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西省陵川县63岁的残疾理发师明旭,身残志坚。10年来,他靠开办理发、按摩店发了财,他致富不忘群众,主动免费带徒,认真、热心传授理发、按摩技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 明旭老师傅是长子县北寨村人。1942年农历7月的一天,年仅9岁的他被祸国殃民的国民党兵在擦枪时走火击中了他的左膝盖,造成了终身残疾。为了生存,明旭25岁时在长子县王庄村拜师学徒,学会了理发技术。后来,他又靠自学学会了按摩技术,并把按摩医术运用到理发的群众身上,受到广大理发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李旦 《社区》2013,(3):23
不少高龄和残疾老人由于行动不便,理发是他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难题。浙江省宁波市红联社区第一党支部书记、现年68岁的赵冬香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组织4个老年姐妹成立了一个公益志愿型的社会组织——"香香爱心理发小组",专门为社区里的老弱病残人群设摊或上门提供免费理发服务。  相似文献   

3.
为父亲理发     
我所在单位的一位同事会理发,因为经常看他给别人理发,时间一长,我也学会理发了。在我工作的三十多年中,同事之间相互理发也是很平常的事。我给不少人剪过头,有的是单位的同事,有的是邻居,可他们不是每次理发都找我,不知是他们不好意思总找我还是觉得我的手艺太一般。只有父亲,我给他剪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社区》2006,(11)
期待更多老人享受免费理发日前,北京市和平街樱花园社区的100余位老年人收到了一份礼物——一张专业发廊的免费理发卡。这些老年人每周二、四下午2时以前,只要持卡到小区内的美发中心,就可享受免费理发服务。理发对一般人而言,不过是平常的生活琐事;但对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却并非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事。不少老人总觉得理发太贵,舍不得花那份钱。有的老人甚至一年才理一次发,平时就算儿女主动出钱为他们去理发,有的老人也因路途远或出行困难而放弃。那些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生活贫困的老人理发就更不要说了。因此,像樱花园社区的小区理发店…  相似文献   

5.
我12岁赴河南拜师理发,至今已有40多年。我在镇上开办理发店期间,自费订阅和购了200多种科技报刊,我最喜欢的《专业户》也在其中。成了人们来此“休闲”的一个好场所。顾客不但理发、洗头来此翻看,一有空就来屋里坐坐,翻看最多的就数《专业户》《农民文摘》《致富快报》等科技杂志报刊。走过20个年头。  相似文献   

6.
2010年7月8日:老街上的剃头杨 杨师傅今年60多岁,理发的营生干了40多年,从20出头开始学徒至今,一直在小镇上,现在新街上的那些开店  相似文献   

7.
莫忘来路     
刘德华初出道时,就得到曾志伟欣赏,而曾志伟并非看上他的演技和歌喉。刘德华看曾志伟头发很长了,就说:"我可以为你理发呢!"于是,刘德华就被曾志伟邀请至家理发。疲倦万分的曾志伟在理发时呼呼大睡,而华仔依然理得细心周到,直到理完后才叫醒曾  相似文献   

8.
幽默放送     
《21世纪》2007,(8):46-47
没把头发全剪掉麦尔斯有时在上班时间去理发馆理发,但这是违反办公室规定的:职员只能利用自己的时间理发。一天,正当麦尔斯理发时,经理碰巧也进来理发,而且就坐在他旁边。"你好,麦尔斯,"经理说。"我看到你在上班时间理发了。""是的,先生。正是这样。"麦尔斯平静地承认了。"可先生,你看,头发是在上班时间长的。""不全都是吧,"经理立刻说,"有一些是在你自己的时间里长的。""对呀,先生,你说得很对。"麦尔斯礼貌地回答说,"但我并没有把头发全都剪掉啊。"  相似文献   

9.
《华人时刊》2007,(3):83-83
南京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青年文明号美发服务队走进社区,免费为社区居民服务,所到之处,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被社区居民称为“和谐使者”。服务队是第一次走进止马营社区,拉起了醒目的免费服务的横幅,来自恒友、阿玲、天韵发型店的年青小伙子们走到居民面前主动邀请。他们的热情服务让居民们赞叹不已。天韵发型的小腾在给一位张老太太理发时,怕老年人着急,边剪边劝,慢慢剪才能剪得好。恒友发型的小彭主动请缨要给84岁的教育工作者杨慧君老人理发,小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韩国理学家李栗谷以"气发理乘"反对李退溪"理发气随",其实在理发、气发的问题上,栗谷的真正思想却与退溪的立场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并不都构成矛盾。在本体的层面栗谷认可"理发而气随之",在作用的层面他赞成"气发而理乘之"。所以在两人表面矛盾的概念和命题形式下(栗谷批评理发气随),实质上的思想却有一致的地方;而两人命题一致的形式下(栗谷赞成气发理乘),却含有对气发的不同理解。因此,退溪、栗谷思想的异同不能简单根据主张气发或理发的说法来判定,需要根据其文本作细致的思想分析。  相似文献   

11.
老伴给我理发,已近30年了。那时家里孩子多,生活拮据,我成天穷忙,不加修饰,头发总是长得很长。有一次,她看我的头发实在太长了,便毛遂自荐要给我理发,谁知这一“理”,竟成了我的专职理发员。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进过理发店的门。当年老伴第一次给我理发时,我一头浓浓的黑发,又粗又硬。30年过去了,如今我的头发变得稀疏、松软。老伴的手和眼,也不再像先前那样灵便。理发时她需要戴上老花镜,时间长了双手还会发抖。尽管老伴用的理发工具不上档次,其手艺也不是高水平的,但每次给我理发时,总是很用心,并来回揣摩,左右端…  相似文献   

12.
我们刚结婚不久,丈夫就买回一把理发剪,提议在家自己理发,既省时间又省钱。他的想法与我一拍即合,我也讨厌任由理发师摆布的窘境。打那时起,我们就在家自学理发技能,互相理发,共同商讨。三十多年过去了,满头的乌发被我们梳理得一点点变灰,一点点变白,修修剪剪中,我们梳通了困惑,剪去了烦恼。记得我第一次理发,是将丈夫的学生头剪成短发平头。他一再叮咛,梳子怎么搁,剪刀怎么摆。我不  相似文献   

13.
周末,到常去的小店理发,清瘦的老板娘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旁边的长条椅上挤满了等待理发的人。正在理发的女人,是小镇人熟知的“贪便宜精”,理完发,她从椅子上站起来,冲镜子照了照,露出满意的笑容,没有给钱转身欲走。  相似文献   

14.
相信年轻的家长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给宝宝理发时,宝宝都会号啕大哭。理发工具稍不留意,便会把宝宝的头皮刮伤。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家长们往往束手无策。有一位漂在北京的河南女孩,从中发现潜在的商机,专门从事替幼儿理发的服务,解决了年轻父母的苦恼的同时,自己三年中也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相似文献   

15.
一个有名的悖论,叫做“理发师的头发谁理?”据说,中古时代有个叫塞维尔的村子里只有一个理发师,他自己约定:只替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于是人们问:理发师的头  相似文献   

16.
近日,在上党老区——山西省壶关县,发生了两则鲜为人知的故事。故事的发生恰似一曲正反变奏曲,耐人寻味,余音不尽。第一则故事的名字叫: 杨小肥“认死理”岁近花甲喜入党 主人公——杨小肥,壶关县常行乡罗掌村人,现年58岁,从事个体理发生意已有40年历史。早在60年代初,25岁的杨小肥就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但在  相似文献   

17.
年轻的父母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当给宝宝理发时,宝宝要么动个不停不配合,要么号啕大哭不乐意。理发师稍不留意,理发工具便会把宝宝的头皮刮伤。面对这种情况,年轻的父母和理发师往往束手无策。  相似文献   

18.
局部免费     
昨天下班回家时,看到路边一家理发店的门上挂着一条红色横幅:好消息,本店有学徒实习,可免费理发,欢迎光临。这对我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因为我刚找到工作不久,囊中羞涩。但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为了省下几元钱就把脑袋交给别人实习,  相似文献   

19.
杨茜  章易 《老友》2006,(12)
周福明,江苏人,1935年生,1953年到1959年在杭州时美理发室工作。1959年12月,毛主席在杭州过生日,他被派给主席理发,随后调到主席身边工作。一直到主席逝世,周福明在毛泽东身边整整工作了17年。他说一生最难忘的两件事,一次是给主席第一次理发,另一次是给主席最后一次理发。毛泽东逝世后,周福明一直精心看护着毛泽东的故居。他说,只要身体还行,就会一直看护下去。  相似文献   

20.
赵红雁 《老友》2009,(3):17-17
60年前,在我出生的那个山区小镇,人们把理发唤做"剃头",理发的地方叫"剃头铺"。有些剃头铺两侧门柱贴有对联:敢问天下头颅几许,且看老夫手段如何。横批:顶上功夫。对小男孩来说,剃一次光头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