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城镇化演进历程,归纳我国城镇化改革与发展的逻辑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经历了起步、失常、稳定和高速四个阶段,对城镇化趋势和波动分解发现我国城镇化进程主要表现为,中央强制性政策推动下的地方政府非公共利益无序驱动。未来,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应该坚持:一是中央政策要协调好发展需求“拉力”和政策制度“推力”的关系,防止新型城镇化脱离客观规律;二是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扭转地方政府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的非社会利益行为;三是地方政府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从拆迁等强制性推动向诱导性推进转型,诱导性推进要体现公共服务先行;四是要统筹城乡发展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镇化进程的自动均衡。  相似文献   

2.
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城镇化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人口分布不合理、 产业不协调等问题,制约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形成.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就需要新型城镇化,通过基于群决策的层次分析法建立测评指标体系进行系统评价,探究京津冀13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分异.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各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明显,京津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挤占了河北省的资源.在协同发展背景下,京津发展高度密切,河北省各市与北京的发展步调较一致,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动力较为充足,潜力大.河北省各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从产业升级、 创新和生态建设方面实现突破,也需要京津从协同发展出发来支持河北省各市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是普惠民生以及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在新时期赋予了新型城镇化建设更为深刻的内涵。吉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老工业基地,在新时期面临着经济下行的压力,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促进吉林省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近年来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城镇化率增长速度缓慢、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就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困境主要是由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各地级市差异化的区位特征、体制机制的不健全以及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等因素造成的。本文提出要推进吉林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原则,综合运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推进吉林省中东西部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提升城镇化建设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等方式,最终提高吉林省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为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必需之策,新型城镇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深,农民集中居住行为及农民集中居住区已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焦点。文章以江苏省镇江市平昌新城为个案,将其置于“城乡连续统一体”理论框架内,考察作为一种“整体性社会事实”的农民集中居住行为之行动逻辑及农民集中居住区之运行机制。首先,由于农民—国家关系延续使得实践中的农民集中居住过程表现为“脱身不脱根”;其次,“脱身不脱根”导致农民集中居住区居民委员会“缺位”、业主委员会“缺场”及社区社会资本缺失,使得农民与社区关系呈现“半嵌入”状态;最后,基于“无主体熟人社会”及“半熟人社会”概念,文章将农民集中居住过程“脱身不脱根”与“半嵌入”辩证作用的社区运作逻辑称之为“无主体半熟人社会”。  相似文献   

5.
完整的城镇化过程,应是一个包括非农化和市民化在内的“三化”联动过程,这其中,“人口”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显性指标和主体要素,而且皆可在“三化”演进中观察到人口形态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其转变特征。回望中国城镇化的研究,至今依然存在“非农化缺位”、“城镇化越位”和“人口学内隐”三个不足。当代中国亿万进入城镇的农村人口,即便取得了城镇“常住”资格,但仍然难以获得“市民”权益,普遍处在有“市民”身份、无“同城”待遇的窘境中。鉴于此,跳出对城镇化的孤立认识,秉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主张,从人口主体视角把城镇化、非农化和市民化的所谓“三化”置于同一个分析框架中,探讨人口形态在“三化”进程中的角色转变及身份异同,并将三种人口形态的转变对应于“三化”进程与“三农”问题,探寻人口形态在“三化”之间的协同共进与顺畅接续。研究认为,城镇化的实现并不在于人口聚居形态的空间变化,即乡—城转变,而取决于人口从业属性的非农转变,即农—工转型;继而阐明,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需要以从业方式的非农化为引领,以“市民”身份及其权益的平等获得为标志,而不是以聚居形态的城镇化为终结。一个健康有序、持续深入的城镇化,应是...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遭遇”老龄化使得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面临着愈发复杂的局面,并出现一些特殊问题.住在地下室的农村老年人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社会群体,他们所面临的养老困境既有普遍性亦兼特殊性.关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农村老年人住地下室这一特殊现象,以山东省临沂市C社区为个案进行研究,发现住地下室农村老年人面临着生计、生活、制度和精神四个层面的养老困境,并从社区、家庭、个体三个层面全面解读了养老困境发生机制,最后提出构建多元化养老途径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石瑾  尚海洋 《西北人口》2014,(3):118-122,128
通过深入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内涵,基于兰白经济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自身需求、政策支撑和现实基础,提出了兰白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三大模式。分别为统筹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模式;以产业集群推动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发展模式;中心城市带动,发展沿河沿交通线城镇密集带的空间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人口、经济不均衡性及重心变动分析,充分揭示了当前我国人口分布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人口区域偏集依然严重,且还有加剧的趋势,同时“人口一经济”间的契合度也不高,甚至还出现人口重心移动与投资重心移动相背离的情况,这对近期人口空间格局的发展非常不利。为此,研究认为,在当前的中国人口、经济形势下,构建以“多中心集聚”为导向、“人的城镇化”为内涵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是未来进行人口合理再分布的必由之举。  相似文献   

9.
流动人口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重要贡献。山东省是流动人口大省,流动人口总量现已突破1000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达到510万人,是“五普”时的2.4倍。流动人口的主体是处在生育旺盛期的育龄人口,其中19~30岁年龄段的占全省外出劳动力的69.3%,35岁以下的达  相似文献   

10.
由于历史、自然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甘肃省城市结构不合理、城市综合承载力弱、人力资源素质低下。甘肃应以利益相关者为导向,基于价值网络拓扑模型,以城市群为主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选择依托兰州新区的大兰州都市圈、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的河西走廊式和兰乌走廊式发展城市群和依托民族文化风情特色小城镇的点-线-面路径,通过加快制度、经济、人才、社会服务等支撑环境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社会安全阀机制与贫富差距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已是一客观不争的社会事实。社会安全阀机制则起着调适贫富差距的作用,从而缓解了贫富差距所可能导致的利益和社会冲突,维持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研究立足于贫富差距较大的客观现实,着重对现有社会安全阀机制进行分析,并指出在健全和完善相应社会安全阀机制的基础上消除较大的贫富差距。  相似文献   

12.
郭庆 《西北人口》2017,(5):58-64
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对于化解农民工老年生活风险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研究认为,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意愿和参保行为之间存在差异,并利用二项logit回归模型,基于社会外部结构和个体自身结构的双重结构,考察促使参保意愿向参保事实转变的实现条件.研究发现,农民工能否实现从参保意愿到实际参保行为的跨越,一方面主要受缴费水平是否合理、用工环境是否完善、群内社会互动水平等外部条件制约,另一方面与性别、受教育程度、居留时间、收入水平等自身条件有关.这对于调整和完善农民工养老保险的政策制定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代江南瘟疫对人口之影响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瘟疫对人口的影响一直是史学界比较缺乏关注的问题,而史籍中的一些笼统的记载以及近年出现的探索性研究似乎显示,瘟疫是中国历史上影响人口发展最具威力的"冷面杀手".情况究竟如何?笔者通过对发生在清代江南的一些瘟疫个案的考察,认为对清代江南瘟疫带来的人口损失率不宜估计过高,在疫病模式比较稳定的时期和地区,尽管瘟疫发生的频率较高,但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并非举足轻重,至少不会产生结构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人迁移中亚经过了较长的过程,苏联时期俄罗斯人迁移中亚的因素有四1.经济因素,包括劳动力供应问题、对中亚的投资,地区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异等经济活动.2.社会因素,社会的直接号召和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气氛,以及俄罗斯化政策、卫国战争、大垦荒运动等使俄罗斯人迁往中亚.3.民族因素,俄罗斯人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民族,而当地居民却不愿或不能迁居到城镇去.4.无语言障碍是俄罗斯人迁移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国家和西部地方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的人才政策。然而,这些公共政策在极大促进西部人才开发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外部负效应。矫正这些外部负效应已迫在眉睫,本文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e belief that America is a ?young' nation is widely held by many individuals in the United States. Historically, individualism, self-reliance, and an orientation towards youth have been cherished values reflecting...our national heritage and tradition dating from the 18th through the mid-20th century. However, America is no longer a ?young' nation. Rather, we are an ?aging' population, as we show in our analysis of demographic transition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phenomenon of ?cultural (or structural) lag' is discussed in two different contexts: first--the context of the aging family; and second--the context of ethnic/racial minority groups. Finally, some of the relevant public policy responses to aging are described. We look at government programs in four major categories, namely, (1) income; (2) health care; (3) social services; and (4) housing."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返贫人口特征分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贫开发,经过七年艰苦奋战,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返贫现象却十分严重。陕西省的返贫人口大致有五类,返贫的根源是人口增长导致生态失衡、人口分布不合理、人口素质偏低、人口产业结构落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相似文献   

18.
肖绍博 《当代中国人口》2008,25(6):1-6,29-32
e时代悄然而至,没有大革命的激昂,没有大萧条的阵痛。这将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时代。人人关心e时代,讨论e时代,参与e时代的决策,不仅大有必要,大有可能,而且已是时代的必然。本文试图对e时代的缘起、趋势、物质基础和社会特征作一简要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自我同一性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学概念,它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对大学生的调查与相关分析、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1)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与心理健康水平显著相关,成就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弥散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最低,延缓型和排他型同一性状态的心理健康水平介于二者之间;(2)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态标志着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关注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应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339名已婚妇女生殖卫生普查资料分析,了解了兰州战区内已婚妇女的生殖健康现状,提出了不同年龄段采取相应重点的生殖健康保健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