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我国煤炭消费的基本分析,本文运用了协整理论分析了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建立了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得出了煤炭消费和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协整关系,短期具有双向的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了煤炭消费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和对经济产出的贡献,煤炭比重的过大是我国能源效率低的重要原因,煤炭对经济的产出的贡献低于能源对经济的平均产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对实施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该文基于西北五省统计年鉴数据,测算了1992—2011年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的碳排放量,并从近似关系和脱钩关系两个角度刻画了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992—2011年,西北地区碳排放总量及煤炭、石油、天然气引起的碳排放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煤炭消费;西北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碳排放总量的变动趋势近似,能源强度与碳排放强度的变动趋势近似;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指数类型、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弹性指数类型表现基本上一致,且在大部分年份指向弱脱钩状态,未来一定时期内弱脱钩发展趋势可能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3.
通过中国30个省区1997—2012年能源消费数据,依据电(热)碳分摊原则测算出各省区的碳排放量,运用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理论,建立了包含经济增长、碳排放以及外商直接投资在内的联立方程来分析区域 FDI 与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联立方程中每个模型的协整关系是成立的,区域 FDI 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弹性是-0.001,间接弹性是0.146,区域产业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直接弹性是0.032,间接弹性是1.882。研究进一步发现区域 FDI、区域经济增长、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能源强度都是促进区域碳排放的重要因素,并且区域 FDI 和区域碳排放量对区域经济增长呈现出双向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1985—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山东省经济增长、各能源消费量及能源消费总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建立了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研究发现,山东省经济增长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和能源消费总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短期内,山东省的经济增长主要受煤炭和电力消费量波动的影响,而石油(原油)和天然气的作用却不显著,能源消费总量的贡献也由于各能源影响效果的综合叠加而不显著;存在煤炭、天然气和电力消费量到经济增长的单向格兰杰因果关系,而石油和能源消费总量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5.
源约束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为此将耗竭性资源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并运用最优控制方法研究稳态的经济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讨论模型的平衡增长解,并在平衡增长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实现可持续最优增长路径的必要条件,即物质产品消费的跨期替代弹性、人力资本的积累效率与时间贴现率之比应满足一定的动态关系。通过对影响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变量进行比较静态分析和模拟检验发现,消费跨期替代弹性、时间贴现率、人力资本积累效率和物质产品部门的产出弹性会对稳态下的经济增长率和资源消耗速度产生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沿用Forslid and Ottaviano(2003)的自由企业家模型来研究由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流动所形成的城市化以及能源产品消费支出与经济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本文在提出理论假说的基础上,运用协整分析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城市化、能源消费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显示:城市化、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且城市化与能源消费均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促进作用;经济增长也会加快城市化进程,并最终导致能源的大量消耗。因此,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经济增长对城市化进程及能源消费的依赖程度,建立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进程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08年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数据,建立VAR模型,并进行ADF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检验,发现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是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不同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解释不同,煤炭及清洁能源消费解释36~70%经济增长波动,发展低碳能源消费是未来促进经济增长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985-2011年陕西省国内生产总值和能源消费量的比较,发现陕西省能源消费、煤炭消费分别与陕西国内生产总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由此不仅说明了陕西省经济增长不是导致其能源消费、煤炭消费的Granger原因,也说明了单纯依靠降低经济增长来控制能源消费、煤炭消费是行不通的,同时说明了通过增加能源消费来提升经济增长的政策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中国能源消费、CO2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建立包含能源消费、CO2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多变量模型,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基于E-G两步法的协整检验以及基于VAR模型的Granger因果性检验方法,对中国1995-2010年间能源消费、CO2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能源消费、CO2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并且存在从经济增长到CO2排放以及从能源消费到CO2排放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多变量分析框架,将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并列纳入研究体系分析能源消费的动态演变,构造了我国能源消费的可变系数状态空间模型,运用卡尔曼滤波方法对能源消费的收入弹性、产业结构弹性及生产率弹性的趋势变化进行估计。结果显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全要素生产率与能源消费负相关,具有抑制能源消费的作用。从各弹性的长期变动趋势来看,能源的收入弹性有继续小幅提升的可能,产业结构弹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全要素生产率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1.
煤炭是我国的主导能源,经济发展对煤炭存在巨大的依赖性。检测这种依赖性的有效方式是确立一个比较直观的能够反映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依赖程度和变化趋势的参考指标,进而提出建立我国经济—煤炭依赖指数概念的想法,并对该指数的计算原理和方法进行阐述。以1985年为基础年,对近25年来我国经济—煤炭依赖指数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计算分析,可以为我国经济增长与能源需求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  相似文献   

12.
截取山东省1999-2010年的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数据,测算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及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类能源碳排放量,分析山东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通过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弹性进行因子分解,定量分析各因子的脱钩影响力.结果表明,山东省碳排放总量及煤炭、石油、天然气三类能源碳排放量总体呈上涨趋势;多数年份中山东省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处于弱脱钩状态,碳排放受经济增长驱动较弱;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影响因子中,能耗脱钩因子的脱钩影响力总体为正值,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起主导作用,排放脱钩因子影响力较弱.这一结果反映出山东省节能工作已具成效,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但同时也说明山东省总体减排水平较低,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贡献有限.山东省应强化节能减排调控,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倡导和支持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以此为背景阐述能源经济发展现状,分析重点行业发展前景,通过不同情景下的预测分析,探讨经济承压背景下中国能源经济发展的路径与趋势。根据预测结果,经济承压对各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存在普遍影响,尤其是煤炭、黑色金属冶炼和汽车行业的能源消费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将呈下降趋势;在基准情形下,预计到2030年,中国GDP将达到171.97万亿元(2018年不变价水平),能源消费总量约57.09亿吨标准煤,煤炭消费占比将不断下降,清洁能源占比预计达到41.7%。根据预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在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效率和能源合作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根据1978—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支出的有关数据,运用协整理论,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国内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稳定的促进作用,刺激消费特别是占总消费比重较大的居民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因此,我国应转变一直以来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消费率,实现居民消费支出增加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选取1978-2008年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历年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分析方法,在不考虑和考虑结构突变两种情形下分别进行协整检验,分析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能源消耗和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结果说明:经济增长会拉动能源消耗的增长,而节能减排并不会制约经济水平的提升;山东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二者之间的协整关系在1996年发生了结构性突变;能源消耗量的增长率变动除了受经济增长影响之外,还同时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引入结构突变点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及其统计量也有了相当大程度的改善,考虑结构突变的模型较之不考虑结构突变的模型具有更高的样本拟合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全面分析了煤炭消费与国民经济发展关系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近期我国经济对煤炭的依赖程度和煤炭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吨煤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过去20多年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对煤炭的依赖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十一五”期间,我国煤炭生产和主要用煤行业对GDP总量和增量的总贡献率分别为15%和18%左右。  相似文献   

17.
采用1990—2016年样本数据,基于MSIH(2)-VAR(3)模型研究辽宁省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辽宁省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之间的相关性具有明显的区制转换特征,能源效率与经济增长、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均呈U型走势,并且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较为稳定。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发现能源效率、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反应较大并且具有持续性特征。因此,政府应当着眼于能源效率、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长期政策的制定,避免短期行为。在当前阶段,要着重推动能源效率、能源消费的提升,以促进辽宁省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