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西门庆这一反面人物形象内涵的复杂性及其意义进行了探讨,认为《金瓶梅》塑造的西门庆人物形象既具有赤裸裸的狠毒、贪婪、鄙俗、纵欲无情的主导性倾向,也兼有仗义疏财、儒雅情态、不乏真情实爱的次要成份;同时强调,客观、辩证地肯定西门庆身上的某些作为人的正面因素,非但不会冲淡西门庆这一反面角色的本质属性,相反,更能有助干我们认识《金瓶梅》深刻复杂的思想底蕴和对现实主义小说艺术的开创性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明代史实与《金瓶梅》作比较,认为西门庆人物的塑造是对明武宗朱厚照的影射。文章以荒唐、荒淫、好乐、喜商、崇佛以及太监得势、贿赂盛行,对比西门庆与明武宗的相似之处。通过考证、比较研究,认为《金瓶梅》写出了亡国之鉴,以西门家庭的没落,武宗王朝的衰亡,表现出世纪末最荒唐的一个堕落的社会景象。  相似文献   

3.
《金瓶梅》是历代禁毁小说,所以在“四大奇书”中,这部小说的研究是最不充分的。在人物研究方面,视线多集中在以西门庆为圆心的几个主要人物身上,本文从小人物秋菊对塑造主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和秋菊在全文结构上的意义两方面,探讨了秋菊在《金瓶梅》中的作用。在世情小说双峰——《金瓶梅)和《红楼梦》中,秋菊和傻大姐其实是小说家匠心独运的人物。这一类带有痴傻性质的人物在“中国古代小说人物类型表”中值得添上一笔。  相似文献   

4.
我们肯定了《金瓶梅》,却忽略了西门庆。《金瓶梅》成功塑造的人物不仅是众位女子和各种帮闲人物,还有小说中最主要的男性主人公——西门庆。西门庆虽然外在行为横行霸道,但内心却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在与女性的交往中,时时流露脉脉真情。在肉欲的沉沦中他期待真诚的感情,更看重情感并非钱财。他把妻妾们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履行自己作为丈夫的职责——给予她们情感的温暖、性的满足以及财物的支持。西门庆血肉丰满的男性形象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可以相媲美。  相似文献   

5.
分歧的由来 怎样概括《金瓶梅》的主题思想和美学价值,主要取决于对西门庆形象的认识和评价。 在《金瓶梅》研究界长期盛行的“暴露封建黑暗”说,其支柱便是认为西门庆是“官僚、恶霸,富商三位一体的封建势力的代表人物”,或曰“他是当时地主、商人、官僚(兼豪绅)三者合为一体的家伙。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中坚人物,同时也是封建社会的基层柱石。”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金瓶梅》主要人物的深入剖析,从而揭示了《金瓶梅》人物的鲜明而各具特色的形象。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崭新的,其性格的美丑善恶也是多元化的。由表层形象到深层意识多方面的开掘,塑造出了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使古典小说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7.
潘金莲是《金瓶梅》中仅次于西门庆的人物,但在典型化的程度上却超过了西门庆。她是一个非常自私的人物,追求床第之欢,成了她生活的中心内容,落得一个淫妇之名。 流览《金瓶梅》,总观潘金莲的一生,追求幽欢似乎是她人生的唯一目标。而稍细心体察,就会发现她多所贪求。作为一个富商的宠妾,她和西门庆的其他妻妾一样,要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因为除此以外,也实无另外的寄托。在这方面,西门庆的家庭是应有尽有的,花天酒地,本无不足之处。然而,潘金莲常常向西门庆提出特别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西门庆为主角的《金瓶梅》,书中用百分之七八十的篇幅写了他与众多人的鬼混;又写到了近三十个人物的死亡,而占死掉总数百分之九十的人物的死因,也与性事有着或直接或间接的关联。这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样一部以"性"为其主体内容和题材特征之小说的定性问题。《金瓶梅》到底是一部什么性质的小说?这本是一个基础性的问题,而往往,基础性的问题却并不是简单和易于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水浒传>、<金瓶梅>的西门庆形象比较,认为在<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形象体现了作者对时代生活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人类生命欲望的关注、思考.西门庆形象的衍变代表着一种新的认识角度,扩大了传统小说的表现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新论陈经济——《金瓶梅》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经济是《金瓶梅》中惟一的一个具有一定程度民主性的人物形象。他比西门庆还要复杂、曲折、丰满、新奇。陈经济与潘金莲等女性之交情、交性 ,迥别于西门庆 ,前者清美 ,后者浊丑 ;前者平等 ,后者仗势 ;前者心心相印 ,后者以金钱或小恩小惠  相似文献   

11.
宋惠莲与西门庆偷情是《金瓶梅词话》的重要内容,他们之间的故事引发了很多矛盾冲突,结果是宋惠莲的丈夫来旺被陷害,宋惠莲羞愤自杀。其自杀的主要原因,一是她的个性使然,二是西门庆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宋惠莲自杀的元凶是西门庆,潘金莲则是最大的帮凶。  相似文献   

12.
<正>《金瓶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的标志,在艺术上有许多新的特点,尤其是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与明代的历史演义小说、英雄传奇小说、神话小说相比,有不少新的突破。本文拟就它在这方面的成就做些初步探讨。 为了方便探讨《金瓶梅》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特征,这里先谈一下它的故事梗概。《金瓶梅》是以《水浒传》第二十三回、二十四回中所写的西门庆为其中心人物,全书写了他一家暴发和衰落的故事。西门庆是清河县一个破落户财主,家里开了个生药铺,还开了个典当铺,又放着高利贷。他在县衙管些公事,又交通官吏,包揽讼事,所以满县的人都怕他。他在市井中又与一些帮闲抹嘴不守本分的人结为兄弟,他在家里养着一妻四妾,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他又是一个金钱狂,总是不择手段地搞钱。小说中写到寡妇孟玉楼很有钱,他就把她娶过来作妾,目的是为了霸占她的财产。他的兄弟中有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移植《水浒传》里集中写武松的那一段故事,然后把西门庆和潘金莲的故事敷衍铺张开来。但是,由于该书不再是以武松为主角,也无意表现其英雄本色,所以,在情节安排上,大量压缩、删减原书中武松的英雄事迹,有意淡化他在读者心目中的高大光辉形象;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就有了看似细微实为重大的改变,即明显地对武松加以"矮化"。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杰作。它由西门庆一家而写及了天下国家,集中暴露了我国明代中后期黑暗、腐朽现实的诸多方面,写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必然没落。它突出的特点是写出了“丑”,“‘丑’占据了小说中主人公和大多数人物的位置,整部小说以暴露‘丑’作为自己的主要内容”(叶朗《中国小说美学》)。不仅写出了丑的方方面面,诸如帝王之丑、权臣之丑、阉竖之丑、官场之丑、世情之丑、家庭之丑、而且写出了下丑与上丑的关系,揭示了与《水浒传》一致的主题——“乱自上作”。  相似文献   

15.
陈敬济人物形象浅析刘文学,赵冰瑞《金瓶梅》作者殚精竭虑的塑造了西门庆这一商人、恶霸、淫棍形象,其典型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划时代的、富有新意的.他虽然是“男一号”,但并没有贯穿全书(他在79回即暴卒),他与“金、瓶、梅”三“女性”的风流孳债未竟(除李瓶儿病...  相似文献   

16.
一、明人所提供的基本命题 《河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所发表的拙作《论西门庆的原型》分析了西门庆的原型是胡宗宪,虽尚未涉及徐渭,却为徐渭作《金瓶梅》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中有关西门庆与帮闲交往的描写占据了相当篇幅,以其步入官场为界,双方的交往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尤其是他后期的养闲之举颇为引人瞩目。西门庆养闲既包含着小人得志、自我炫耀的因素,也有物色人选帮忙应付日常事务的考量,还体现了在其融入官僚阶层的艰难进程中,缓释自身心理压力的诉求。通过对双方关系的考察及西门庆养闲内在原因的深入探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全面、客观地把握西门庆这一复杂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侯忠义先生从崇祯本《金瓶梅》“评语”的角度论述潘金莲形象,提出“潘金莲对西门庆是有情的”这一观点.然而,我们考察分析崇祯本《金瓶梅》评语对潘金莲形象的点评,却看不出潘金莲有所谓“情”.相反,崇祯本评语中的潘金莲实是一个极其无情的恶人.淫乱、妒忌、狠毒,是她罪恶性格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词话》的言说方式多种多样,"一事多说"即其中的一种。这主要体现在李瓶儿要嫁西门庆和李瓶儿招赘蒋竹山这两件事的言说上。前者经过十四次言说,后者经过四次言说。两件事情的多次言说在李瓶儿、西门庆、潘金莲、吴月娘、叙述者、玳安、冯妈妈之间反复进行。李瓶儿和西门庆及其众妻妾的关系、西门庆和李瓶儿及其众妻妾的关系、西门府众妻妾的关系、人物感情、西门府的稳定与风雨,都在和李瓶儿相关的两个事件的多种言说中得到呈现和揭示。小说关于李瓶儿两个事件的"一事多说"意在表明李瓶儿的重要性。这种看似琐碎平淡的笔法实际上蕴藏着形式创造的千钧之力,小说言说的历史高度也因此得到确立。  相似文献   

20.
在(金瓶梅)人物画廊中,李瓶儿无疑是塑造的最成功者之一。然而,不少评论者却对其微词颇多,认为她“水性杨花”,“比潘金莲有过之无不及,也是一个淫妇”。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一个性格前后矛盾的人物:在嫁给西门庆以前,她是一个淫荡无耻、凶悍狠毒的泼妇,可是到了西门庆家里以后,却突然之间变成一个善良懦弱、逆来顺受的女人了。书中对于这种性格突变没有写出它的发展轨迹和提供内在根据,因而是不可信的。”初读(金瓶梅),李瓶儿的形象确会给人以前后矛盾,甚至给人以“性格前后判若两人”的感党。我们认为,其形象之所以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