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优势与区域文化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文化开发指的是区域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就是考虑如何将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合理使用与配置,使之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国一地区在对区域内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化开发应用时,应首先对区域内的文化资源等要素进行调查研究,找出本国本地区和其他地区相比较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产业,或是找出产业链上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的环节进行优先开发、重点扶持,走比较优势战略的路子,高效率地使用和配置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
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经所构成的三江区域自古以来是满族、赫哲族等先民繁衍生息之地,自清代开始,不断有汉族等民族移居该区域,不仅改变了这一区域的人口结构,并对其开发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区域现代化与区域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现代化研究是我国现代化实践提出的新课题 ,研究区域现代化既要借鉴原有现代化理论 ,又必须开拓创新。传统现代化理论侧重于对现代化的总体概括和把握 ,描述性研究多 ,深入到现代化过程内部作机理分析少 ,缺乏科学解释力。新制度经济学揭示了制度因素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为我们研究区域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区域现代化本质上是区域制度变迁的过程 ,正是制度的不断演进 ,为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拓宽了空间 ,进而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制度建设是区域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加快区域现代化进程 ,必须从构建合理有效的制度安排入手。  相似文献   

4.
李宏 《兰州学刊》2004,(4):148-149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上 ,阐述了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重点论述了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以及西部大开发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 ,区域经济发展失衡对于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目标。本文从对区域经济协调形成的长期性的分析出发 ,论述西部大开发对区域经济协调的促进作用 ,并提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两宋时期,巴蜀地区的特色产品通过长江水道运往全国各地,甚至走向了海外市场,包括境外在内的其他地方的产品也得以进入四川。长江在交通东西部人流和物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甚至更为广阔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7.
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催生了区域旅游产品的新概念;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具有特色性、审美性、同一性、不可储存性、不可转移性、后效性等特征;对区域旅游产品开发地的环境进行科学评价,是合理开发区域旅游产品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区域旅游产品合理布局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开发模式比较及我国西部开发模式的再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前十年 ,我国西部区域经济开发将从启动转向大规模的开发阶段 ,选择怎样的区域开发模式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尤其西部地区地域广阔 ,虽然总体上比东部地区落后 ,但其内部经济发展水平还是有差异的 ,应当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对西部开发模式进行再选择  相似文献   

9.
长江航运文化,是长江航运人在千百年的长江航运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一种亚文化形式,它既是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形制的文化成果,又是中华文化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它是文化的创造者与文化活动环境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历史形态与现实形态的有机统一,是文化的子体与母体的有机统一。它在历史与时代、行业与社会、文化主体与实践客体的互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因为依水而生、以通为本、立足航运、和谐相处的文化特质而表现出紧密联动的行业性特征、依托流域的区域性特征和与时俱进的时代性特征,从而张扬了长江航运文化的个性。长江航运文化经过长时间的历史发展,成为一种有厚实的文化内涵、有强劲的文化辐射功能、有稳定的文化形态和自我创新能力的行业文化种类。其文化构成由文化体系的文化要素决定,其文化功能由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功能、兼容并蓄的整合功能、团结一心的凝聚功能、形妙神韵的展示功能和自觉自励的激励功能等体现。研究长江航运文化,还必须明确重点,并借助其特有的科学方法,从而揭示其研究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与21世纪西部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 ,是邓小平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西部开发的根本指导思想。西部开发是 2 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亮点。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为指导 ,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领导下 ,努力探索西部开发的新思路 ,我国西部经济一定能够腾飞。  相似文献   

11.
中庆经晋安达黄平一线,元代首次开通此道并设置了驿传,是元朝在西南地区交通建设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其影响也极为深远.元代交通的开发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对云南行省的经济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移民屯田、城镇商贸、朝贡贸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以人才开发合作在区域一体化中的价值分析为切入点,分析人才开发合作在制度层面、信息沟通、城市间发展、宏观调控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区域一体化中人才开发合作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庆经晋安达黄平一线,元代首次开通此道并设置了驿传,是元朝在西南地区交通建设方面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其影响也极为深远。元代交通的开发和交通网络的发展对云南行省的经济开发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移民屯田、城镇商贸、朝贡贸易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金川战役,摧毁了金川地区旧有的统治秩序,同时也引起了金川地区整个社会的巨大变迁。这种社会变迁包括人口变迁、宗教变迁、经济变迁、文化变迁等各个方面。过去对金川之役的研究不少,但是对战争所导致的社会变迁的研究并不多见,本文拟对这次战役所引起的社会变迁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 ,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先后采取了“均衡布局”、“沿海优先”和“西部大开发”三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三种战略一脉相承 ,可以看作是西部开发的三个战略步骤 :“均衡布局”战略奠定了西部地区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沿海优先”战略为西部地区的进一步开发在技术和财力上提供了可靠保证 ;“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总结了以往的经验教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直接投资的力度 ,而且提出了一整套全新的开发思路 ,其必将给西部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航运业的发展所带来的运力革命,改变了市场的时空距离,也引导了社会经济生活变迁的新趋向。一方面,市场的多元化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商品结构和人们的消费习惯,吸收新式元素成为显著特征;另一方面,贸易规模的扩大,城镇在航运网络中的功能由单一的消费终端转型为中枢转运、原料输出的双重角色,潜在的经济价值因是被逐步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当前 ,河西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是 ,怎样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机遇 ,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 ,先形成一个统揽全局的总体开发思路 ;然后在这一总体思路指导下 ,结合当前区域经济实际 ,选择今后一定时期有重大发展前景的支柱产业 ;进而兼顾支柱产业近期发展与中长期更新要求 ,着手培育具有自主“造血”功能与发展后劲的区域经济“发动机”。基于这一现实考虑 ,我们提出了着眼“绿洲古道区域经济整体创新开发”的河西地区区域发展战略设想 ,其内容概括地说 ,就是“一个开发思路 ,两个产业支柱 ,三个创新发动机”。一个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18.
剪纸艺术的变迁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剪纸艺术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态,对剪纸艺术的变迁进行分析与研究,使我们对民间剪纸的历史演变以及多元化的生存状态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剪纸艺术面临着传承与发扬的任务,应从个人传承过渡到社会传承,并着眼于经济上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丁力 《兰州学刊》2007,9(4):28-31,157
本文主要考察美国开发西部地区(即"西进运动")过程中,在区域关系发展的背景下的制度变迁.本文认为,在美国开放多元利益博弈的宪政秩序下,开发落后地区使得美国西部成为美国政治、经济生活中重要的区域性力量主体.随着西部地区性力量的崛起,它参与到了与美国北部工业力量以及南部奴隶主力量的制度博弈中.这样,制度博弈不仅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制度变迁,进而影响了西部地区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制度变迁;而且对于美国全国性制度的制度变迁以及美国整体的工业化进程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这种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西部地区和其面临的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了互动关系,出现了"制度反哺"的情况.本文认为这是开发落后地区所导致的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重要案例,对揭示开发落后地区制度变迁的模型和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本文对于区域关系下制度博弈发生的环境作了分析;对于制度博弈的具体内容和制度变迁过程进行了梳理;对于制度变迁的机制要素进行了阐述;并在此三方面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20.
汉代是黄河变迁史上的重要时期,黄河主河道在西汉时几经变动,最终于东汉初固定于现行河道,并持续八百多年时间至唐后期,为今天确定黄河三角洲的地域范围提供了历史依据;伴随黄河决溢而产生的滩涂和在入海口不断淤积的新增土地,成为黄河三角洲吸引外来人口从事开发的重要动力;汉代黄河三角洲在经济、人口、城市和文化方面达到较高的水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