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弃疾(1140——1207年)是南宋一位著名爱国词人,其实,他的纸币流通理论,在中国古代货币思想史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影响。 辛弃疾的货币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的《淳熙乙未登对(?)子》中。所谓辛弃疾的货币思想,从现存史料来看,基本上也就是辛弃疾对南宋纸币会子流通问题的看法,兹评述于下。  相似文献   

2.
元朝的钞法     
元朝的钞法徐晓光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使用纸币的国家,早在唐代就出现了具有现代汇票性质的“飞钱”。宋代的“交子”、“会子”,已是比较成熟的纸币,金代承袭宋制继续使用纸币并有所发展,到元代则在宋金的基础上更趋完善,实行纯纸币制度,金银和铜钱都不许流通。这...  相似文献   

3.
<正> 曾巩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自求补外,出任越州通判,后改知齐州军州事.关于曾巩知齐的时间,王焕镳《曾南丰先生年谱》断为熙宁五年,并且连月份也作了推想——正月.王氏《年谱》是人们现在可看到的最详备的曾巩年谱,曾巩熙宁五年知齐之说,经王氏认定,长期以来,似乎便也成了定论.然而这个说法是不准确的,至少,它把曾巩知齐的时间推迟了半年.《元丰类稿》卷七有曾巩七言小诗一首:"去年六月焦原雨,入得东州第一朝.今日看云旧时节,又来农畔所潇潇."诗前有题:"去年久旱,六月十三日入境得雨.今年复旱,得雨亦得六月十三日也."弄清这首诗的作年,与确定曾巩知齐时间很有关系.该诗已明确告诉我们,这是曾巩到齐州一周年后所作的.王氏《年谱》将该诗认作是"熙宁六年的作品,如依此说,曾巩便应是于"去年"(熙宁五年)"六月十三日入境"到齐州的了.这样便  相似文献   

4.
恩格斯于1884年撰写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著作之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问世一百周年了。 国家问题是《起源》的主要内容之一。《起源》关于国家问题的论述,对于我们正确看待社会主义时期的国家,澄清近年来理论界出现的“社会主义异化论”在国家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机器,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文史哲》1962,(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裴文中教授应山东省历史学会、动物学会、解剖学会和地质学会的邀请,于九月七日至十日在济南讲学四日。他作了《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古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和《中国原始社会分期问题》等三个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除了使用贝、帛、金属货币以外,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汉代的白鹿皮币可以视为纸币的滥觞.唐代有“飞钱”,宋代则有“交子”、“会子”,它们都可以说是纸币的前身.真正使用纸币作为全国范围的通货,开始于元代.它还是世界最早的纸币,而且通过元王朝的国际交往,影响也遍及世界,其历史意义是极为深远的.1元代发行纸币,大致可分三个阶段:从元世祖忽必烈掌握政权的最初二十年内(公元1260年—1280年),这是纸币发行的初期,这时币值是稳定的,流通状况是良好的,这算是第一阶段;从元世祖末年,约自至元十八至至正十年(公元1280年—1350年),大量发行了至元钞和至大银钞,纸币从稳定转入了逐步贬值的第二阶段;从至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它不仅是我们研究家庭、私有制、阶级社会和国家起源问题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也是研究民族起源理论的指南。关于它在研究民族理论问题中的重大指导意义,周恩来同志曾经言简意赅地指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部民族学著作。”由此可知,《起源》是每一个民族理论工作者的必读本。下面谈谈我在学习《起源》中对有关民族理论基本思想的一些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8.
全国苏轼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8日至13日在湖北黄冈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八十多位苏轼研究者参加了讨论会。会上收到论文九十四篇。主要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苏词的风格和苏轼“以诗为词”关于苏词的艺术风格,会上有三种意见。一种认为苏词的风格主要还是豪放,他们不同意下述观点:苏轼早期的词还是婉约风格,后来形成豪放风格,其间存在着一个由婉约向豪放的转变过程。他们指出,苏轼在青年时代奋力向上,期于建功立业,对都市生活习染不深,还未掌握词这一艺术形式。他在中年受到打击外任杭州之后,才着手学习填词。苏轼作词的最初两年——熙宁五年和六年的尝试之作(《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和《行香子·过七里濑》),就不是婉约词,而是豪放词。熙宁八年他在密州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这已经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一个世纪以来,随着《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研究的深入,已出现一门“《起源》学”。坚持和发展《起源》的基本理论及其学术成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文章着重叙述恩格斯写《起源》以前对原始社会史的创造性研究,以及为准备第四版对《起源》进行精心修改和补充的情况,论证了恩格斯独立完成《起源》并非偶然,而是有着长期研究的坚实基础。同时,也是为了击退资产阶级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一科学理论的进攻。文章还结合当今有关学科的新成就,对《起源》中的原始社会分期、级别婚、家长制家庭和父系家族公社等问题作了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以下简称《起源》),最初出版于1884年,今年恰值出版一百周年。恩格斯的《起源》一书,正如列宁称赞的那样,是传播最广的一部著作。在中文书刊中,最早提到《起源》一书某些内容的是《新世纪》,它是由旅居法国的中国无政府主义者创办的刊物。1908年4月25日出版的《新世  相似文献   

11.
纸币流通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揭示的重要经济规律之一。现就纸币流通规律的内涵、作用及其与货币流通规律的关系等问题,谈谈个人学习的体会,并对我国经济理论界存在的分歧意见提出一些看法。关于纸币流通规律内涵问题我国理论界对纸币流通规律内涵的看法,主要有如下三种:第一种看法,以郭大力同志为代表。他认为:“一个为纸币流通所特有的规律,单纯地说就是:纸币的发行,必须在数量上受到限制。这就是说,纸币的发行量,必须限制在没有纸币流通时流通中必要的货币量的范围以内。”其结论是:“纸币流通的规律实质上就  相似文献   

12.
藏族的着桑婚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族的一妻多夫制,是世界学术界久已瞩目的一种婚姻制度。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下称《起源》)一书中也论及此,他指出:西藏地区的一妻多夫制,“关于它起源于群婚这个无疑是不无兴趣的问题,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这是《起源》给后来学者留下的课题中,直接提到中国的唯一的一个问题。本文试图从解放后对藏族婚姻制度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关于苗族的“习惯法”问题》(见《贵州社会科学》1983年第2期,以下称《问题》)文中,就苗族鼓社,议榔的起源和性质问题,谈了初步的看法。认为鼓社、议榔源于苗族的母系氏族时代,本来意义的议榔不是习惯法,更不是法律。李廷贵、酒素同志《答“关于苗族的‘习惯法’问题”》(载《贵州社会科学》1984年第1期,以下称《答文》)一文,对此提出异议。这里,主要就《答文》的不同看法,谈一些认识,就教于李、酒二同志及各位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一宋代四川的交子,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大约只有三千年,而出现纸币的历史还不到一千年。正因为如此,从交子产生以后,人们对其产生原因的研究就不绝于书。但从《文献通考》、《宋朝事实》、《续资治通鉴长编》、《历代制度详说》、《楮币谱》等书,到近代中外研究交子的论著,在言及交子产生的原因时,无不  相似文献   

15.
《前线》1962年第10期、第16期先后发表了吳晗《说道德》和《再说道德》两篇短文。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许启賢在今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发表《关于道德的阶极性与继承性的一些问题》,表示了不同的意见。吳晗又写了《三说道德》(载《光明日报》1963年8月19日)进行答辩。接着,《光明日报》分别发表了李之畦《〈三说道德〉一文提出了什么问题》(载《光明日报》9月21日)、江峰《也谈道德的继承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6、7日),、高仲田《关于道德的批判继承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7日)、汪子嵩《从<水滸传>说道德问题》(载《光明日报》10月25日)等文章。《哲学研究》(1963年第5期)也发表了艾眞的《关于道德问题的几点质疑》一文,与吳晗商榷。现将争论的主要问题及其论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穆纪光在《西北师院学报》一九八五年第三期发表的《关于审美起源的追溯》一文中指出:艺术的出现(旧石器晚期或中期)并不是美的路程的开端。审美现象起源于人类诞生之时,即人类结束了从猿到人的过渡、开始制造工具、开始从事真正的劳动的时候。研究审美起源这个本来属于经验事实的问题,需要考古学和人类  相似文献   

17.
自 1997年 10月 1日起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新刑法 )开始正式施行 ,其中的第 12条对新刑法的溯及力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为正确解决新刑法典施行后有关案件新旧刑法规范的选择适用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于 1997年 9月 2 5日、1998年 1月 13日分别制发了《关于适用刑法时间效力规定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关于适用刑法第十二条几个问题的解释》二个司法解释文件 ,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分别于 1997年 10月 1日、1998年 12月 2日制发了《关于检察工作中具体适用修订刑法第十二条若干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及《关于对跨…  相似文献   

18.
标志着中国和印度尼西亚传统友谊的重修广州天庆观碑的发见,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它不特对于研究公元十一世纪中国与三佛齐的友好往来贸易关系提供了重要资料,而且对于订正《宋史》《三佛齐传》和《注辇传》记载的矛盾,以及为证明《宋会要辑稿》等书关于熙宁十年注辇国王奉贡事的记载不足为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19.
我在《中国社会科学》1983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黄金并没有退出货币的历史舞台》的论文,就黄金与货币的关系问题,与李崇淮同志进行商榷.以后,李崇淮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又发表了《就当前货币形式答谭寿清同志》,同时在《江汉论坛》1984年第7期上,发表了《联系实际研究和运用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一文,提出了一些意见.其中,我认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三个:1.纸币能否直接代表商品价值?2.马克思关于信用货币理论的内容是什么?信用货币能不能摆脱"货币由一种特殊商品来充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1992年4月30日,法国人种学教授G·哈维斯乔尔达尼应邀到云南省博物馆作关于欧美人类学起源与方法的学术报告。该教授长期在法国科学院普罗旺斯大学地中海比较人种学研究所任教并从事科研工作,著有《科西嘉牧羊人——尼奥卢村社共同体》一书。 G·哈维斯乔尔达尼教授在其关于《欧美人类学起源与方法》的学术报告中提出,人类学作为人文科学中的自然科学于19世纪在欧美兴起绝非偶然,与下列三大历史因素密切相关:一、美洲大陆的发现与非欧洲式古代社会类型的存在,动摇了西方是人类历史中心的观点,促使启蒙时代的哲学家们对人类的起源、存在、发展及其在自然史中的地位重新进行思索,从而为人类学的产生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