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德里亚对当代消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秘密进行了独特的揭示,即使用价值已经死亡,而取代它的是符号价值的生产逻辑,并且他为这个生产逻辑建构了一个一般的理论模型。鲍德里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反叛和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拒斥正是以此为基础的。如何理解鲍德里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对晚期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合理之处,同时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之上积极回应来自后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反叛和拒斥?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是我们不得不直面的。  相似文献   

2.
拟真时代:鲍德里亚媒介理论的后现代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后现代主义理论的中心人物之一,鲍德里亚以"拟像"、"拟真"和"超真实"等概念描述媒介与技术主导下的后现代社会形态。他将媒介阐释为主要的拟真机器,媒介的拟真不仅渗透到大众日常生活,同时也成为当代资本主义新的社会控制模型。在媒介与技术形成的超真实世界中,作为社会主体的大众被压制、消解而沦落为"沉默的大多数",最终导致了"社会的终结"。鲍德里亚的理论对理解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媒介批判理论、阐述媒介的意识形态功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早期鲍德里亚消费理论基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革命性变化,阐释使用价值的虚假性和符号的巨大社会功能,这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其合理性。在分析早期鲍德里亚早期消费社会学说的基础上,揭示鲍德里亚对马克思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误读。  相似文献   

4.
鲍德里亚通过对消费社会的分析,激进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但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并不就等同于马克思主义。鲍德里亚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汲取理论资源,通过置换概念、变换关系等一系列手段,偏离了马克思主义。这一偏离形成了鲍德里亚独特的批判路径,其中既有直指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批判力度,但也有偏离马克思主义后的逻辑错误和本质误读。重回马克思,不仅要廓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更是要通过反驳鲍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的解读,去强调建设性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评鲍德里亚的"消费社会理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鲍德里亚系统提出了"消费社会"的理论。他企图对唯物史观进行"颠覆"是错误的。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他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辩护士。鲍德里亚不懂得马克思从根本上颠覆了国民经济学和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幻象",从而奠定了生产和劳动对于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不懂得消费与生产的现实辩证关系,片面地离开生产探讨消费的新特征,甚至主张用消费取代生产。消费异化是劳动异化的表现。技术救赎不可能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所依赖的概念,诸如生产、劳动、价值等,在今天已经失去了批判的效力,因为这些概念依旧没能突破西方理性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从而陷入了生产、劳动的意识形态镜像之中.因此,鲍德里亚对劳动力、劳动二重性、劳动与自然、劳动与需要、劳动与自由、生产性劳动与非生产性劳动展开了系统的批判.鲍德里亚误解马克思的根源主要在于:一是缺乏对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存在论内涵的准确把握,二是忽视了马克思劳动理论的批判维度,三是混淆了"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这使他最终在革命路线上走向消极的象征交换理论,即采用"暴死"的方式来抵抗抽象劳动的符号化及其对人的控制.究其根本,是因为鲍德里亚在理论基础上拒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揭示了抽象劳动的形而上学本质以及对人的统治,给出了扬弃这种抽象劳动的科学方案.马克思不仅把劳动理解为改变世界的基础性力量,而且开创了政治经济学批判意义上的劳动价值论,即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会创造出否定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7.
奥康纳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旨:重构生态学意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清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建立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等等。概言之,他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批判反思的维度,强化了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的社会文化色彩,更新了对"自然"观念的再认识。当然,他对"自然"内在价值的认识存有偏颇,对资本主义社会本质的认识不彻底。  相似文献   

8.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它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鉴俄国"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经验,批判地吸收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总结党处理私人资本主义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和发展的。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东方社会理论,丰富了新民主主义理论,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社会历史状况出发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然而,在哈贝马斯眼里,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真正的历史唯物主义。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阶段以后出现了一系列新变化,这些新变化导致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再也不能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必须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用交往行动理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使之成为一种社会进化论。但在重建过程中,他实际上曲解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因此,他并没有真正重建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和鲍德里亚在生产领域之外考察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形成,并强调交往、消费和象征等文化因素的重要作用。哈贝马斯以交往理性为基础试图重建历史唯物主义,而鲍德里亚则设想回归到象征交换主导的原始社会,并以拟像的进程解释历史的发展。哈贝马斯和鲍德里亚都未能充分理解马克思劳动概念的多重涵义,从而在考察历史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物质生产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法国后现代理论大师鲍德里亚用符号学的方法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商品概念,以符号为基点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从符号学的视角分析商品概念,可以看到商品与符号具有相似的逻辑结构,但二者的内涵却存在很大差异。鲍德里亚的社会批判为我们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在后现代哲学的语境中,资本意指一种以二元对立为基本结构的权力体系。基于福柯的系谱学研究,鲍德里亚坚信资本主义最原初的对立即"生/死"的对立,最根本压抑是对死亡的压抑。生死是身体的生死,对死亡的思考总是基于对身体的认知。科学理性从生物学意义上的身体出发,剥夺了死亡的意义。鲍德里亚则相信人是身体性的存在,身体是一种社会关系的事件,而本真的身体间关系就是以权力的可逆性为基本特征的象征交换关系。在象征的层面上,鲍德里亚不仅归还了死亡的意义,消解了生死的二元对立,而且认为死亡是象征交换中最大的筹码,只有死亡才能颠覆资本的权力体系。  相似文献   

13.
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对资本主义单向性的批判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重要特性,即一切以资本和价值功利性为目的,一味压榨索取从自然到人力等一切资源,拒绝给予任何报偿与馈赠。鲍德里亚对单向性的批判是以双向可逆、互惠互报的象征交换为对立点展开的。单向性破坏了象征交换式的天人、人人之间的公平互惠约定,无度剥夺大自然,并通过对劳动、工资和消费的操控,把人完全纳入资本产出系统。  相似文献   

14.
象征交换是鲍德里亚的核心概念,它具有非实在性、互惠性等特征,其诱惑概念也具有上述的特征;鲍德里亚还赋予了诱惑以不同于象征交换的特征,即恶的计谋性和娇柔的女性气质特征。鲍德里亚试图超越男女性别的两极划分时代,走向一种超性别的时代,并以此为基础反对当代女权主义的性别观。在他看来,女权主义所标榜的女权仍深深地受制于男权中心论的对立逻辑。鲍德里亚有关诱惑的恶与娇柔的女性气质的特征构成了其后来技术批判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伍德来说,理解"马克思与正义"关系的关键在于两个前提:马克思持有一种狭义的法权意义上的正义观念,这是内在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为了揭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道德的善"与"非道德的善"之间的区分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由此,他的结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虽然不基于法权的正义,但却基于非道德的善的"积极自由"和"自我实现"。问题在于,他所阐释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排斥价值维度的,他所理解的善的二元划分也是不成立的。然而,历史唯物主义不仅指明了事实与价值之间的历史性统一,而且暗示了一种把正义作为统摄性价值的思想。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以及政治经济学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方法,为我们具体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与正义的内在关系提供了关键线索。  相似文献   

16.
鲍德里亚早期的消费社会理论从消费视角入手,分析了资本主义通过制造和控制需求来消解消费者的主体性,并以消费为特征构建起一个丰盛的符号体系,个体在符号体系中确定其在社会等级中的序列。鲍德里亚的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进行了有力的解释,丰富了社会分层理论,为后现代理论做出较大贡献,但是该理论的局限也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7.
网络社会学建构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网络社会既是一种社会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建构。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它是生产工具进步的产物,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它与现实社会相对应,是网络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前一种理论是描述模式,后一种理论是分析模式。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前者是后者的客观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学术表现。本文以网络社会和现实社会的二分为基础,分析了网络社会的性质和它与现实社会的区别、网络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网络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力图勾画出网络社会学的基本轮廓,意在为后现代社会学的重建做些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奢侈消费正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统治最发达而显著的表现。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理论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力批判。他不仅系统地揭示了奢侈消费在当代资本主义的获利机制,而且成功解蔽了其中的意识形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相比较而言,马克思在面对奢侈消费问题时似乎是失语的,他主要还是从资本主义一般商品消费出发来批判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性的。但马克思仍然为我们提供了面对这一问题的科学方法论。在这一点上,鲍德里亚的符号学方法论应该受到批判。  相似文献   

19.
青年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当中专门提到了历史唯物主义,而他所强调的,恰恰不是作为一种科学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说,那种仅仅被当作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存在的历史唯物主义。卢卡奇明确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功能变化”的命题,其意义在于:历史唯物主义不仅仅是一种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论”,而且更重要的是批判资本主义、通过暴力革命来实现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武器”。  相似文献   

20.
"发展命题"是柯亨为历史唯物主义辩护的前提条件,其本质是技术决定论。但是,由于柯亨是从潜能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而没有将生产力看做是一定社会现实生产过程中正在发挥作用的力量,这就造成"发展命题"既缺乏马克思文本的支撑,也与历史经验不相一致。为了解决"发展命题"的理论基础问题,柯亨不得不求助于抽象的"人性"。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是面向经验的具体分析,因此,企图借助于一般的理论公式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论证,这一做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不能相容。总之,无论是从马克思的文本、历史经验,还是就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都不需要"发展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