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古老的神话,它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思维活动的产物。那么,神话思维的特征是什么呢?本文着眼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神话,试就这一问题加以论述。 少数民族神话思维的神秘性 神话思维的特征之一,是其神秘性。人们一谈到神话,自然想起众多的神象,眼前便展现出绮丽的神秘色彩。原始人在远古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知识极贫乏,对大千世界无所知晓,对宇宙奥秘深感莫测,猛兽的袭击,疾病的传染,以及自然灾害等,无时不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因此,人们面对千奇百怪的自然现象和宇宙万物,便产生一种恐惧感,觉得那些威慑人们的种种现象,在其后面似乎还  相似文献   

2.
鲍俊晓 《理论界》2010,(7):146-148
神话思维曾是人类早期最重要的思维模式,以其形象性和混沌性占据人类早期的信仰,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不可避免陷于衰落。柏拉图在形式上虽然继承了神话思维的某些特征,真正的目的却是要代之以理性的思维模式。神话在柏拉图的对话录里只保留了隐喻与说服的作用,逐渐使神话思维走下了信仰的神坛,分化成为了宗教及文学艺术的源泉。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神话艺术特征的概括和提炼,应从中国神话本身出发,将其置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中,避免既定的理论前见和历史成见.从华夏民族尚象的思维传统和以意象为中心的审美艺术传统的角度看,中国神话在表现形式、意象体系和记述方式等方面具有以神怪形象(神话意象)为核心的基本特点,是意象化的存在方式.中国神话的片段性、非系统性、原始性浓厚及叙事性弱化等特点均与此相关.中国神话这一特征的形成与华夏先民以“象”为核心的思维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盘古是我国著名的创世神话 ,但由于最早的汉文献资料的有关记载始于三国时期 ,因而不少学者认为盘古神话也是舶来品 ,或来自南亚的印度 ,或来自更远的西亚。但事实上 ,盘古创世神话天———地———人的思维模式来自我国古老的八卦思想 ,与我国南方与西南方的少数民族较为朴素的原始思维方式也有重要关系 ,盘古神话是中华文化的八卦思维与南方少数民族原始思维相结合的产物。故盘古创世神话是本土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学术探索》2013,(10):F0002-F0002,F0003
《西南民族节日文化》一书运用民俗学、神话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对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一节日祭祀作了系统的剖析。从纵向上阐述了节日大多起源于祭典的规律,并从横向上梳理了西南民族节日的形态、类型、特点等。在大量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运用了“以民俗文化研究为基础,以神话哲学、文化精神研究为先导”的民族文化研究方法,体现了从神话原型着手探寻民族节日深层内涵的理论特色。还以文化变迁的视角,对民族节日与当代边疆多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转型的关系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神话,是原始先民各种社会意识的统一体,研究原始的审美活动,离不开神话。然而,在漫长而不断运动的原始社会里,神话不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神也不是一个僵死的概念,它是历史的,受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所制约而不断发展变化着,因而蕴含着原始先民在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不同特征的审美观念。如果孤立地、静止地去看待这个问题,就免不了片面化和绝对化。本文试图从云南少数民族神话入手,就神话中神的演变,以及这些演变中表现出来的人类早期审美观念的发展和变化等问题,作一些尝试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神话思维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话思维是指蕴含在神话中的人类关于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现实的把握和认知的方式 ,这种方式不同于文明时代建立在概念基础上的逻辑的思维。本文从理性归纳的角度提出并阐述了神话思维的三个基本的特征 ,即 :主客体的混融与具体映象的特征 ;丰沛的感情与神秘力量的特征 ;象征原则与夸诞形态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昆仑神话是中国古典神话的主体部分,在其被文本化过程之际,正是中国古文明已经成熟之时。虽然限于当时书写条件的困难、国人早熟的哲学思维和神话历史化改造等种种因素,加之神话本身经过历史时间的剥蚀和历史潮水的冲刷,所书写的内容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只言片语的,以及欠完整形态的"碎金片",但从前人学者对先秦至汉晋时期记录神话典籍的连缀萃集仍然能够看出昆仑神话是我国古典神话中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影响最深远的神话体系。举凡在先秦至汉晋时代的原典如史部与子部小说家类典籍、先秦诸子著作与《楚辞》、历代对原典的注疏训释之作,以及道藏及晚出现的笔谈杂记、出土的战国秦汉时期砖石画像、竹简帛书等中,都有或简约或较为完整的文字记载,仍保持有"原生态"的状貌。从中可窥见古代文献书写昆仑神话时,具有思维的原始性、神话意象的层累性及神话人物记忆的排序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人类童年时代生活的追忆 --黎族远古神话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神话的产生 ,以及黎族的开天辟地、人类起源、人神相争等几类神话作品和神话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10.
伏羲日祝说     
伏羲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也是汉族及西南少数民族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他的原型应该是远古时期羌姜部落集团的日祝,在后来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成为华夏各部落集团日祝的代表,并逐步成为华夏文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11.
李晓莉 《齐鲁学刊》2006,(5):151-156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转型造成了少数民族妇女的贫困化趋势。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市场化导致了妇女身体的商品化倾向并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一些进入城市的少数民族妇女为了生存被迫从事卖淫,从而助长了地下性产业的繁荣。性的商品化发展也致使拐卖妇女越境卖淫的犯罪活动在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泛滥开来,并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外国旅行家、传教士、学者,纷纷进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少数民族古朴神奇的宗教文化.新时期国外学者的西南少数民族宗教调查研究,更显示西南少数民族宗教是成果频出的国际显学.本文评述近代以来国外西南少数民族宗教研究,认为外国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值得中国民族宗教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一、中西天人观历史演进中的异同1.东西方在形成人类自我意识的最初阶段,走过一段相似的道路,即都以神话思维的方式开始对人与外部世界之关系的探索。神话时代,人类社会正处于野蛮与文明的交替阶段,这时在人类思维中刚刚产生朦胧的自我意识,尚不可能自觉地审视人类自身和人以外的世界。从人类思维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来看,神话思维正处在思维发展的前理性阶段(Pre—reasonstage)。前理性阶段的思维以具体直观性、直接同一性和边界模糊性为其主要特征。无论是在古希腊神话、古罗马神话,还是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这种思维特点都是相当…  相似文献   

14.
神话时代的思维活动,究竟靠什么来把握世界、理解事物呢?作者认为:神话的思维形式因素主要是运用集体表象或类化意象来进行的。其主要形式特征是:1.以象表意,形象直观的思维形式,它具有不可捉摸的神秘性;2.神话的集体表象是约定俗成的,积淀有相当的社会内容;3.神话的表象和意象,是经过思维主体投射幻化的心意之象。  相似文献   

15.
贵州少数民族审美思维中保留着较多的原始始神话思维的痕迹 ,其审美观念中的实用性价值取向是各民族艰苦生存环境与强烈求存意识的反映。真、善、美既是贵州少数民族追求的最高人格精神 ,也是他们追求的最高价值的美。  相似文献   

16.
诠释学的起源受到两类因素的决定性影响,一是神话,二是科学.神话思维作为人类诞生初期的基本思维模式,以其非概念化和互渗性的特征在西方诠释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早期圣经诠释学把领悟神和上帝的旨意作为自身的基本任务,强调信仰在理解和解释中的必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但伴随着人类理性思维的发展,西方诠释学的发展也经历着一种去神话化和科学化的过程.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开启了科学思维向诠释学渗透的道路,并为诠释学的发展奠定了语文学的根基,文艺复兴时期和宗教改革运动中历史一语文学方法的兴起及其对寓言式解释方法的消解,还有施莱尔马赫一般诠释学对心理学方法的引入,都表明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向诠释学的渗透;而狄尔泰的生命诠释学则通过神意诠释学向精神诠释学的转向,完成了诠释学的去神话化过程,并以把诠释学奠立为精神科学方法论基础的特殊方式,将诠释学整体移入大科学体系之中,实现了诠释学与科学的合流.  相似文献   

17.
民族神话是上古文化的口承性语言系统,其中混融着上古先民的意识、观念形态、生存经验及前理论形态的美学建构。作者在云南民族原始文化混融性的整体意义上,对云南少数民族神话中规范性的伦理意识及其仪式化的操作方式,作出了初步的审美发生学探讨。  相似文献   

18.
心范畴是儒家心性思想的重要概念,以前学者习惯将心范畴放置在逻辑理性的思维中阐述,若尝试将心放在史前的神话思维中进行考察,利用中国文字的图像叙事特征,以及民俗学、考古学、宗教人类学等诸重证据,可以论证心范畴在上古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具有永恒的神圣性。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纠纷解决中规范的制定和适用做了相应的调整,西南少数民族在努力保持固有规范的同时,也积极朝着中央王朝规范靠拢.纠纷解决规范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说明,社会秩序的确立是国家规范和少数民族固有规范共同作用的结果.国家规范在调节少数民族固有规范的机制时有所创新,少数民族固有规范在国家规范的指引下不断完善,对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上古神话是原始文化的综合表现 历来,对中国上古神话的研究,泛指中国汉民族的上古神话,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等人所共知的神话的研究,这是由于汉族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因而这种提法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在五十多个民族济济一堂的当代中国,在中华民族文化精华荟萃的今天,研究中国神话,对国内各少数民族应给予一席之地,同时还应该进行更深入细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