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经济波动和货币供应量波动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物价波动的研究一直都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而诸多研究都是从单因素分析物价波动问题.文章运用LA-VAR模型的Gramger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分析我国经济波动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物价波动的影响.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波动和货币供应量波动都能引起物价的波动,其中在短期和中期内,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较大,而在长期中,经济波动对物价波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
现代货币主义以对抗凯恩斯主义的面目出现,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理论基础,以反对国家干预经济为其政策主张的基调,以“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为主要内容。其基本含意是:第一,货币最重要,货币的推动力是说明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化的最主要因素;第二,货币存量的变动是货币推动力最可靠的测量标准;第三,货币当局的行为支配着经济周期中货币存量的变动,因而货币当局应通过对货币存量的控制来调节通货膨胀和经济萧条或经济增长的变动,以稳定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3.
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永久性、暂时性成分变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永久性、暂时性成分变动关系,文章构建了一个二元未见成分分解UC模型,给出了其状态空间表达形式及基于修正卡尔曼滤波的极大似然估计理论.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的转换方程之间随机扰动项存在个体及交叉的序列相关性,体现了模型的理论设计特征;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的永久性成分满足Ⅰ(1)过程,长期中存在协整关系,短期中实现了误差修正机制;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的暂时性成分满足Ⅰ(0)过程,但货币供应量与物价的暂时性成分之间并不存在相互的Granger因果关系,这些新的探索性结论为货币供应量是否能够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4.
货币供应量是否仍然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要看其是否可控,也要看其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本文采用1994-2004年的季度数据,分别对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增强,货币供给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有一两年时滞,近期内仍适合作为中介目标,但政策操作需要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对物价和产出有明显影响,特别是对物价的影响更为显著;近年来货币供应量虽然在一定的程度偏离目标增长率,但其相对偏差还是比较小的,低于被公认为最为成功地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德国和瑞士.考虑到一些意外冲击,这种程度的偏离也是应该允许的.  相似文献   

6.
物价问题成为当前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研究物价指数与货币供给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为衡量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依据,并有效地控制物价及通货膨胀。通过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来分析物价指数与货币供给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货币供给量的增长与物价指数的上升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物价指数不仅与当期的货币供给量有关系,还与前期的货币供给有关,而且物价指数对货币供给也有一定的反作用。  相似文献   

7.
这书是国家统计局贸易物价统计司为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扩大统计服务范围而整理编辑的。《中国贸易物价统计资料》主要内容如下:一、国内商业,社会商品购买力的来源和分配,居民货币收支平衡表,农民的生产性货币收支平衡表;主要消费品的消费总量和平均每人的  相似文献   

8.
钱宁 《江苏统计》2002,(9):1-1,4-5
当前经济形势发展良好,但物价依然走低。本文析其原因,指出缘于货币因素及非货币因素的作用,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劳动报酬上涨对物价变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向量自回归研究了2000年以来劳动报酬、货币供给和物价变动之间的关系,发现劳动报酬上涨并非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同时物价上涨对劳动报酬的拉动作用相对有限,并通过投入产出,静态分析了劳动报酬上涨在短期内对物价变动的量化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劲松 《统计研究》1988,5(5):45-47
1987年,我国城乡市场出现了物价连续大幅度上涨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不致下降,并逐年有所提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货币工资与物价挂钩便是许多同志建议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货币流动性分析——基于单位根与协整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把货币供给的研究定义为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对中国货币需求进行分析推导,通过回归1984-2006年的经验数据,得到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对近20年的中国货币需求和供给的流量和存量加以对比分析,认为近年来持续的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是造成现阶段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应用单位根和协整的实证检验方法,验证了流动性适度的标准,并提出货币供给应当与推动经济增长和保持物价稳定的货币需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2.
李宏明 《统计研究》2003,20(12):39-4
一、问题的提出准确判断通货膨胀 (或紧缩 )的状况 ,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是“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状况” ,一般以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物价指数PPI、GDP平减指数IPD来衡量。这一定义中有一个暗含的论断 :货币购买力的降 (升 )与物价水平的升 (降 )是一致的。但现实经济生活中 ,货币实际购买力降升与物价升降往往并不一致 ,物价虽有上涨但货币实际购买力并未下降的情况基本上是一种常态。如去年 1元 =1公斤面粉或 1份面包焙制服务 ,今年 1元 =…  相似文献   

13.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超过实体经济需要而造成的货币购买力下降,或者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目前,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扬导致CPI上行,从而引发了各界对我国通胀的担忧.分析出现物价持续上涨,通胀预期增强等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大.而稳定物价,减小通胀预期的关键是控制货币供应量.  相似文献   

14.
陈炳才 《统计研究》1989,6(1):15-18
一、货币扩张的根源 在货币主义者看来,通货膨胀的根源在于中央银行发行货币过多,因而制止通货膨胀的根本措施是抽紧银根,控制货币发行。近年来,国内有研究主张用货币交易方程式来考察物价变动,并认为一定时期内的通货膨胀水平是由货币供给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决定的,其意也在于说明货币扩张是通货膨胀的主要根源。 货币扩张真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吗?值得怀疑。通常情况下,货币扩张并不是中央银行的蓄意行为,而是经济体系本身(包括体制)内在冲动所提出要求的结果。因而,尽管通货  相似文献   

15.
我国物价调查的雏形古已有之。从西周《诗经》记载的“抱布贸丝”的物物交换阶段到以“贝”做为“锡我百期”,原始货币虽不能明确标记商品价格,但人们对其充当货币媒介体用所表现的交换价格已有了最  相似文献   

16.
货币基金的形成以货币市场的高度发展为条件,其标志是利率的自由波动与利率机削的建立,货币市场的各子市场、结构和工具已经发展成熟,货币市场已高度国际化.货币市场基金又是推动货币市场走向现代化的主要力量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供应适度区间的统计测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涤龙  陈黎明 《统计研究》2002,19(12):32-3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货币化、货币商品化、资本货币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货币已深入社会各个领域 ,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货币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货币。货币供应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少 ,会引起商品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产品积压 ,流通不畅 ,投资减少 ,经济衰退 :相反 ,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多 ,会导致通货膨胀 ,物价持续上扬 ,货币迅速贬值 ,严重时还会引起人们纷纷挤兑存款 ,抢购商品 ,直至爆发金融危机 ,工厂、银行纷纷倒闭 ,债券、股票等金融商品变成废纸 ,失业人数剧增 ,人们生活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2005年至2010上半年间,我国货币供给速度(尤其M1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货币供给过快对物价产生冲击,而货币政策的相机性使得通货膨胀率成为货币供给的Granger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呈现出发散的“螺旋“关系。基于货币交易方程的实证模型表明,金融危机及之后时期我国经济体存在较高的通胀惯性,并且高速的M1供给显著的抬升了CPI水平,但M2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具有负相关关系。因此,在中长期内保持货币供给的平稳性有助于维持物价水平稳定,而短期内则可以通过降低M1供给,刺激M2货币增加,抑制较高的通货膨胀风险。  相似文献   

19.
张明玖  潘辉 《统计与决策》2020,(17):124-129
文章选取中国1992—2017年2季度的季度数据,借鉴现代货币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利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和VAR、VECM计量经济方法,选取物价变动率(CPI)作为通货膨胀的代理变量,M2增速作为货币供应变动的代理变量,GDP增速作为经济增长变动的代理变量,不仅从长周期全样本层面,也以2008年为界分为两个短周期样本,对通货膨胀、货币供应、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货膨胀从长期看是货币现象,从短期看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20.
IMF实际有效汇率方法论评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汇率(real exchange rate)是指一种货币相对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有效汇率分成名义有效汇率(nomin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和实际有效汇率(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REER),前者是指未考虑价格因素的有效汇率,后者则剔除掉了物价因素.它是衡量一国国际贸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和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