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祝红艳  罗姝娟 《职业》2011,(10):37-37
近年来,80后、90后崛起成为职场的新兴主力军,进人而立之年的80后职场人开始担任企业的管理岗位。智联招聘的调研显示,40.5%的1980-1984年生人已经开始进入公司的核心岗位,其中16.3%的人走上了公司的中层管理岗位。  相似文献   

2.
论“80后”员工的工作特点及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80后"一代人的成长,企业里"80后"员工的人数越来越多.对于现在的管理者而言,如何管理"80后"已经成为一个全新而重要课题.根据北京大学刘能的计算,1980年以后出生的约5.4亿人中,约有2.4亿生活在城市里.5年以后,最年轻的80后也已经开始工作,最年长的则已经到了32岁,他们将成为大多数公司的主力员工.而且,任何时代都是属于年轻人的,"80后"必然成为时代的新主流.然而,许多企业中的管理者,慢慢发现自己积累了多年的管理方式、方法,在"80后"身上,并不太起效果."80后"的管理课题、管理理论的缺失,实际工作中的冲击与碰撞,让"如何管理80后"成为各个企业管理者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本文分析了"80后"员工的工作特点,并提出了如何有效管理"80后"的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3.
制度:平民化 直销是互相借力与合作的关系. 我们看一种行销制度,就是在为公司推广产品、创造业绩后,看公司能分出来多少利润,又是如何分配.所以,制度里面我们应该关心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石少波 《职业》2014,(1):70-71
中国石化物资装备华东有限公司是中国石化下属专门从事特殊管材经营的专业化公司。近年来实施专业化经营后,老员工集中退休,新员工集中入职,80后和90后新毕业的大学生成为专业化经营的主体。而新员工缺乏业务知识和国际贸易工作经验,专业基础薄弱,难以胜任国际贸易风险识别和预判。为  相似文献   

5.
杨生文  高乃明 《职业》2013,(16):15-18
“自我”“浮躁”“懒散”“个性”,这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给80后员工贴上的标签。2000名员工中,一大半来自北大,清华等全国名校,并且基本是硕士、博士。如何管理好这些个性员工,不仅是中国现代企业管理者头痛的问题,也是罗建华——美国Marvell美满科技公司中国区运营总监头痛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进入21世纪,世界两大制药公司阿斯特拉和捷利康宣布合并,成立阿斯利康公司,使合并后的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三大制药公司。这两大药业巨子之间的合并步伐异常迅速,仅仅用了80个工作日新公司便告诞生。与平日按部就班的传播工作相比,将企业合并期间的内部沟通比作“坏天气下”的内部公关可能并不为过。项目调查据统计,75%的企业在合并后的前8个月中生产全面下滑。出现这种问题的症结在哪呢?通过对阿  相似文献   

7.
《安家》2007,(2):141
企业简介: 1994年12月,香港华润集团通过坚实发展有限公司正式入股北京市华远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后,公司成为当时北京市第一家中外合资股份制、具有建设部一级资质的大型综合性房地产开发公司.当前,华润置地(北京)公司已发展成为注册资本13亿元、总资产逾80亿元、净资产近20亿元、累计开发面积超过350万平方米、年开复工量近80万平方米的大型房地产公司,主要从事在北京地区的房地产开发、销售及物业管理等经营业务.  相似文献   

8.
老王——60后,80年代从江西老家到上海,是工地上的建筑工人,典型的一代农民工;小王——90后,从小在城市长大,高中毕业后进入上海市某IT公司任职,是打工者升级版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陈亦权 《职业》2012,(31):60
上世纪80年代初,巴西小伙子里卡多塞姆勒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父亲经营的机械公司。父亲老塞姆勒年事已高,非常希望塞姆勒尽早接管生意。老塞姆勒投入全部精力经营公司,可是每年的销售额却始终停留在三四百万美元,无法突破瓶颈。塞姆勒进入父亲的企业,并不是想向父亲学习管理经验,而是经常挑父亲的毛病,这让父亲非常生气,经常责怪他鸡蛋里挑骨头,不够虚心。那些年,巴西开始从中国和英国进口茶叶,老塞姆勒觉得既然茶叶流行起来了,制茶机就肯定会有市场,于是决定大批量生产制茶机,可是塞姆勒表示质疑,他希望父亲征求一下员工们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入访谈,对19名“80后”青少年对“80后”现象的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往一些学者研究中社会媒体和家长、老师对“80后”青少年更多持负面、否定评价相比,“80后”青少年对自身评价更为积极明朗,他们对社会及一些媒体对“80后”青少年的看法表示否定。对“80后”青少年持积极肯定态度。他们对“80后”的概念进行了重新诠释。认为“80后”可以分为“85前”和“85后”。“85前”与上一代价值观念更为趋同,而“85后”更符合社会和媒体所描述的青少年特点。“80后”既有突出的优点,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缺点;改革开放特定的时代环境造就了“80后”的一代,他们既有相对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生活方式,也存在着特有的精神的困惑和心理的压力。“80后”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而且时代的发展也不是一代不如一代,“80后”是有希望的一代。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是90后、00后的天下,他们相对于80后,更加突出自我和个性。而如何对新时期的学生干部进行更加有效的培养和管理,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部门应该着重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从新时期角度对奖惩制度在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对目前奖惩制度在运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如何更高效的运用奖惩制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现在高职院校学生以及班主任的基本状况入手,以一个80后新晋兼职班主任的视角,探讨在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方法,分享了在新的形势下,面对90后的学生,80后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们在学生管理工作当中应该如何更好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80后是第一代引来如此多争论和关注的群体,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里的第一批人,即1980年出生者在2010年到来的时候正式步入"而立之年".1980年出生的人现在生存状态如何?智联招聘开展的特别调查共有8000余名职场人参与,其中80年出生的职场人比例将近七成,这个数据表明80后已经成为职场新人的主力.  相似文献   

14.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车株机公司")自1936年成立,到2016年已经80周年了.在这不平凡的80年里,公司紧紧抓住企业改革和科技创新,脚踏实地求发展,成果令人瞩目.在出口世界各地的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产品中,蕴含着公司技术人员的辛勤和汗水.这些蓝领精英们,为公司的"中国制造"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相似文献   

15.
目前,"80后"群体正大规模进入生育期,在生育政策调整的背景下,这一群体的生育意愿将成为影响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对893个"80后"调查样本的分析后发现,不同代际、户籍、性别和已生孩次结构对"80后"生育意愿产生影响。"80后"的理想子女数偏好儿女双全,如果政策许可,打算再要二孩比例城镇"80后"高于农村"80后",可以预见一旦二孩生育政策放开,城镇"80后"将成为二孩生育的主体,较易生育反弹形成生育堆积。  相似文献   

16.
《金色年华》2010,(10):19-20
李克,一位经历过三次创业失败的80后大学生最终找到了他的创富之路——家电清洗。短短三年,这家公司就从最初投入的2万元升值到了数百万元。日前,李克向记者讲述了他创业的辛酸与快乐、经验与收获。  相似文献   

17.
杨帆 《职业》2005,(8):37
今年3月,朱小姐在深圳参加了安徽一家公司的面试,很快她就收到了这家公司的面试结果通知书,上面注明"试用期三个月,试用工资1800元/月,同意试用."但到安徽上班十天后,公司却通知她:试用期间工资降到1600元/月先支付80%,剩余的20%工资等转正后再补发.  相似文献   

18.
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数据显示:国产青春文学图书在年度文学或非虚拟类图书排行榜中.2004年前15名占了9名,2005年前20名中只占到8名,到了2006年上半年,前10名则仅占了2名。而一项不完全调查同样显示:2004年国产青春文学巅峰时期,80后作家群人数接近三四百人.而到了2006年,活跃于一线的80后作家人数只有三四十人,跌幅达90%。对此现象.中信出版社副社长臧永庆认为“肇事人”首当其;中是出版社和书商自己:“是出版社和书商害了这些80后作家.过度的商业包装扼杀了这部分作家的灵气。80后这批作家刚开始写的时候非常纯粹.这是他们得到同龄人支持的主要原因。然而在出版社和书商的利诱下.为了能扬名赚钱.相当部分80后作家逐渐远离这种纯粹,开始迎合某些口味。这种形同流水线操作的商业写作模式.流出来的只能是同质化产品,完全丧失了个性。没有个性的书.谁会买?”  相似文献   

19.
常规的对于当代青年群体的研究和分析,往往集中于这些"享有共同价值和具有相应的实现角色期待"的特定年龄群体正在或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一群体对于社会期待的反应是否符合原有的程序化标准,他们与既定的社会规则是否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而这些研究和分析,又因为研究者的观察角度和收集资料的方法不同,其论证不可避免地具有相当程度的推理特征,则往往得出不可验证的较为粗略的结论.以"5.12"大地震为坐标,分析以丰富的物质财富和多元文化相互交融作为成长平台的"80后"、"90后"以至于"00后"的群体应急行为,可以对于当代青年群体的行为模式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不景气和全球化的冲击下,当今日本年轻人已经无法像父辈们一样:毕业后成为公司的正式员工。曾经于80年代被媒体广泛推崇的"自由职业者"们正备受质疑。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没有正式的工作,逐渐被社会、公司、家庭抛弃,陷入贫困。为此,日本学界提出"前半生的社会保障"这一概念,希望通过国家的力量来帮扶这些迷失在社会洪流中的年轻人。文章通过对日本社会的分析,对我国的年轻人以及年轻人问题的解决方面具有警示和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