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数据,并结合历次人口普查资料,综合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及其变动趋势。一方面,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各民族人口的分布格局有着非凡的稳定性,即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部内陆地区、居住相对集中、大多生活在农村。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民族政策的变化,交通工具的日益发达,民族人口的再分布渐趋活跃。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呈现向东部沿海地区扩散的态势,人口分布趋于分散,城市化进程加速。 相似文献
2.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 ,绝大部分是民族地区。把握西部少数民族人口的现状和趋势 ,正确认识人口控制与民族繁荣的关系 ,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促进少数民族发展 ,对西部开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文章采用年龄移算方法进行队列对比对2010年的分性别分年龄人口的漏报或者重报进行了评估,发现:在0~9岁人口按1990年普查漏报率为底线的情况下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年龄人口漏报率为0.75%,重报率为0.55%,合计误差率为1.30%。采用布拉斯逻辑特生命表系统对低龄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做出测度,2010年低龄人口的死亡漏报非常严重,漏报率超过60%,男性婴幼儿漏报更为严重;老年人口的死亡漏报也平均在5%以上,不分年龄达到20%。出生漏报和育龄妇女重报带来生育水平的失真,经过漏报回填,2010年生育水平应该在1.52以上。由此显示,在运用2010年普查数据时需要进行质量评估。 相似文献
4.
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生态脆弱且与邻国之间有着重要经济和文化交流等关系,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该地区的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该地区的人口经济、资源和环境系统的发展水平较低,但均呈增长趋势。在2004年以前,三个系统的发展水平都为负值;此后,三者的综合发展水平都为正值,且逐渐提高。从综合协调发展趋势看,三个系统之间的综合协调发展水平呈现出很大的波动性,经历了一个从此长彼消到逐步趋于同步发展的过程。建议重点通过提高人口素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发展生态产业促进这三个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地区人口与自然资源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与自然资源关系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分析西部地区自然资源条件和人口状况的基础上,研究了西部地区人口与自然资源相互作用的形式和后果,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西部地区人口与环境关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是一个经济、社会、生态和文化诸方面全面转变的动态过程,是人类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全面转变的过程。本文拟从城市化的涵义出发,简要分析过去中国城市化过程的演进机制,同时认为,在现阶段西部城市化应以创新为起点,其动力有主动力(产业的空间聚集及其现代化)和从动力(如外资的带动、政府行为、人的主体因素影响)之分,从而提出城市化的动力系统框架和机制。 相似文献
7.
2000年以来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2000—2010年10年间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与空间分布的变化.研究发现,2000年以来,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之1990—2000年有大幅度下降,但不同民族间差异明显,由此导致各民族人口规模变化较大,与2000年比较,人口在1000万以上规模的少数民族由2个增加到4个,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人口较少民族由20个下降为19个;人口增长率不仅在民族间差异大,而且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间和不同地区间都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各民族的老年人口增长率都很高.虽然少数民族人口在省级行政区间的分布格局变化不大,但人口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23.36%提高到2010年的32.84%,但目前少数民族人口城镇化总体水平还很低,且各民族、各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8.
西部民族人口的演进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有限资料 ,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及有关省、市、区的人口文化素质和城镇化演进等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部少数民族人口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其人口政策的稳定、调整与法制化的战略途径,进行一定的可行性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民族,其中55个为少数民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先后制定和实施了许多民族政策,促进了少数民族人口的健康发展。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宁夏、广西和西藏5个民族自治地区,77个地级单位(包括31个地级市和30个民族自治州),699个县级区划(包括66个县级市和120个民族自治县(旗))。民族自治地区的总面积为61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64.3%。2005年,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为17507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3.39%;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8239万人,占少数民族地区总人口的47.06%,占全国总人口的6.3%。 相似文献
11.
西部大开发的人口条件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新世纪初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西部大开发需要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 ,其中 ,优良的人口状况和条件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前提基础。本文对西部开发应该具备的人口条件以及目前存在的人口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并且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的贫困原因及其政策启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西部地区,这些地区同时也是贫困人口分布最多的区域。本文首先从地域、人口增长以及国家扶贫战绩几方面分析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口与贫困在地域上的重合性,进而从区域发展、社会公平和政策效果以及贫困人口的人文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造成少数民族地区人口贫困的原因,认为虽然造成区域性少数民族贫困状况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区域发展的滞后,但在摆脱贫困的难易方面,政府提供的脱贫服务和民族人口的人文制约因素则起着更为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四平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与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变动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多种统计方法,运用人口变动与产业结构演变和土地利用互动的作用机理,对四平市进行了整体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通过“三率”分析表明四平城市化超前于工业化;(2)用人口分布与产业结构对比分析表明四平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变动的职业转移相对落后于空间转移;(3)通过多因素分析表明四平城市化非经济拉动,而是建制镇数量增加和其规模扩大所致;(4)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分析表明四平城市建设与农村住宅“双重”蚕食耕地,加剧了人地矛盾;(5)今后四平应以农村产业化拉动人口职业转移,挖掘土地潜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的特殊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期,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达到50%以上,超过东北地区工业化水平,也超过全国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但目前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明显存在着城市现代化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超前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现象是我国区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特有现象,其特征表现为:从发展趋势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增长速度放缓;从国内外比较看,东北地区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优势已不复存在;从城市化质量指标看,东北地区城市经济总量和城市竞争力相对较低。东北地区的人口城市化虚高问题,在制定人口发展战略乃至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中,尤其需要深入研究并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为立足点,全面分析了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从业单位性质、年度变化和地区分布状况: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度、不同性质单位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阐述了西部民族地区城市人口在从业及收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政策与日本人口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社会政策已成为很多国家调整国内人口发展的重要手段。面对总和生育率多年来不断下降的趋势,日本政府自1994年开始出台各种有利于人们生儿育女的社会人口政策。这些政策在目标、影响人群、法律效力及涉及政府部门方面有所不同。就目前来看,一些改善育儿环境、间接提高受孕几率的政策是有效的,但这些政策对最终提高出生水平的效果却不理想。在任何人口和文化中,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无论是多生还是少生,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西汉时期,正是汉民族确立以及与周边少数民族相互融合的时代。当时中国境内有很多少数民族,其中匈奴族是最活跃的少数民族之一。西汉初年,以长城为界,汉朝和匈奴形成了南北并峙的两大政权。冒顿单于时期匈奴人口在110万~130万之间;老上单于至军臣单于中期,匈奴人口达到了鼎盛时期,由130万增长到150万以上;汉武帝到汉宣帝年间匈奴人口有60万左右,不超过80万;西汉末年恢复到西汉初年的110万左右。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流动与城镇新增贫困人口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UO Zuo-yan 《人口与经济》2007,(4):46-51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净流向城镇。这一方面推动城镇和农村的发展,另一方面带来城镇贫困人口的增加。由农村流入城镇的人口其贫困发生率大致在3%以上。为预防和保障人口流动中的城镇新增贫困人口,应该采取措施分类引导人口的城镇化,建立和完善进入城镇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城镇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避免过度的城市化带来城镇贫困问题的扩大。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与发展方向探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要实现我国的现代化战略目标 ,必须提高我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 ,而目前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相对滞后 ,远不符合现代化战略目标的要求。因此 ,必须调整我国现行的城市化政策 ,积极发展各种规模的城市 ,加快我国的人口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