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科学论坛》2009,(7):78-112
2009年2月,有学人发表文章,从年龄、身世和学问三个方面对“国学大师”文怀沙提出质疑,而号称“国学秦斗”的文大师对此始终未给予正面回答。一石击起千层浪.“文氏事件”引发了学术界对“大师”现象新一轮的争论。5月9日,“‘大师热’引发的思考”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与会学者围绕“大师热”以及专家学者的社会形象与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现将有关文字整理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钱基博、张舜徽先生"辨章学术,考镜源流"、"循序渐进,博学通贯"的学术精神和学术境界,是他们成为一代国学大师和学术丰碑的根本原因.在学界存在急功近利、学风浮躁现象的今天,探讨这种学术精神、学术境界,对于学人读书治学,尤其是研治、弘扬国学,具有一定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垣是当代著名的史学大师,他的史学论著,璀灿夺目,有口皆碑;而避讳学虽是旁枝逸茎,也是他属意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著《史讳举例》,对中国历史上特有的避讳现象作了一个全面的总结,指出不同朝代的避讳特征。阐明避讳学对考史、校勘乃至文字、音韵、训诂之学的重要作用。这是他国学研究中一个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郭沫若的国学观周德丰郭沫若是中国现代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也是一代国学大师。在国学研究方面,他不仅有一系列博大精深的国学研究成果传世,而且提出许多新颖独到的国学思想,形成了完整深刻的国学观。学习、宣传他的国学观,不仅有助于认清五四以来关于国学问题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研究国学张岱年近几年来,人们对于国学的兴趣勃然兴起了。辽宁教育出版社编印《国学丛书》,江西百花出版社编印《国学大师丛书》,北京大学设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印《国学研究》专刊,《人民日报》还曾专版登载关于国学研究的消息。这些情况,表明在领导方...  相似文献   

6.
~~沉痛悼念哲学家、文学泰斗、国学大师张贷年先生@龙凯  相似文献   

7.
国学研究的新收获──读《廖平评传》郑万耕晚清以来,随着救亡图存思潮的兴起,逐渐出成了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第三次众说竞胜的高潮,子是涌现了一大批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的国学大师。而四川的经学大师函平,就是这灿烂群星中一颗奇特的亮星。廖平自.1852年出生,到...  相似文献   

8.
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田然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字季同,别署宇同。生于1909年5月23日,原籍河北省献县杜生镇小垛庄。其父名谦,字中卿,一字众清。光绪年间进土,授职翰林院编修。辛亥革命后,被选为众议院议员。曾任沙河县知事及枣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后期,随着整理国故运动走向衰歇,"国学"的学科定位或学术认同产生了问题.有的学者试图用"国故学"来取代"国学";有人则主张"国学"与"国故学"是两回事,只有取消"国学"才能安顿"国故学";更有人连"国故学"一起否定;又有人觉得"国学"一名可以接受.这些现象说明"国学"是当时一个受到广泛关注而充满歧异并使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力军 《社会科学论坛》2011,(10):259-F0003
近日在北京创作电影剧本期间,与一位画家相识,聊起黄永玉与范曾的争执,实可谓不共戴天,令我陡生心凉。我乃外人,不解画坛恩怨,自然说不出谁是谁非,只是觉得“大师”也有狗血泼身,也有一地鸡毛,或许这正是中国人之悲哀吧。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指出,评论一个人,欧洲往往把道德和文章分开来,中国因为文化的关系,历来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2010年6月19日,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研究中心在首都师大国际文化大厦为我国著名修辞学家张炼强先生举办了八十华诞暨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文化学者中,钱穆是一位引人注目的国学大师,他所走的是一条与众不同的学术之路,作为转型期学人,他既终身致力于国学研究,又特具现代思维,得以洞开的心灵与宽广的学术胸襟,广纳中西文化的精华,他的学术理路,给我们提供的是一种富有"活力"的"动态"的文化观念.对待中西文化,他主张重整体、探精微、观互动、尚兼容,在多种文化的比较中去寻找中西文化互补、互证、互识的途径,在更高的文化层面上审视人类文化共性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民族文化的学术地位,在其笔下,所创造的是一种超越一般国学大师的文化立场与狭隘学术视野的现代文化语境,这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一个20世纪的学术奇观.  相似文献   

13.
国粹与国学——评章太炎的学术思想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桃坊 《云梦学刊》2009,30(1):14-20
中国近世的革命家和学者章太炎是国粹学派的重要人物,又是第一位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学大师。他是从固有的学术观念来保存国粹,提倡国学的。他以为国学的内容即是儒术和读经,治国学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小学而研究经学。他所理解的经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古文经学派的经学,其治学目的和途径是遵循古文经学派的道路。由于受国粹派保守思想的影响和古文经学派门户之见的局限,章太炎在有关国学论著里表现出复古的倾向.他不是以求真的态度来对待新资料和新学科的,由于好奇和恶新使其治国学的道路陷于困境与歧途,为我们现在研究国学留下深刻的教训,  相似文献   

14.
文坛又殒落了一颗耀眼的巨星。像诸多青少年崇拜影星球星崇拜得死去活来一样,作为一个嗜书如命的爱书人,我心中的偶像应该是年近百岁的国学大师张中行老人。这并不是张中行老人今天仙逝了,我来借机附庸风雅,而确实说的是内心的话。  相似文献   

15.
文坛又殒落了一颗耀眼的巨星,像诸多青少年崇拜影星球星崇拜得死去活来一样,作为一个嗜书如命的爱书人,我心中的偶像应该是年近百岁的国学大师张中行老人,这并不是张中行老人今天仙逝了,我来借机附庸风雅,而确实说的是内心的话。  相似文献   

16.
文坛又殒落了一颗耀眼的巨星.像诸多青少年崇拜影星球星崇拜得死去活来一样,作为一个嗜书如命的爱书人,我心中的偶像应该是年近百岁的国学大师张中行老人.这并不是张中行老人今天仙逝了,我来借机附庸风雅,而确实说的是内心的话.  相似文献   

17.
由我校人文学院院长林家骊教授选编的《国学丛考》,近日喜获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工作委员会颁发的“华东地区大学出版社第八届优秀教材学术专著一等奖”。《国学丛考》选编了国学大师、林家骊教授的导师姜亮夫先生的最具代表性论文28篇,涵盖文学、敦煌学、古史学、古汉语四个学科,由林家骊教授带领他的博士生精心校对每一条材料,历时一年半而成,全书共64万字,2008年12月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2012,(11):252+294
1925年,清华学校成立国学研究院,邀请国学大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四位先生为导师,以指导专题研究并共同治院,又先后延聘李济、马衡、赵万里、丁文江、林志钧等著名学者为讲师以讲授专门学科。在短短四年时间里,共计招收七十余位学子,培养出五十余位在现当代国学研究领域取得相当成就的学者,其教育成绩堪称一时之"神话"。为了打造高端学术平台,承继老清华国学院的优良学统和辉煌历史,2009年11月,清华大学决定恢复成立国学研究院,建立起直属学校的跨学科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19.
《四川社科界》2006,(9):45-46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我国先后出现两次“文化热”。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文化热,是以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为号召的,有较深厚的群众基础,声势较大。这次文化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学热”。有些人对此情有独钟,无限地拔高,到本世纪初,国学热更热得有点“水平”。例如创办宣传国学的报刊,评选国学大师,开设国学专题讲座,尽管听课费定得很高,报名听讲者仍趋之若鹜。这么多人热衷于国学,到底反映出一种什么样的社会思潮,这是值得世人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20.
黄侃先生既是一位国学大师,也是一名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本文通过回顾黄侃先生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展示了一位早期革命学者忧国忧民、勇于献身、追求真理、刚正不阿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