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绿色农业与其发展对策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绿色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文章在分析绿色农业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绿色农业发展模式的内容,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的对策,即制度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  相似文献   

2.
农业绿色技术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使其具有比工业绿色技术更强的公共品属性。这种公共品属性使得构建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面临着缺乏研发激励、运行管理失效和公共资源投入不足等困境与挑战。基于公共品属性视角构建有效的农业绿色技术创新机制,应通过强化政府的财政激励、优化创新的市场激励、改进专利保护制度等构建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通过建立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引导机制、评审机制、奖励机制、推广机制和创新主体间协同合作机制完善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运行机制;通过加强农业绿色技术创新人才培育、构建技术合作联盟、强化政府财政投入责任、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健全农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新发展阶段,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任务是推动农业农村绿色转型升级,旨在构建农村绿色产业体系,打造乡村绿色和美环境,传承民间优秀绿色文化,构建生态共治格局,突出生态富民效益。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要依循全面性、持续性、共生性和有序性基本原则,妥善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人类与自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探索以绿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制度设置层面应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构建绿色政策体系;具体实践层面应全面准确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创新运用绿色技术,营造绿色生产生活环境。最终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高质高效、农村环境宜居宜业、农民生活富裕富足。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的省际面板数据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实证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技术和能源消耗类型两个角度探究农业绿色发展的提升路径。研究表明:多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农业机械化增长方式并未促进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且因燃油消耗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等加剧环境污染,最终无助于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此,应对农业机械进行绿色转型升级,通过农业绿色机械化技术及绿色农机的使用提高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促进绿色清洁农机研发和量化生产;优化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向绿色农机倾斜,促进机械化秸秆还田、节水灌溉、深施化肥等绿色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运用超效率SBM-GML指数测算了2009~2020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创新人才集聚对该区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创新人才集聚能够直接促进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创新人才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由于经济带内创新人才集聚的省际差异明显,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农业创新人才集聚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大于其直接效应。因此,应强化农业研发支出倾斜力度,因时因地增加农业技术创新岗位;实施柔性人才引进计划,引导农业科技创新人才适度集聚;制定差异化人才吸引政策,优化经济带农业创新人才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6.
突破传统农业发展困境,推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是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数字技术的创新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重要驱动力。在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逻辑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数字资本概念,探讨数字资本通过提升资本禀赋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内在机理。理论分析认为,数字化通过传播教育功能,提高农户的人力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知识效应和学习效应;数字化通过关系纽带功能,提高农户的社会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扩散效应和示范效应;数字化通过信息匹配功能,提高农户的自然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数字化通过金融杠杆功能,提高农户的金融资本水平,为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金融集聚效应和创新效应。综上,数字化能够突破农户资本禀赋不足和信息闭塞的约束,为农户“认知→意愿→行为”的行为逻辑注入新的动力,驱动农户农业绿色低碳转型。  相似文献   

7.
以农业绿色发展内涵为切入点,从提高经济效率、改善环境效率两方面介绍了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工具,并分析了欧美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在资源环境、绿色补贴及资源节约等方面的政策工具应用。提出要加强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完善农业环境法制建设、加快农业绿色补贴政策改革及构建农业资源节约长效机制,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绿色壁垒正日益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障碍,通过制度创新冲破绿色壁垒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壁垒的制度性原因,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跨越绿色壁垒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资源节约、绿色生产、生态保育和绿色供给4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分析了各省市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2—2020年,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绿色生产保持良好势头,生态保育、绿色供给相对较好,资源节约在浙江省发展较快,但却是上海市、江苏省和安徽省农业绿色发展的短板。因此,长三角各省市需要通过补齐农业绿色发展短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引导典型示范等措施来提升农业整体绿色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0—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构建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和绿色经济发展的模型与框架,实证分析农业保险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路径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保险能促进农业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农业保险的政策性降低投保成本,产生福利效应;农业保险的保障性促进农业技术的使用,产生收入效应;农业保险对于农业技术水平较低的地区和东西部地区的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更为显著。据此,提出完善农业保险的保障体系、强化农业保险的影响作用、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和服务等对策,以推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坚持绿色兴农,构建绿色农业产业链是民族山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通过剖析绿色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特点与组织特征,从制度变迁和比较利益增加视角阐述了民族山区绿色农业产业链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从降低交易成本、缓释信息不对称、增强技术供给等方面提出民族山区绿色农业产业链发展对策,以期以绿色发展引领民族山区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2.
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形成了特色农业,然而,滥用化肥农药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基于陕西省和河南省8个县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区域品牌生态系统对特色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区域品牌生态系统建设需要强化自然资源利用、人文环境支持和种群协同成长,三者对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在自然资源利用方面,土地和水资源利用越高效,气温变化和光照强弱掌握越好,越有利于特色农业绿色发展。(3)在人文环境支持方面,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政策支持、技术支持、传播支持和维护支持力度越大,越有利于特色农业绿色发展。(4)在种群协同成长方面,传统小农户生态意识越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越强,合作组织联合生产能力越强,家庭农场示范作用发挥越好,越有利于特色农业绿色发展。因此,各方主体需要协同互动,以实现特色农业生态化和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嫩江流域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SWOT分析工具,以嫩江流域为例,分析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遇和挑战。嫩江流域发展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途径:按经济区域做好产业发展规划;注重产业关联,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核心企业为龙头,带动主导产业的集群化;发挥政府职能,促进嫩江流域绿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开发绿色食品的个案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绿色食品经济效益分析是直接涉及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重大问题 ,也是关系到如何在现实中国国情条件下向生态农业转变的核心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绿色食品产业能带动区域农业、相关产业逐渐成为适应新经济要求的市场化、规模化、深度开发化和渐次高度化 ,使之形成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统一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要依赖于其对环境的适应性及其与其他制度的兼容程度 ,以此判断是否能促进资源和要素的有效配置。作为绿色食品产业微观经济主体的农户和龙头企业 ,其开发绿色食品的经济效益如何 ,直接影响该区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及整个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 ,从而影响到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且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以实现;对于东部地区、金融排斥较弱的区域和非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农地流转程度越高、农户创业活跃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单一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发展过程中,农民合作社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农业生产托管日渐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新趋势,在我国农业生产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改变资本-劳动力的要素投入结构等抑制小农户抛荒,通过提供资金支持等促进小农户规模经营,通过增强小农户绿色生产意识等促进小农户绿色生产,分别对应现代农业的三个方面:高效农业、规模农业、绿色农业,形成一个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理论框架。下一阶段,应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列为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经营模式,深化农业绿色补贴制度改革,推进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进一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快实现“大国小农”下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生态农业作为替代传统农业和现代化常规农业的绿色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设生态农业对于培育高素质的农民、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农业的生态化转型中,农民也将实现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农民的发展特别是农民主体性的增强和发展能力的提高,对生态农业的建设将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的推进须以民众生态素养的提高为前提。目前,大众生态知识相对缺乏,不少人误认为发展生态农业是回归传统农业;提倡绿色消费是鼓励消费绿色;发展低碳经济是限制经济发展等,这些误解严重阻碍了生态文明的推进,有必要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19.
绿色农业概念的经济学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绿色农业是指一种有利于环境保护,有利于农产品数量与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的形态与模式.本文对国内已有绿色农业概念进行了综述,分析众多概念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提出绿色农业并不是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而是社会需求拉动下农业功能逐步优化与高级化的过程,并运用经济学中的恩格尔曲线、帕累托效率及柠檬市场理论对绿色农业的概念进行了推导.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视域中的苏州特色农产品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2—2012年苏州市农业发展的一些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发展苏州特色农产品的一些策略,具体而言:以质量为生命,打造绿色安全特色农产品;以合作为基础,实现适度规模特色农产品经营;以宣传为手段,打响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以特色农产品为卖点,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以加入WTO为契机,积极扩大特色农产品出口。以此使地方特色农产品走上现代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道路,打造优势品牌,实现规模经营、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