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国家提出构建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体制的时候,我们需要从学理上理解"普遍性":知道"普遍主义"福利思想的根源、了解普遍主义福利模式的内涵和建构。普遍主义基于公民权的理念,体现了社会公正的原则。这个福利模式包含了全体公民都可以享用的国家设置的多项福利设施和各项福利项目,且这个模式需要国家税收的大力支持。当前,这个模式在西方遭遇了困境。在我们知道普遍主义福利根源,梳理社会政策学理思路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福利普遍主义,对于构建中国适度普惠的福利体制,将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环境治理模式之固有弊端要求我们必须从先导政策层面进行反思,考虑在现有环境法治基本理念和制度框架内,有效运用政策工具组合,包括各种立法与市场机制、措施的开展,实现环境物质与生产文明的充分弥合、共存和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危机状况下,产品导向环境政策更有其不可忽视的法治与实践价值。本文从产品导向环境政策与当代中国环境法治理念的关系出发,以环境治理模式变革和现实经济危机为切入点,希冀为中国在环境法制完善、治理模式变革进程中,参考实施该政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方面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囿于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学者和政策决策者们对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只能是先对该社会科学所赖以生存的复杂的社会环境进行简化性的假设以方便对该社会科学的分析,即建立一个“模型”。但即使是对同一种社会科学的建模,也会因其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建模技术的不同而不同。中国直销立法建模依赖于中国本土的经济、法治、人文状况和法律模型总体建构特点,应强调其本土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论社会保障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余年的艰难探索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水平不断提高,制度日臻完善,一种社会保障的"中国模式"日渐清晰.这一模式的形成可从三方面予以解析:首先,比历史上欧美国家艰难和"残酷"得多的环境和条件以及承担的改革转型时期的功能期待,构成了社会保障"中国模式"的基础.其次,国家决策、国家调控、国家管理的"国家主导型"体制是中国社会保障的体制特征.第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社会保障"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今后中国社会保障要实现城镇型→全民型、差别型→公平型、保障型→福利型、政策型→法律型的转变,以使社会保障"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和魅力全面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中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多发凸显了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重要性。社会管理需要制度、体制的支持与保障,但最终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中来实现。从政策学视角看,社会管理就是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社会政策来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其效果主要取决于决策者对社会问题的准确理解与社会政策的合理设计。将社会建构论引入到社会问题的研究中,要求政策理论者与实践者改变传统客观主义的认识取向,将对社会问题本质的理解从一种既定事实状态转变为动态的主体互动过程。建构论基础上的社会管理创新强调对于社会政策设计的完善,包括合理选择社会政策设计的要素以及重构社会政策设计的过程模式即从反应性走向前瞻性两个层面。  相似文献   

6.
国家制度能力可以界定为国家制定、实施和推动制度变迁的能力。它体现为三个方面,即国家相对独立自主地界定自身目标偏好,形成有效规则、政策的能力;国家将已形成的规则、政策加以推行,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和宏观经济运行绩效的能力;国家根据内外环境变化,适应性地推动制度变迁,使其与经济发展条件相契合的能力。强大而有效的国家制度能力成为推动中国体制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理解中国模式的关键变量。后危机时代,中国面临着调整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任,这有赖于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国家制度能力建设,将中国模式提升至崭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新冠疫情带来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新要求。“清零”还是“共存”,国际社会面临“一病两治”的模式选择。国家能力切中了国际社会抗疫实践的肯綮。中国依靠组织动员体制优势,突出了“强中央政府能力”,坚定奉行“清零模式”,并保持了一定的政策弹性,取得了显著的抗疫成效。本文在总结中国抗疫政策的实践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供给体系”,即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并凝练出四大层级排序和四类过程应对机制,阐释了中国抗击疫情的政策逻辑。据此指出,中央领导力供给是中国抗疫实践的保障,中央—地方疫情指挥协调机制发挥了重要功能,而发达国家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高度专业化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值得中国学习的经验,中国应加强科技支撑和专业知识评估,提升疫情防控精准度和弹性,增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以积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体制转轨阶段公共政策创新特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社会过渡中的体制转轨的性质和要求是为了维护已经形成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和基本制度 ,这一点规定了体制转轨阶段公共政策创新的特点和限度。中国特定的体制转轨阶段也要求采取与强制型、自治型政策创新相区别的回应型的政策创新模式。回应型政策创新在政策主体、目标、问题和工具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与国际社会发展的成熟经验相比 ,我们的城市社区发展还缺少一个体制的转换。由城市街居体制向城市社区体制的转型 ,在我国大中城市才刚刚起步 ,在实际操作中还面临许多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城市社区体制建设的组织主体和发展模式问题 ,应大胆实践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技术领域,人们为了获得某种规律性,常常利用实验手段,例如物理实验、化学实验、生物实验、力学实验等等。到目前为止,许多科学发明和发现都是在实践中做出的。那末,社会经济系统能不能做实验呢?例如,决策者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能否先在“社会经济实验室”里做一做实验,对各种可能的方案做出比较,或对某政策的未来实施情况做出预测?一般而言,社会经济系统是不能在实际系统中做实验的,例如,我们不能在某个城市做人口政策实验。我们也不能在某个地区做经济政策实验。因此,社会经济实验难于进行。然而,在计算机高度发展的今天,社会经济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杌实现,本文所谈及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ramice,SD)方法就是使用计算机做社会经济实验的方法。因为它主要研究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战略和策略,被誉为“战略、策略实验室”,或称“社会实验室”。  相似文献   

11.
自由贸易与可持续发展的冲突与调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庆 《齐鲁学刊》2006,(5):157-160
可持续发展是经济规模的增长没有超越环境承载能力的发展,它要求达到生态规模的足够、社会分配的公平和经济配置的效率。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核,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不顾环境承载能力一味追逐自由贸易与全球经济增长,却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违背。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通过国内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调整和规范自由贸易,逐步实现国家间的互相协作,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推进国际绿色贸易,才能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孔令夷 《西部论坛》2013,(4):98-107
从基础资源论视角阐释我国旅游业竞争优势,构建旅游业广义资源集,运用德尔菲法揭示我国旅游业运营管理的21个相关成功因素,并建构六个层级ISM模型:政府管制政策、服务和管理创新能力、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处于最基础的第一层,对旅游产业运营战略目标实现具有最为关键性影响;基础设施设备利用率、价格水平、组织机构的战略匹配性、供应链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新市场开拓能力位居第五层,对旅游产业运营战略目标实现具有最直接影响,但并非关键性影响。利用手段—目的链法,识别出旅游业运营管理的5个关键成功因素:政府管制政策、服务和管理创新能力、自然地理条件、人力资源开发及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及服务质量。应抓住5个关键因素,实现我国旅游业运营管理的路径优化,以提高产业运营绩效,实现运营战略目标,推动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投资型国家"对解决就业困境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西欧各国改革传统的福利国家制度,执政的社会民主党及其理论家提出了建立社会投资型国家的主张,其核心内涵是国家通过教育和培训的途径投资于人力资本,实行一种积极的社会福利政策.这对我国改善目前劳动力的状况和缓解就业压力具有极大的借鉴作用.我国应通过提高教育投入和建立职业培训体系的途径加大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实质就是按劳动能力分配。人类社会历史与逻辑演进历程表明:人类历史就是劳动能力的发展史;在一定意义上,按劳动能力分配是人类社会的内在分配原则;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就是在存在商品货币条件下实行按劳动能力分配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唐斌 《晋阳学刊》2009,(1):116-119
效率与公平问题的争论在人类发展史上由来已久,在不同时期争论的焦点和得出的结论各有侧重,其中既有二者对立的“效率公平悖论说”,也有“效率公平协调论”和“效率公平二元说”。各个时期有关效率公平问题研究的聚焦与价值偏向的差异,反映出国家政策导向与公众期待的转变,而利用期刊数据对其进行分析,能够较为直观的揭示出相关学术研究在不同社会经济条件和政策环境之下所体现出的主要特征及其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6.
政策工具作为公共政策研究的新兴领域,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理论体系。从治理者与目标群体的互动关系角度,可将符号劝服、建立能力、提供学习作为区分每种政策工具之次政策工具的特征标准;从政策工具的本质及使目标群体自觉顺服所形成的政策过程连续体的逻辑角度而言,政策工具分别承载着传达政府政策规划的愿景、沟通消除政策争议、解决特定公共问题、提升政府执政形象四个方面的功能;而以政策工具并非一个纯技术的行为过程为起点可推论评判政策工具选择合理性应包含政策工具选择结果的可接受性以及政策工具选择过程的民主性与科学性两个层面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政府执政理念的转变以及我国人口形势的变化,我国流动人口政策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尤其是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逐步完善的演变,基本形成以社会保险为基础、住房保障为支撑、其他福利为补充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体系。但目前在以收入为本理念下实施的相关社会保护政策还存在诸多困境与难点,而以资产为本的理念为解决流动人口社会保护问题提供了一剂良药。以资产为本的理念注重个人资产的建设和积累,注重制度和政策的顶层设计以及完善的政策配套体系,并综合教育、就业或创业和健康医疗等多部门政策;应以建立个人或家庭综合账户为基石、以实现个人账户的自由流动为突破口、以提高个人账户管理能力为关键、以加强个人资产建设为重点、以完善配套政策为保证构建我国以资产为本的流动人口社会保护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自主创新环境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中介机构服务创新、地方政府政策创新四个方面,构建了河北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这对于河北省提高自主创新政策的引导与激励,加快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保平 《学术探索》2003,4(2):39-42
中国作为后发展中的国家,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能力及其有效性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能力及其有效性主要表现为政府选择、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活动。理想化的政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政策环境是决定政府能力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学术界涌现出一批关于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的研究成果.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行业组织政策参与类型与国家—社会关系、行业组织政策参与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政策参与对行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当前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背景下,这些成果对我国行业组织的发展及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