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很高兴能代表主办方参加"祖国为你办婚礼"活动发布会。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是由民政部登记注册、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国家级公募基金会。我们支持公益事业,弘扬中国文化艺术,努力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做出贡献。"牵手圆梦"公益基金隶属我们基金会,将为"祖国为你  相似文献   

2.
王舫 《民族学刊》2021,12(5):24-35, 109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中华各民族命运与共而形成的。中国在战“疫”中实现了中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与升华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特有的民族精神,它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基础,蕴含着中国国家建构的价值指向,是验证中国国家治理水平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文章通过中缅边境战“疫”叙事,即境内外中华儿女对祖国边境疫情防控网格治理现代化的认知,强调在后疫情时代,各民族同胞要坚守为民、团结、奉献、奋斗及天下等战“疫”精神,增强“五个认同”,确保战“疫”的伟大胜利,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而承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3.
刘海军  曹洪滔 《民族学刊》2022,13(9):23-32, 155
新时代推动民族地区祖国观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抓手,是强化国家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凝聚发展共识的重要方略,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想基础、助力中华民族复兴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民族地区丰厚的历史底蕴、文化资源以及全方位发展成就为强化民族地区祖国观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素材。新时代以祖国观教育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遵循“理论导引——资源利用——合力培育——实践转化”的内在逻辑。要坚定习近平民族观的理论指导,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导引;推动祖国观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营造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生态;充分发挥祖国观教育各主体作用,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协同合力;推动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的教育转化,提升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4.
第一个是学校教育问题 在我国56个民族中,汉族办学校最早,教育也最发达。常说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的是汉族文化。相传五帝时已设有大学,名叫“成均”。舜时设有“上庠”、“下庠’,即大学、小学之分,大学老师称“国老”,小学老师叫“庶老”。夏改庠为序,商除庠、序,还设有“瞽宗”,以学礼乐。西周设立国学、乡学。国学由大乐正总共事,下设小乐正、大  相似文献   

5.
处理好民族关系,做好民族工作,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从云南省的民族工作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三条基本经验: 一、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讲各民族的团结,祖国的统一、社会的稳定。“团结、统一、稳定”这三面旗帜要高举,要在群众中理直气壮地讲,反复地讲。最近,江总书记指出,要在各族人民中反复地讲“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讲“中华民族大团结万岁”。这是对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最明确的指示。总结云南省的经验,我认为,处理好民族关系,除了要做好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外,实质的问题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促进各民族共同  相似文献   

6.
我们正处在世纪之交的重要历史时期,我区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将如何迈向21世纪呢?《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纲要》还指出:“基,O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大力加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Df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雄健步伐,改革主旋律在民族教育领域奏响,国家加大了对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我国的民族教育在改革中快速发展。高奏改革主旋律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纲要”实施意见》的出台,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和前景催人奋进。新时代赋予民族教育新的使命,民族教育揭开了改革的新篇章。 确立和巩固办学体制,“双基”成为教育工作的亮点。基础教育是教育事 业的基石,发展基础教育成为民族教育事业的重中之重。 民族地区在抓好“普九”的同时,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8.
章程第十三条中增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这一条相应地修改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宣传和协助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反映少数民族的意见和要求,为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增进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和维护祖国的统一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9.
西藏人民同祖国各族人民首先是汉族人民的友好往来,很早以前就已开始。这种往来自唐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除了经济文化交流外,政治上也建立于亲密关系。 元朝把西藏作为中央朝廷的一个行政区域,并设立了专管西藏事务并可在必要时设立“分院”的宣政院,既管宗教也管军政事务,有权任命高级僧俗官员。元朝先后设立  相似文献   

10.
中央民族歌舞团在党的民族政策与文艺方针光辉照耀下,自1952年9月1日建团以来,至今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光荣而艰巨的路程。这个由多民族组成,从事多民族文艺事业的艺术团体,从她刚刚诞生时起,就肩负着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各族人民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沿着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指引的方向,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在各族人民火热的斗争生活中与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海洋里体验生活、锤炼自己,参加民主建政工作,与当地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交朋友,打成一片,拜民间艺人为师,收集民间歌舞艺术,并在“学好、  相似文献   

11.
关注中国西部内陆小林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简称JICA)是日本政府为援助发展中国家而设立的“特殊法人”,由日本外务省直接领导。该组织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的援助,所需经费由日本政府下拨。几年前,随着中日友好关系和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12.
骨肉情深     
靳结识的伙伴在欢乐有力的铜管乐“社会主义好”的伴送下,由北京开往包头的“107”次客车缓缓地开动了。灯火辉煌的北京站连同月台上挥手告别的亲友,渐渐地消失在车窗外苍茫的夜色里。新夫凝视着车窗,想透过苍茫的夜幕,再多看一看首都。天安门、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革命博物馆……,两天来,他怀着无限兴奋激动的心情瞻仰过的这些伟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级示范幼儿园―――来凤县民族幼儿园,位于武陵山区中部酉水之滨、翔凤山麓,是来凤县唯一一所由教育局直管的公办幼儿园。全园拥有教职员工156人,现有教学班级36个,在园幼儿1206名。多年来,该幼儿园紧密围绕民族文化教育开展了一系列教学研究实践,坚持以民族文化传承为重点、以幼儿园文化建设为依托,将民族文化融入日常保教工作中,做到艺术、游戏特色教育与民族文化传承双翼齐飞,有力促进了幼儿园持续健康发展,先后被省、州、县级教育系统表彰为“先进单位”“县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场所”“州、县级文明单位”“州、县级巾帼示范岗”和“县民族团结示范单位”。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特点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灿烂,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有众多的民族,各民族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生息、繁衍、奋斗、创造。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习惯上被称为“少数民族”。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模式,中国采用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形式。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发展、文化特点、民族关系、民族分布等具体情况作出的选择。这是各族人民的共同选…  相似文献   

15.
刘薇 《民族论坛》2022,(1):68-74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在各种文化样式中有着多样的艺术表现。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往往会把多民族同源母题作为展现民族关系的创作元素。同源母题神话通过“同”与“异”的叙述,包含了各民族对“他族”的认可,也包含了对“自我”在多民族关系中的定位,同时强调各民族“和而不同”,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各民族关系,以及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活意愿,是建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基石。深入挖掘同源神话中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有利于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6.
云南回民,僻处祖国边陲,虽经六七百年的光辉历史,但深受封建主义压迫,各方面发展较慢。再经清丙辰之惨祸,回民人口濒临绝境,房舍农田被官绅霸占,穆斯林流离颠沛,横遭歧视,过着悲惨生活。民国元年(1912)建立“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的中华民国”,在“临时约法”上规定,人民有信教自由、言论自由,结社集会自由。孙中山说:“……三民主义首在解放国内之民族一律平等,回族在中国历史所受压迫最甚,痛苦最多……。”云南广大回民,在革命潮流的驱动下,要求增强民族团结,而发展经济,振兴文化,也就成为回族社会普遍关注的大事。爰于清末一些回族元老、回族爱国军将、高级知识分子及部分造诣较深的伊斯兰教长之灼见,按照“留东清真教育会” (光绪三十二年即1907年在日本江户川亭成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历史上中原与西北部少数民族之间的“茶马贸易”形式,“茶马互市”促进了内地和西部地区经济上的交往和繁荣,密切了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几千年前,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川西高原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完全用人、马的脚力踩出来的,用无数血肉之躯铺就的古道———茶马古道。藏汉民族就通过这条古道不断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联系与往来,增进民族间的团结与友谊,这促进了沿途的经济、文化、艺术、宗教、民俗等各方面的繁荣与发展。本文将重点探究藏汉经济交流的这种主要形式——“茶马贸易”的历史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8.
荷兰籍“国际法专家”范普拉赫于1987年出版了他的专著《西藏的地位》一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引经据典”,对我国西藏问题横加指责。但是细细读来,却每每有“似曾相识”之感,原来不过是重弹一些帝国主义和分裂主义分子的“老调”而已。国内已有不少专家对他进行了批驳。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四十周年。因此,我想就西藏和谈问题与这位“专家”探讨一番。(一)十三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正式纳入祖国版图。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地方施政,行使主权,派官驻兵,清点户口,设立驿站,划分十三万户……;明代中央政府则实行“多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民族振兴、国家强盛的百年大计。为了这个百年大计,许多人殚精竭虑,许多人奔走操劳。法制则为之提供一种特别服务,它把教育对于社会、国家机关、公民个人的要求变成行为规则,并要求人们普遍地加以遵守。民族教育方面的立法,是新中国民族法制园地最早开放的花朵之一。1950年政务院便颁布了《筹办中央民族学院方案》等行政性法规,其后陆续制定了一批法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更是明确提出了“加强民族教育立法工作”,出现了以法制手段推动教育发展的可喜局面。若干原则民族法制就民族教育的发展设立了若干原则,主要有: ——各民族公民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儿童不分民族、性别,  相似文献   

20.
朱为鸿  胡炳仙  胡绮轩 《民族学刊》2021,12(7):30-38, 105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从实际出发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高级人才而设立的高等教育特色形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预科教育在改革中前行,在发展中改革,经历了初步发展、停滞发展、自主发展、多元发展等四个阶段,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教育体系。创新了集中办学、以预为主的广西模式,分散办学、“预本衔接”的内蒙古模式,以补为主、重视语言的新疆模式。民族预科教育形成了可资借鉴的中国经验,多元化培养模式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成为造就少数民族高级人才的金色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