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本文基于2006年上海浦东新区农民工生活质量调查数据,对农民工的主观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3以上农民工对自己的总体生活质量表示满意;农民工的婚姻状况、月平均收入、居住类型和健康状况因素对其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居住时间因素对其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工作和保障满意度"和"生活环境满意度"对农民工的生活质量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钱雪飞 《西北人口》2011,32(3):58-62
对江苏省南通市1440份问卷的数据分析显示,老年人对各级政府为老服务的满意度、所在村居是否组织老年人活动、村居领导是否关心老人是影响城乡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共同性因素;老年人对村居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老年人所在村居是否重视尊老敬老宣传、村居成员是否关心老人等变量仅影响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无老年人活动场所、村居领导是否尊敬老年人、是否有志愿者服务等变量仅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具有影响。社会应改善各相关影响因素,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社区养老服务不仅承担起养老服务的重要责任,更关系到老年人养老生活的质量.基于上海问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的满意度较高,从各维度看,模式满意度最高,其次是人员满意度,项目满意度最低.从具体的影响因素看,需求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中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都有显著的效应,而经济因素和个人因素中的婚姻状况只对政府购买社区养老服务满意度的部分维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了居住偏好实现对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实现居住偏好的农村老年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可能性显著提高,而实际居住安排与居住偏好偏离程度越大,老年人对生活满意的可能性越低.但不同居住安排间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不存在显著差异.此外,性别、 年龄、 健康状况等人口学特征,以及子女的经济支持,个人纯收入和相对生活水平对老人的生活满意度亦有显著影响.尊重并满足老年人的居住偏好是提升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文章利用2011、2014和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实证检验社区照料服务可及性对城市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社区照料服务可及性显著提升了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评价为“很好”和“好”的概率,降低了“一般”和“不好、很不好”的概率。(2)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社区照料服务可及性对于自我健康感知较差、对非家庭成员有社会依赖、仅与子女同住或与配偶及子女共同居住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提升效果更显著。(3)对于目前尚无照料需求的老人,社区照料服务可及性减轻了其焦虑程度,进而提高了生活满意度;对于有实际照料需求的老人,在家庭照料未满足时社区照料服务可及性能够显著提升其生活满意度。文章认为,应充分认识社区照料服务对老年人幸福晚年的价值和作用,提供全方位的社区照料服务,实现老有所护、老有所安,提升老年群体服务获得感、照料满足感和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CHARLS 2013年的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式照料对失能老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估计结果表明,非正式照料能够显著改善失能老人的抑郁程度和生活满意度.进一步对非正式照料的来源进行分类,发现配偶和子女(及子女的配偶)提供的非正式照料都可以改善失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但是其他亲属提供的非正式照料对于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最后,对于不同群体的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式照料能够显著改善女性的心理健康,但是对于男性的心理健康没有显著的影响;非正式照料能够缓解轻微失能老人的抑郁程度,提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但是对于严重失能的老人的抑郁程度和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陕西省洛南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际情况,构建了该制度的满意度指数CSI模型;并通过问卷数据的处理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表明可进一步进行结构模型分析。分析得出:感知质量是影响居民满意度的首要因素,居民预期和政府形象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较弱;政府形象在模型中的影响广泛,对居民预期的影响最为显著;居民满意度和居民抱怨对居民忠诚度的影响显著。通过对结论进行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空气污染与公共健康: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Grossman提出的健康生产函数基础上引入空气污染因素并以烟粉尘排放量作为代理变量,采用2000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空气污染对居民公共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烟粉尘排放造成的大气颗粒物污染对我国居民公共健康的损害非常显著,当加入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和环保绿化等因素后其影响程度出现明显减弱,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助于降低空气污染对居民的健康损害风险,这也是污染导致的健康损害风险省区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重要原因。模型检验结果显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对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风险的抑制作用呈现倒U型变化特征且拐点值较大,当前各省区公共卫生财政支出水平对居民因空气污染造成健康损害风险的抑制作用尚不明显,这主要与我国医疗卫生体系不完善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结构效应密切相关。公共卫生支出的拐点效应也表明居民自身为空气污染造成的健康损害承担更多的医疗卫生成本,这无疑对落后地区和贫困群体造成更大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实现空气污染治理的公平。今后应严格控制烟粉尘排放,提高公共医疗卫生和环保绿化设施等公共服务水平,有效降低居民暴露概率和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基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背景,选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库,结合我国当前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背景,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对我国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期护理保险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改善效应,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效应在性别、婚姻状态和孩子数量层面存在异质性,即长期护理保险对男性、其他婚姻状态和少子的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改善效应;并通过机制分析发现,长期护理保险会通过增加代际经济资助对中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产生改善效应。研究建议:加快推进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试点进程,并扩大长期护理保险的覆盖范围,将城乡居民纳入到保障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王磊 《人口学刊》2012,(2):21-31
利用2010年冀北C县农村调查数据,借鉴生活质量的概念和研究框架,分析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与已婚男性相比,未婚男性的客观生活质量和主观生活质量均明显偏低;居住方式和父母在世情况显著影响他们所获得的生活支持,工作、收入和社会保障显著影响他们的经济满意度;年龄、生理、心理和收入是影响未婚男性生活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经济满意度和生活总体满意度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社会交往满意度和生活总体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不显著。分析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把握其生存状态,也有利于理解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12.
Ideas on man-boy friendships prevailing in early 20th century Germany a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friendship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pedagogical Eros, as propagated by Gustav Wyneken (1875-1964) in his Wickersdorf Free School Community, are presented as an example. Wyneken's conviction in 1921 for acts of vice with minors and the diverse reactions in the homosexual and youth movements and the popular press shed light on the viewpoints then held regarding these friendships. As a result of this confrontation, the Platonic model was superseded by the medico-sexological model which has continued to dominate thought on man-boy friendships up to the present day.  相似文献   

13.
盛亦男 《南方人口》2012,27(4):8-15
本文根据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家庭及生育状况研究调查”数据,分析我国农村广泛存在的家族制度对男孩偏好的影响。结论认为,家族制度约束力的三个部分:宗族势力、婚嫁模式和传宗接代观念对男孩偏好具有显著影响。其中,婚嫁模式对男孩偏好的影响程度最高。  相似文献   

14.
Morgan JN 《Demography》1967,4(1):360-362
The notions that most people travel to the center of the city to work and that the farther out they live the longer it takes are only appropriate for middle-sized cities. In larger urban areas, many people work outside the center, and it is the speed of travel which most affects the time that it takes to get to work. As a result, those who live in the central cities of the twelve largest metropolitan areas spend the longest time getting to work and back, because the closer one is to the center and the larger the urban area, the slower the travel speeds.  相似文献   

15.
老龄化已成为严重影响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因素.在分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与主要特征,指出人口老龄化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路径的基础上,关注上海市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情况,运用上海市1978年-2013年有关人口年龄结构、消费水平以及相关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上海市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水平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对居民消费水平构成影响的其他因素,研究表明:人均消费水平、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与老年人口比重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人口老龄化对消费水平的影响呈负向影响.而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负向影响将会给社会经济生活等带来诸多意义深远的问题.物价指数、人口自然增长率以及劳动人口比重等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齐经民  韩伟 《西北人口》2008,29(6):117-119,126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人,要以从业人为本。从业人的经济行为决定经济发展方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当事者。应明确责任,采取有力的激励方式,发挥行业协会的促进作用。加强公共服务与监督,进行广泛宣传教育。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7.
The author considers two recent prize-winning films by women directors (one British and one American) with similar, if not identical themes. Placing them in the category first defined by David Considine as “the cinema of adolescence”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filmic traditions from which they arise. In both of the films under consideration—Fish Tank and Girlfight—the young female protagonists attempt to resist or subvert socially imposed restrictions. The author considers the way the entrapment of the working-class teenage girls at the centre of these films is represented by non-professional “actresses” selected because they come from the same milieu of run-down sections of cities as their on-screen characters. She explores the way in which these two writer-directors use their actresses to embody on screen issues of class, gender, ethnicity, and culture, and the near-impossible routes out of poverty. To do so, the author utilises theories from sociology, feminist theories of the body, as well as theories derived from film studies to examine these politically driven films.  相似文献   

18.
19.
关于外来人口分母效应的再讨论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郭志刚 《人口研究》2005,29(4):84-93
本文就梁秋生对京津沪的外来人口分母效应检验提出的反质疑做出说明,并补充了采用新的划分口径和采用其他数据进一步检验的结果。新划分口径的检验和更大数据样本的检验仍然表明京津沪三城市中外来人口分母效应并不像他所推算得那样显著,本地妇女的总和生育率仍显著低于1·0。本文还指出了梁秋生在计算北京平均生育年龄变化时的错误、以及他在把握生育年龄变化方面的误解,并探讨了在理解当前总体生育水平方面时生育进度效应与外来人口分母效应的层面问题,以及外来人口分母效应能够得以体现的必要条件问题。本文将梁秋生对京津沪外来人口分母效应推算中应用的假设与五普1‰样本数据的相应统计结果进行了具体比较,指出他在推导在校学生性别年龄分布时可能产生的漏洞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采用逻辑斯蒂多元回归分析,探讨性别、年龄、婚姻状态、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社会保险等因素对城乡老年人劳动参与可能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缓解经济压力是老年人劳动的主要原因,但社会参与成为高学历城市老年人群参与劳动的重要动机;良好的身体状况提高了老年人劳动的可能性,对农村和男性老人的影响尤为突出,经济状况较差的老年人表现出更强的劳动参与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