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开军 《人文杂志》2013,(4):93-100
晚清时期是中国史学批评从传统走向近代的过渡阶段。在晚清史学批评史上,外国传教士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新型史学批评主体。美国传教士卫三畏、丁韪良对中国史学的批判,既为我们审视中国史学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同时也流露出传教士的文化优越心理和将本国的价值观念、学术理论普世化的倾向。英国传教士艾约瑟、慕维廉、李提摩太通过评骘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对中西史学进行比较评论,开晚清西方史学批评的先河。德国传教士花之安以出人意表的史学视野阐述了有关史学批评的作用、原则、批评者的素养等理论问题,在晚清史学批评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不同的文化与信仰导致来华传教士与我国史学家在史学批评上的异趣。循着这些差异,能够看清楚晚清史学批评演进的多元途径与图景,也有助于深入思考中西史学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正一、《西域研究》是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专业性史学期刊,主要刊发与西域或东西方交流有关的文章。主要栏目包括西域历史、文物与考古、吐鲁番学研究、经济开发史、宗教史、历史地理、丝绸之路与东西方交流、文化文学艺术、学术综述、学术信息、图书评介等。热诚欢迎海  相似文献   

3.
杨翔宇 《理论界》2013,(10):112-115
在晚清特定的历史情势下,陈庆年经世思想和实践主要表现为:修订《两淮盐法志》及《两淮盐法撰要》;撰写《兵法史略学》等兵史学著述;稽查史书维护领土主权等.在坚持史学致用功能时,陈庆年更强调史学的求真.  相似文献   

4.
《西域研究》2015,(2):137
<正>一、《西域研究》是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专业性史学期刊,主要刊发与西域或东西方交流有关的文章。主要栏目包括西域历史、文物与考古、吐鲁番学研究、经济开发史、宗教史、历史地理、丝绸之路与东西方交流、文化文学艺术、学术综述、学术信息、图书评介等。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5.
<正>一、《西域研究》是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专业性史学期刊,主要刊发与西域或东西方交流有关的文章。主要栏目包括西域历史、文物与考古、吐鲁番学研究、经济开发史、宗教史、历史地理、丝绸之路与东西方交流、文化文学艺术、学术综述、学术信息、图书评介等。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佳作。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史学史上,历史考证与史学批评呈现出水乳交融的态势。历史考证中的纠谬、考异、商榷等是史学批评的重要形式,历史考证中蕴涵丰富的史学批评思想。同时,史学批评也离不开历史考证,史学批评总要涉及历史考证的问题。历史考证中的实事求是精神可以给予史学批评以学风上的滋养。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华民族长达4000多年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中,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典籍。对这些史籍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素为治史者所重视。由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仓修良主编的、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史学名著评介》(三卷本),将上迄《尚书》,下至《中国文化史》的近90种较为著名的历史典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评介,内容包括中国史学史上各种史书体裁的代表作和各类有影响有特色的史书,成为一部集众家所长、述电学源流的杰作。该书的选材较为广泛和具有代表性。中国的史书体例繁多,内容广博。因此,把各种带有不同特色的史书作一系统评介,会大有助于人们对中国史  相似文献   

8.
论晚清浙东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浙东史学的特点在于经史并治的方法、经世致用与民族精神、注重学术史和乡邦文献的研究整理。在中国学术新旧思想交替之时,浙东史学对新史学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一、《西域研究》是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专业性史学期刊,主要刊发与西域或东西方交流有关的文章。主要栏目包括西域历史、文物与考古、吐鲁番学研究、经济开发史、宗教史、历史地理、丝绸之路与东西方交流、文化文学艺术、学术综述、学术信息、图书评介等。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佳作。二、从2013年起,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来稿中有关作者的信息,如姓名、生年、工作单  相似文献   

10.
《西域研究》2013,(1):138
一、《西域研究》是新疆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专业性史学期刊,主要刊发与西域或东西方交流有关的文章。主要栏目包括西域历史、文物与考古、吐鲁番学研究、经济开发史、宗教史、历史地理、宗教艺术、丝绸之路与东西方交流、文化文学艺术、学术综述、学术信息、图书评介等。热诚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佳作。二、从2013年起,本刊实行匿名审稿制。来稿中有关作者的信息,如姓名、生年、工作单  相似文献   

11.
<十七史商榷>是乾嘉时期的考史名著.其学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校勘错讹,考证史事,为史学研究正本清源;二是诠蒙解滞,指示治学门径,开导后学;三是不囿成见,评论史家、史书得失,分析史事是非曲直,发前人之覆;四是引古筹今,经世致用.其不足之处是考订存在疏漏,史事存疑较多以及评论尖刻失当等.  相似文献   

12.
王闿运经学著作考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闿运(1833—1916),湖南湘潭县人,是近代中国晚清至民初时期罕有的文化名人。他在近代文学、经学、史学、教育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见解。尽管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但他对于经学的研究自有特色,创获颇多,是影响晚清经学走向和学术转型的一位经学家。王闿运很早就对经学有兴趣  相似文献   

13.
公共空间与晚清散文新文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晓原 《学术研究》2005,(2):135-139
作为公共空间的晚清报刊是晚清散文的重要渊薮,对晚清散文新文体的形成起到了促进作 用。晚清报刊聚合了知识分子类群,为他们的思想表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化条件,造就了数量可观的报人 散文家队伍。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晚清主流散文因而具有了新的特质,主要表现为选材上对时务的关注、立 意上的世界视角和对西方现代自由精神的接受、语言表达上的平易求新等。晚清论说体散文在整体上亦存 在思想偏至的倾向,与审美散文有一定距离。  相似文献   

14.
历史编撰学是史学史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领域,是一门处于草创阶段亟待加强研究的分支学科。前辈学者对历史编撰学的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但他们的研究主要偏重个案研究。纪事本末体史书是历史编纂学中后起的具有代表性的史书体裁,它在晚清迅速发展,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需要用“通识”的眼光,才能宏观地分析其演变、发展的轨迹,总结它在史体方面继承和创新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目的是为深入研究历史编撰学做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门亟待深入研究的学术领域。本文旨在对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历程作一概要勾勒,揭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以期对推动史学批评研究有所助益。 一、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萌芽——先秦  相似文献   

16.
史书论赞与史传文学郭丹一从先秦到汉魏六朝的史书,在体裁结构上有一个独特的特征,就是每篇作品之后附有论赞。《左传》中有“君子曰”,《史记》中有“太史公曰”,《汉书》中有“赞曰”等等。这些,本属于史学批评即史论范畴的一种形式。就史学批评方面说,随着史学的...  相似文献   

17.
经史关系问题是中国经学史与史学史的关键问题,对相关问题的讨论持续了整个古代社会并延续至今。学界一般认为,经学对史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方面。事实上,经学对史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不仅体现在史学思想的形成上,也体现在史书编撰的过程中。以汉代史书编撰过程为例,经学的繁盛为汉代史书编撰准备了文献资料和著作形式,不但为史书提供了大量的史料,还促进了史书体例的创新,丰富了治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民国是中国学术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民国湖南学术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出现了一大批文史、哲学、法学、教育诸领域的大家。晚清以来史学独树一帜的学术传统得到延续,史学成为民国湖南学术的奇葩,对20世纪下半叶中国史学的影响巨大;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在学术研究中得以运用,并形成了具有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和文学研究成就;传统学术方法继续在学术研究中传承,在文字学、文献学研究中收获硕果;西方现代学术研究方法和流派也在伦理学、法学、逻辑学研究中打上烙印;由此呈现了民国湖南学术的发展轨迹,并凸显其湖湘学术独特的传统。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的发展轨迹白云史学批评,是对史学实践活动及其理论形态的反思,包括对史学现象与史学思潮、史家与史著、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以及史学批评本身的反思与审视。中国古代史学批评是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学术领域。本文旨...  相似文献   

20.
晚清出现了一股编纂新学书目的高潮。它们通过提要、类序、自注等多种形式,评论晚清新学历史书籍,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本位史学意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在批判世界史编纂的语境中争取中国史家的话语权;在对外国(主要是日本)学者所撰写的中国史的批驳中进行国民爱国主义教育;著录、评论中国史家的新学历史撰述,反映出晚清史学的自我期许与学术自信。晚清学者身处内忧外患之中,在所撰写的新学书目中,通过对兴亡史和变法史的评论寄予了保国、强国的政治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