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崔银河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与弗洛伊德学说崔银河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对人深层意识的探索,拓展了心理分析小说的表现内容与技巧;描写人物无意识激情和隐蔽的性心理,又构成了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显著特征。同时也直接影响到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创作。十九世纪末至二十... 相似文献
2.
李新平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5):70-71
施蛰存是新感觉派中极有特色的作家,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审美特征。小说在表现都市人的生存困境时,注重捕捉独特的人生感受,在丑陋的现实中寻找温情,用心理分析的手法解读人性,并追求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推进小说现代化进程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施蛰存的东方“心理分析”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淑娴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9,(1)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的主将施蛰存,以异于当时大多数作家的文化视野,特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自己的创作之中,从而营造了一个独立自由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施蛰存基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小说创作,表现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将人物的心理过程展现得细腻曲折而富有层次,对人的无意识领域的把握和分析堪称独步,是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5.
贺如文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围绕爱欲与文明的冲突这一基本主题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入的挖掘,其中尤以对人物变态性心理的展现取胜,其充满张力的反讽文本在情节上具有超越现实经验的传奇性,并以大量幻觉和“黑暗”、“死亡”等现代意象的综合营造来凸显现实的虚假与荒诞,展露出奇诡、神秘等现代小说美学新质,获得了不同凡响的现代审美效果,体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与世界文学交流接轨的直接成果. 相似文献
6.
余凤高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1,(1)
施蛰存可算是中国现代作家中的一位天才。早期,他创作小说,他在小说中应用“心理分析”的方法,在中国现代作家中是最为成功的。又编辑几种杂志,由他主编的《现代》杂志是三十年代初期最有影响的两大文学期刊之一;他还精通英语、德语,译了施尼茨勒的《妇心三部曲》等外国文学作品。中年,他先后在几所大学教授文学,培养研究生,又译出了苏联、东欧作家的大量作品。晚年,作家移情于古典诗词的创作和研究,和金石文字、古器物铭、鼎彝碑拓的研究考证与辑录工作,均卓有成效。象这样一位文学家,还不是一位天才吗?他的天才的呈现,有如歌德说的,就在于能够“去看去听”,并善于“去区分去选 相似文献
7.
XIAO Tai-yun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8,(1)
施蛰存的某些作品与佛理有着很深的渊源。他的四部以佛教为题材的小说《鸠摩罗什》、《塔的灵应》、《黄心大师》、《宏智法师的出家》烛显出佛教的我执观、轮回观、果报观、忏悔观。 相似文献
8.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在20世纪30年代中西文化碰撞的大潮中,施蛰存是最先接触到西方现代心理学理论的先觉者之一,他有意识地将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运用于自己的小说创作中,展开了小说中千变万化而又扑朔迷离的性心理视域,呈现出此前华语小说未见的风情,他的心理分析小说对20世纪的中国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商景云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2)
施蛰存写心理分析小说,并不想以现代主义来对抗或取代现实主义.他没有盲目地照搬西方现代主义那一套,而是把意识流、潜意识流、象征主义等非现实主义的因素与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相互交融的复合形态,渗透到作品的艺术结构之中.施蛰存写小说,取法中外,融合古今,富有一种可贵的开放意识.他敢于标新立异,别开蹊径,是我国较早的将弗洛伊德学说引进文学作品,作了大胆的尝试.他的心理分析小说,是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融合、渗透的典型,是中国小说艺术的出路. 相似文献
10.
单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5):97-99
施蛰存作为海派小说家的代表,以"心理分析小说"闻名。他的小说不着痕迹地融汇了中西文学传统,并因此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独特地位。本文试从精神内涵、叙事策略及形成原因等几方面对其小说中的现代性因素做一次粗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建飞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24(3):70-73
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小说主要受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其作品与弗氏的人格结构学说互相印证,施蛰存站在人的本我欲望这一独特视角,尤其是从上海都市语境出发,表达了对现代都市人自我的探寻,折射出都市人复杂的人性. 相似文献
12.
施蛰存在建国初期翻译的东欧诸国小说,以行云流水的清新文字,情节生动而温情涌动的故事内容将读者带进艺术世界,这些译作除了渗透出原作者的风格与风采之外,也有着浓郁的施蛰存小说创作的特色——善于以简练笔触勾勒自然风景,以精微眼光打量人物心灵. 相似文献
13.
朱双一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1):26-31
文章对台湾著名作家姚一苇早年在大陆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史实的求证,并就其中两篇重要的小说《输血者》、《春蚕》与鲁迅、施蛰存的某些小说作了比较,从而见出其与三四十年代乡土文学、左翼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的联系,由此也提示了当代台湾文学和现代中国新文学的渊源。 相似文献
14.
王学振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施蛰存小说以心理分析著名 ,但其小说在巴赫金所说的对话性、复调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 ,表现为人物与他者的暗辩、人物与自我的对话、小说结构的对位、人物的对立式组合等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作家中,鲁迅最早在小说中运用性心理分析,施蛰存则直接将弗洛伊德的理论移植到作品中;鲁迅借心理分析揭露人物虚伪,表现了更多的社会内容,施蛰存则更多地表现了其本能力量. 相似文献
16.
郁达夫和施蛰存的小说有同有异,很有可比性。其异同主要表现在:都属于心理分析小说,但其严格程度、感情烈度不同;都有对性心理的描写,但郁氏写的是性苦闷,施氏写的是性压抑;小说中都洋溢着一种诗情画意,但郁氏小说多描绘自然美景,施氏小说多渲染古典之美。两人小说风格的相同性主要是因为传统文化修养的共同性、现实人生的孤独和压迫感以及外来影响的共同性,不同性主要是生活经历、文学主张和性格不同造成的。比较两人小说风格的异同能让人们更好地把握两人小说的艺术特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窥探作家创作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7.
18.
19.
李一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101-104
哲学思想是文化的核心灵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既是一种现代哲学思想,又是一种现代科学方法,同时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之一,它在文学层面的应用导致了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产生。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作家对精神分析学说的吸收运用,表现在思想与技巧两个方面。施蛰存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方法运用于其小说创作,其作品便具有浓郁的现代派色彩,但施蛰存的心理分析却有其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阎方正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7(1):25-30
作为海派都市文学的代表作家,施蛰存在小说书写过程中充斥着大量以"身体"为核心的叙事情节。一方面,以审美对象方式存在的身体,通过小说的相关叙述,构成了作品美感形成的客观基础。另一方面,以审美主体方式存在的身体,集中表现为作家创作、读者阅读时对文本引发身体感受的偏好,由此完成对作品的审美欣赏过程。施蛰存小说中身体书写所引发的美感,背后指涉的是身体、性别、权力等文化因素间的复杂关联,为全景式展现20世纪30年代海派都市社会的现代文化转型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