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中企业实施绿色责任的现实意义和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绿色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管理实践中,既是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要求,也是企业自身长远发展的制胜法宝;既有助于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也利于降低社会成本,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当前,企业实施绿色责任的路径主要是:企业应树立绿色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绿色责任管理;推动绿色责任文化建设;营造绿色责任品牌;建立绿色责任形象。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创造性的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其中,建设"美丽中国",这充分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在此思想的指引下,企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其环境责任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当前我国的企业环境责任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建设与完善,这需要政府、企业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自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战略构想以来,中央积极部署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拥护和响应。对于如何贯彻落实中央的生态建设方针,实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合理保护和利用,一个关键性的要素就是要提升社会公民的生态文明建设自觉,并上升为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通过对当下中国公民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情况的分析,得出我国公民存在着责任认知不足、履责能力不强以及生态行为失序等诸多责任缺失问题的结论,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推进。为此,提出在理念层面、行为层面、立法层面以及制度层面等四个维度加强公民生态责任建设,这对于构建生态型的"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力图克服工业文明祸害自然的弊端,其社会目的不仅致力于满足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需求,而且致力于维护人与地球生态系统的积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目的的统一性赋予协调人与自然关系这个古老的课题以崭新的涵义,需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立足地方、着眼全球,在时空维度上超越个体、集团和时代的局限性,在历史的视野中形成全球性思维的整体观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主体的政府、企业、公众应当面向未来,担当起时代赋予的生态社会责任,履行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应有职责。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生态伦理责任代表劳动者个体表达自觉自愿的行为意志。民营企业生态伦理责任的实然困境在于其组织化程度和民主程度不高,并将社会名义作为其生态伦理抉择的平衡点;它在应然意义上主要着力于加强合作建设绿色民营企业,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生态伦理责任意识,引导企业员工接受并践行企业生态价值观,深化民营企业与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合作。  相似文献   

6.
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性责任:西方发达国家对自己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造成全球自然生态失衡理应负有更大责任;发展中国家也应为世界生态文明作出力所能及努力。"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遵循自然规律、人类社会自身发展规律,应对生态全球化而提出的的科学方略,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自2018年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不仅指导着政府与企业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而且引领全社会接受这一新观念和自觉落实于行动。当前加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显得尤为迫切,研究发现目前各类传播的责任主体界定尚未明确,传统媒体依然是主要的承担者,议题传播效果不明显。基于此,本文针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传播主体的责任与使命,论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态文明要求,以及该项传播面临的众多生态议题;分析了传播主体的价值,即为什么要明确责任主体、谁是责任主体;阐释了生态文明传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包括责任主体的缺失等;最后提出怎样落实传播责任,从传播内容与方式提出政府、媒体、学校、企业、环保组织与个人作为重要责任主体应如何承担传播责任,除了各自明确责任,还应形成合力,协调合作,完善传播机制,稳定传播议程,发挥实效,最终促进观念落实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现代旅游企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企业文化的竞争。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如何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生态文明导向的旅游企业文化建设,是现代旅游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以生态文明为导向,对旅游企业价值观和发展目标、行为准则和社会形象方面进行探讨,是对旅游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观和饭店的经营特点要求饭店的企业行为符合整个社会与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需求,因此饭店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对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承担应有的责任,减少能耗,降低成本,开发绿色产品,加强绿色沟通,对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生态危机。摆脱这种危机,需要改变工业化时代人类的实践活动方式及其价值主体意识。这一价值主体意识过于强化人的权利和人在自然界面前的主宰地位,而忽略了人类应该担当的生态责任。正是这种生态责任意识的缺失造成了当前的生态困境。要解决生态困境、建设生态文明,我们必须加强价值主体的生态责任意识,建立落实价值主体生态责任的合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社会责任视野下的企业慈善捐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家瑶 《东方论坛》2011,(1):110-115
企业慈善捐赠行为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最显著方式之一,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目标与社会责任的担当融合起来日益成为成功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国内企业慈善捐赠的现状与特征分析中可以看到,目前制约和影响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因素还不少,企业捐赠力度的不平衡性,捐赠行为的非理性化倾向,捐赠环境的支持缺位等问题还很突出。对企业与社会、企业与文化、企业与环境的相关性分析,有助于企业在慈善捐赠方面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并以自觉的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来推进国内慈善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企业环境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个重要内容,对经济落后、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意识淡薄的西部地区企业而言,从法律上对其进行规制,要求这些企业承担相应的环境责任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具有深远影响。以2010—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了社会信任对企业社会责任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水平越高的地区,企业的社会责任绩效越好;这种促进作用在法律环境相对不完善的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社会信任还有效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质量,并显著改善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效率。上述研究结果表明,社会信任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对促进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产生了积极影响,并能弥补诸如法律环境等的不足来提升社会责任绩效。因此,监管部门在不断完善法律环境的同时,也应关注地区社会信任等非正式制度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绩效。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低碳经济革命的背景下,中国的电力企业为达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和谐、生态环境保护的多赢目标,必须重建企业社会责任。本文首先界定了企业低碳生态社会责任的范围和特点,然后分析中国电力企业低碳生态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及其他们之间的具体责任内容,最后通过技术革新、制度创新、产业重组、新能源开发几方面来推动中国电力企业积极承担低碳生态社会责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伦理学的视阈看,企业作为经济道德人,具有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本质维度。企业生态本质异化主要是由经济学的畸形思维方式和价值观造成的。因此,只有批判反思经济学思维方式,企业的经济道德人本质才能体现出来,企业生态本质才能回归。唯此,企业生态责任的生成就成为逻辑之必然。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责任渐趋成为约束公司行为的背景下,将社会责任融入到公司治理的理念之中并以其作为衡量公司治理优劣的标准,已成为国际上众多公司共同追求的目标。由于和西方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及现实国情不同,在我国发挥社会责任的公司治理功能并将其付诸实施,必须是在政府主导之下有目的地进行.并将所构建的相关制度通过立法程序分步骤地落实在实在法层面。  相似文献   

17.
论责任、企业责任与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几年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对于企业到底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在探讨责任及企业责任的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试图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作出明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