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代审美文化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审美文化的界定肖鹰(广东汕头大学中文系)当代市美文化概念的阐述是建构当代审美文化学的一个基础工作。市美文化概念大概出现在80年代,由前苏联学者首先使川。欧美学者似乎不使用这个概念。他们或者用文化概念来描述审美一艺术活动,如丹尼尔·贝尔,或者沿用艺...  相似文献   

2.
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的印象主义,在这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分裂,形成了该艺术运动的前后期。前、后期的印象派艺术直接导致了西方绘画艺术传统的瓦解和现代派艺术的崛起。领会和开掘前后印象派艺术的审美追求及其导致的突进性结果,是理解这一伟大转折时期西方审美文化发展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3.
审美的俗变与世俗的雅化戴生岐在改革开放伊始的80年代初的美学文献中,“审美”通常被理解为纯粹思辩与创造美和艺术的活动,属于“玄之又玄”的绝对之探求,它与世俗毫无干系。在这种观点看来,一株青松,设若让商人揣摩,满眼看到的是黄灿灿的,徒具卖钱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4.
再谈“审美文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再谈“审美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聂振斌(北京100732)什么是“审美文化”?它的涵义不是审美加文化之和。因为就广义而言,审美本身也是文化,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审美加文化仍然是文化,那么审美一词便成了累赘。审美与文化二者不是并列...  相似文献   

5.
禅与唐诗的合流是唐代诗歌重要的审美现象。禅与诗人、与诗的创作和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禅与诗的融汇、渗透拓展了唐诗的审美内容,完善了唐诗的艺术形式,它所展现和表达的艺术精神代表着唐代审美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基本情调,并成为中国古典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伴随国际形势向着利于西方的转变,西德政府围绕统一两德的政治主题,提出了“文化国家”的国家战略,而此时尧斯的接受美学思想大受欢迎,契合了西德“文化国家”战略。尧斯从艺术接受出发,突出艺术受众“期待视野”对建构个人审美愉悦的重要性,“人民性”成为审美的核心。在更深远的方面,尧斯接受美学思想也符合东德国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艺政策和东德民众的审美意识,在东德产生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7.
何以获得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解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以获得先锋——先锋小说的文化解说张法一90年代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先锋文学的丧失先锋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先锋文学的艺术创新和80年代的特定文化氛围来论述先锋性的获得及其时代意义,由此来引导从文化上询问先锋性何以失落和怎样才能重获。二...  相似文献   

8.
本文拟以北京文学为个案考察 2 0世纪 90年代文学与媒介的关系。认为以 2 0世纪 90年代初北京三部电视剧为转折点 ,影视媒介的兴起予以文学以深远影响。这具体表现在 ,文学借影视而复苏、促进艺术潮转向、实现自我重构 ,同时还促成京味文学第四波。这一个案研究证明 ,媒介的变化必然地影响文学在地位、语言形态、审美方式、人物形象、文化类型等方面的全面变化。  相似文献   

9.
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审美文化与艺术生存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滕守尧(北京100732)在当今汹涌澎湃的现代化大潮中,重提审美文化,就是要发展一种足以与“数字化生存方式”抗衡的“艺术化生存方式”。在我国多数人心目中,所谓现代化,主要是以科技的发达和物质的进...  相似文献   

10.
读戴昭铭《文化语言学导论》周光庆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国文化与语言研究领域,兴起了一股文化语言学新潮。几年间,著作纷纷,议论纷纷,颇有一点竞立新说、竞相争鸣的气象。它与“文化热潮”相伴随,激发了许多中青年学者的热情,引起了更多中老年学者的关注。吕...  相似文献   

11.
雅俗互补趣味多元:明代审美文化的特点罗筠筠明代审美文化在文学、艺术、工艺、文化(此处为狭义,包括民俗、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诸方面)乃至哲学、美学思想上均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景观。从一个角度讲,它体现了原来彼此毫无共同之处并且相互排斥的文人士大...  相似文献   

12.
西部升起的“太阳”——论中国西部电影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春耕 《唐都学刊》2003,19(1):80-84
从《人生》、《黄土地》、《老井》到《美丽的大脚》等以反映西部地域文化特征为主的中国西部电影,在它发展过程中,其文化审美视角形成了鲜明的特征:从20世纪的80年代侧重于道德评判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到21世纪初转向对平民情怀的关注,体现了文化重负下的多维融会的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深度;而它向观众展示的浓郁的地方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富于民族特色与乡土气息的西北风土人情的文化长卷,以及复杂的人物性格,富有感染力的综合艺术手法,构成了西部电影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文化产品的趋众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性文化消费和通俗文艺日趋繁荣,中国文化进入第三次转型期(中国文化曾经历过两次转型:一次是汉唐时期,另一次是鸦片战争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目前正在经历第三次转型)。干预现实、追求艺术探索性的严肃文艺受到通俗文艺强有力的冲击,其影响力日渐萎缩,主导地位也逐步丧失。到了90年代,中国大众文化开始全面登堂入室,确立自身的社会地位。文化生产与消费越来越走向市场化与大众化,中国文化呈现出鲜明的趋众性特征。研究这一特征,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世纪之交中国文化的内在规…  相似文献   

14.
当代英国青年小说家作品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英国青年小说家作品特色瞿世镜本文介绍了活跃在80年代英国文坛小说家的美学观点、主要作品和艺术技巧,并对这些具体的文学现象作出理论上的概括,借以探讨英国小说的发展趋势。作者认为,当代英国青年小说家作品的特色,即表现出一种折衷主义的文化倾向与兼收并蓄...  相似文献   

15.
论物质生产领域审美文化的本体──技术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美文化是人类审美活动的经验和所创造价值的积淀,是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并贯穿文化一切领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范畴。不占而喻,审美文化赖以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审美活动,即人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并给自身带来愉悦的精神实践活动。提到审美活动,人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传统的艺术活动,因为它的宗旨就是创造美,直接给人们带来审美愉悦。与之相关,美学史总是研究艺术哲学,对艺术美的规律研究得十分深细。其实,人类的审美活动是以对世界的物质实践掌握为基础的。最初,它同对象一实践改造活动完全交织在一起,后来才逐渐成为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中后期,在纯文学逐渐低落的中国当代文学园地上,悄然绽开了一朵艺术奇葩———旅外文学。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涌现的“出国潮”这一社会现象在文学上的具体反映,是那些远渡重洋、寻求别样人生的炎黄子孙异域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类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以其新、奇、特的异域风情,崭新的视角,赢得了广大读者。所谓旅外文学,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反映文化碰撞中的留学生及打工者等边缘人心态的文学作品。这一概念是由作品所反映的对象与作者身份决定的。旅外文学的出现,填补了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个空白,它所塑造的“边缘人”…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日本外交的若干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赫赤80年代是战后日本外交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要转折时期,在日本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改变了从前那种委身世界潮流的消极等待的日本外交常态,而且积极提出足以影响日本发展方向的外交目标:日本要成为与其...  相似文献   

18.
文章力图将当代的审美大众化运动当作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来考察。通过对明代和清代审美世俗化运动的深入考察,文章揭示了今天正在发生的审美大众化运动与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审美大众化之间的某种内在联系。认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明清之际美学中的世俗化运动其实就是一场审美大众化运动。它是艺术走向大众的一次勇敢而可贵的尝试。当代的审美大众化运动则是历史上的审美大众化的一种继续,一种完成。它的实质是艺术与大众的关系问题。明清之际的审美世俗化运动更多地关注的是艺术走向大众的问题,而当代审美大众化运动则将大众走向艺术的问题和艺术自身提高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9.
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文学中的乡土、市井与西部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 随着80 年代文学创作的繁荣, 一种与传统所谓知识分子使命感与责任感相游离的作家创作个性在作品中逐渐体现出来。此时, 文学的审美精神也愈显多样化。它以文学如何建立现代汉语的审美价值为目标,依托民间风土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境界。作者指出:从表面上看, 这和新的审美风格与现实生活中的作家们的政治追求和社会实践的主流有所偏离,也不必回避其中有些作家以追求“乡土化”或“市井化”风格掩饰其与现实关系的妥协,但从文学史的传统来看,它却是“五四”新文学一直存在着的另一种传统———“文学的启蒙”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日本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企业文化构建问题初探首钢研究与开发公司国经所王海澜一、企业文化:日本企业成功的源泉之一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股管理新潮,它不仅仅限于探讨企业的一种新文化氛围和精神氛围,而且是一种经过更新和重构的自成系统的管理理论。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