了宪政思想萌芽并获得初步的发展,尤其中世纪后期,宗教改革运动、新教思想对宪政产生起到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中世纪基督教对宪政的产生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孟广林 《中国社会科学》2014,(4):184-206,209,208
受"辉格派"史学的影响,诸多西方学者一直强调中世纪英国盛行限制王权的"法治传统"。然而征诸史实则不难发现,在当时的英国,虽然流行着由日耳曼法、封建法与神法融合而成的"王在法下"的观念,但这种观念并不能真正地限制独裁的国王。被视为体现这种"法治传统"的议会,虽然有时限制君主的权威,但仍旧是国王的议会,从根本上说是支持王权的。大贵族集团利用议会来争权夺利,不应该被视为宪政意义的"革命"和"实验"。对西方学者的这一"辉格版"诠释,我们应该重新考量,在研究中将"思想中的政治"、"制度中的政治"和实际发生的政治区别开来,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7.
欧洲中世纪自由与法治理念生成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世纪是经院哲学统治思想与学术的世纪,更是现代意义上的自由与法治理念萌生的起点,中世纪的"特权即自由"是现代意义上自由的原生态,本文详细考察分析了中世纪自由与法律产生的诱因、具体路径及其理念的升华,从而论证了正是在中世纪生成的自由与法治的理念促成了现代西方法治传统的形成,是西方国家走出中世纪的真正推力.  相似文献   

8.
黄明举  吕佳 《天府新论》2005,(Z1):148-149
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占有统治地位,法律哲学也为教会及其教义所支配,成为神学的一个科目.早期基督教著作家中最重要的首推奥古斯丁,他建立了以神权政治论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体系.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和哲学在阿奎那的思想体系中达到了顶峰.他的思想体系是基督教圣经教义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种巧妙结合.阿奎那将法律划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但仍然保留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正义观.这些法律思想对现代西方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一些见解,有其启示作用,不可一概否定.  相似文献   

9.
宪政模式转型与近代英国崛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魏建国 《北方论丛》2005,25(6):102-106
中世纪英国的宪政模式是司法型的,国王权力在司法领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在政治领域却不受限制.而伴随着近代早期英国国王所代表的行政权力强大,司法领域越来越难以约束和规范国王的权力.最终,英国通过将中世纪司法机构的议会改造成近代立法机构的议会,来实施对国王行政权力的政治规范和约束,并完成了代议制型宪政模式建构.司法型宪政模式向代议制型宪政模式的转变,标识了近代英国宪政模式的转型.宪政模式转型完善了英国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也就为近代英国的崛起奠定了体制基础.  相似文献   

10.
郑红 《兰州学刊》2006,(7):96-99
“国家权力”思想是近代西方国家理论的重要内容。为了保障个人权利,国家权力既是有限的和相对的,同时必须也是具有权威性和有效性的绝对权力。国家权力的这种内在张力是它的基本特征。近代西方国家的这种权力观可以追溯到中世纪西欧的封建二维王权思想。本文试图以封建王权思想的内在机理为起点,考察政治权力思想从国王的权力到国家主权的演变过程,并揭示国家权力的绝对性与相对性是国家理论体系中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1.
索尔兹伯里的约翰是中世纪的著名政治思想家.他提出了“诛杀暴君”的著名理论,主张国家应由合法的君主统治,当出现不合法的暴君时,应当将其诛杀.同时他也认为由于客观原因,人们还无法直接诛杀暴君.这一理论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主张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李培锋 《学术论坛》2002,23(2):115-117
英国中世纪前期的领地统治 ,并不是铁板一块的封建法统治 ,而是封建法、国家法、习惯法的并存与交织。这种多元法律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 ,它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 ,便于他们依法行使特权 ,“合法”地实施“人治”;另一方面 ,它也为其他阶层提供了切实的斗争手段 ,使一般自由农与维兰都可凭借习惯法来依法捍卫自身利益。其结果是大大弱化了领地统治的“人治”色彩 ,使其较早迈向了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华人自治是欧洲殖民者在东南亚地区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东南亚华人自治的两大支柱,华人公堂与宗亲组织在东南亚华人的社会生活中,曾经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也藉由这种形式,在东南亚国家广为传播,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域外影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胡琦 《天府新论》2019,(1):70-80
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中世纪英国法治兼容并包,融日耳曼法、教会法、罗马法和普通法之思想精髓于一体。日耳曼的习惯法使“王在法下”观念深入人心。罗马法和教会法的传播和影响推动英国法治理性化,但带有浓厚的神权政治色彩。在普通法的影响下,英国法治思想日趋制度化。中世纪英国法治思想的演变体现了法律至上和政治民主的双重逻辑。法律至上体现了法与权的关系,规定了王权的法律边界;政治民主体现了官与民的关系,强调民主制度对王权的控制。在观念与制度的交融下,法治观念以制度为载体,制度以法治观念为灵魂,并且形成了“以司法制约权力”、“君民共治”的制度文化。这种独特的法治传统推动英国政制向议会主权和混合政体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5.
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是在土地等级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个政治社会的两大势力。国王占有大部分政治和经济资源,并贪婪地要求贵族们缴纳贡赋、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的义务。同时,国王也有义务保护贵族的利益,象征性地邀请其参与政治活动,以免贵族们在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产生积怨,并进而威胁到国王的统治权。  相似文献   

16.
陈金锋 《北方论丛》2006,(3):104-106
爱德华一世统治时期英格兰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上,全国性税收体制的确立使封建政府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军事上,不断的征战促使封建骑士兵役制向契约制,骑兵制向步兵制的转变;政治制度上,议会在战争期间批准国王征税的权力最终使之作为一种代议机制确立下来,并奠定了近代以来英国政体的基础。这一系列变化既是中世纪鼎盛时期英国历史发展的表现与结果,同时也为近代英国奠定了各方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涉外船舶保险是我国涉外业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营此项业务,必须遵循一些国际法规和惯例,面船舶所有人(船东)责任限制就是经常遇到的一个法律问题。目前,随着对外经济贸易往来增多,遇到这一问题的机会也就更多,这将直接关系涉外船舶保险业务的发展。为此,本文拟就船舶所有人(船东)责任限制作如下论述。 (一) 船东责任限制的由来和发展据有关资料记载,限制船舶所有人责任这种制度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古代,在罗马法中就留下了这种制度的痕迹。而其萌芽时期是在中世纪。在组合形式下,组合的每个成员的责任,是以其股份额为限的。因此,在当时也象  相似文献   

18.
儒家的德治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期望作为一种可以参考的统治模式 ,但直到孟子时代也没有被统治者采用 ,原因是无论孔子或者孟子都没有找到这种思想与现实统治者的切合点 ;到战国末期 ,荀子对传统德治思想作了彻底的改造 ,德治思想才成为统治思想中的内容。先秦儒家的德治思想有九项内容 ,这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众的利益 ,但它们不过都是为了统治阶级能够长治久安而释放的怀柔声音罢了 ,统治阶级或者它们的代言人都不可能站在民众的角度发展这种思想 ,更不可能把这种思想推向民主的结局。  相似文献   

19.
一   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和贵族是在土地等级分封制的基础上形成的整个政治社会的两大势力.国王占有大部分政治和经济资源,并贪婪地要求贵族们缴纳贡赋、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的义务.同时,国王也有义务保护贵族的利益,象征性地邀请其参与政治活动,以免贵族们在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产生积怨,并进而威胁到国王的统治权.……  相似文献   

20.
一现代教育指的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所发展起来的现代社会的教育。因为它是在中世纪传统教育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生活和现代化建设多种多样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与古代及中世纪的教育有重大区别。这种不同是由于社会经济形态的变更所决定的。在古代,农业是刀耕火种,手工业也很简陋。只要有对于自然的一般常识即能进行生产。在中世纪,传统的农业靠水利灌溉、人畜自然肥料,农业和手工业中运用的工具都很简单,没有文化知识也能勉强对付。在这两个阶段,手工业者和农民主要是拚体力、凭经验,与科学文化知识关系不大。因为经济发展中没有对劳动者教育水平的需求,所以在古代和中世纪,教育主要是为奴隶主、封建主服务的,所着重的也主要是为巩固其统治地位所需要的有关政治、军事以及与此相连的文化知识(主要为文、史、哲学、语言)、道德品质的教育,而与大多数人所从事的生产劳动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